馬東升,葉芳,徐玉秀,王萌,郭力
(1.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2.北京市垂楊柳醫(yī)院,北京 100022)
巨幼細胞性貧血(MA)是由于血細胞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致的一種大細胞貧血,其特征是骨髓中紅細胞和髓細胞系出現(xiàn)“巨幼變”。葉酸和(或)維生素B12(VitB12)參與細胞核DNA的合成,一種或兩種的缺乏是MA的最常見病因[1]。所有的MA均表現(xiàn)出某些一般的臨床特征。由于貧血進展緩慢,心肺系統(tǒng)和紅細胞可出現(xiàn)代償性改變[2]。在血細胞比容嚴重下降時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表現(xiàn)為貧血、虛弱、心悸、發(fā)冷、頭暈和氣短。骨髓內(nèi)的幼紅細胞在釋放入血液循環(huán)之前已在骨髓內(nèi)破壞,稱為原位溶血,可伴有黃疸,其本質(zhì)是一種血管外溶血,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等。短期大量溶血將引起寒戰(zhàn)、發(fā)熱、腹痛等癥狀,嚴重者可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周圍循環(huán)衰竭或休克[3]。因此早期確診MA,并早期判斷MA患者是否發(fā)生溶血非常關(guān)鍵。本研究通過檢測MA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和間接膽紅素(IBIL)水平,分析血清LDH在MA伴原位溶血中的臨床診斷價值。
選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住院的112 例依據(jù)《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診斷為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4],其中88 例MA患者符合入選標準,其中IBIL增高的MA患者46 例(IBIL增高的MA組)、IBIL正常的MA患者42 例(IBIL正常的MA組)。IBIL增高的MA組中男20 例,女26 例,年齡(60.78±16.05) 歲。IBIL正常的MA組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齡(62.52±14.99) 歲。另選取來本院體檢的健康者50 例(對照組),其中男22 例,女28 例,年齡(58.88±12.73) 歲。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年齡18~90 歲;均經(jīng)病史、臨床表現(xiàn)、貧血四項、血常規(guī)及骨髓細胞學檢查等明確診斷為MA患者;近半個月未補充造血原料(如葉酸、維生素B12)進行治療,無輸血史。排除合并肝炎、心肌損傷、肝腎功能異常、嚴重活動性感染、惡性腫瘤、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相關(guān)疾病[5-8]。
用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酶法測定MA患者血清LDH和IBIL水平。所有患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注入促凝試管中,血液凝固收縮后,離心分離血清,比色法檢測IBIL水平。采用速率法檢測LDH水平。儀器為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為KHB科華生物LDH試劑盒。其原理為輔酶Ⅰ氧化還原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態(tài))(NAD+)可催化丙酮酸和乳酸之間的可逆反應。LDH在NAD+的作用下還原為丙酮酸,NAD+獲得氫離子成為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還原態(tài))(NADH),并使顯色劑顯色,用光密度計進行檢測,計算LDH含量。離心靜脈血,使血細胞與血清分離,將血清與試劑結(jié)合,利用儀器查看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IBIL的濃度。LDH正常值為109~245 U/L;IBIL正常值0~14.2 μmol/L,若超出參考范圍上限則為陽性。
血清LDH水平:IBIL正常的MA組為(497.15±220.94) U/L,IBIL增高的MA組為(1 103.44±527.15) U/L,對照組為(185.30±69.50) U/L。IBIL正常的MA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更要注意的是IBIL增高的MA組血清LDH水平明顯高于IBIL正常的MA組,且高于對照組5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表示IBIL正常的MA組與對照組比較t=7.635,P<0.05;**表示IBIL增高的MA組與IBIL正常的MA組比較t=8.41,P<0.05
MA組的血清LDH水平與白細胞和血小板相關(guān)系數(shù)(r)分析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LDH的升高與紅細胞數(shù)量、血紅蛋白含量呈負相關(guān)性。
表1 MA患者組LDH與紅細胞數(shù)量和貧血程度的相關(guān)性分析
LDH是一種存在于很多組織或血細胞中的糖酵解酶,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在紅細胞中其含量較血清中高1 000倍。當血細胞或組織細胞破壞時,可將該酶釋放入血,導致其血清中水平增高[9]。MA是由于葉酸、維生素B12缺乏,使骨髓中幼稚細胞DNA合成障礙,形成巨幼樣變,從而縮短了幼紅細胞的生存期,因此增加了幼紅細胞的破壞,即原位溶血現(xiàn)象。MA患者出現(xiàn)黃疸、LDH增高主要與骨髓原位性溶血、紅細胞破壞增加有關(guān),而非肝膽及心肌病變所致。研究[10]表明,血清LDH明顯升高,升高幅度與髓內(nèi)幼紅細胞更新速度加快及貧血的嚴重程度相關(guān)。在MA中出現(xiàn)髓內(nèi)及髓外溶血,紅細胞壽命因此縮短30%~50%[11]。本研究表明MA患者血清LDH水平增高,與黃振東等[12]研究一致。因此血清LDH是診斷MA患者是否發(fā)生原位溶血的指標。一般情況下診斷溶血的常規(guī)指標是IBIL,其主要來源于衰老的紅細胞[13]。如果紅細胞破壞過多,產(chǎn)生的IBIL過多,肝臟不能完全把它轉(zhuǎn)化為直接膽紅素,即會發(fā)生溶血性黃疸[13]。因此通常情況下,在無肝臟及膽道系統(tǒng)等相關(guān)疾病的情況下,血清IBIL水平升高提示MA患者存在溶血性黃疸。然而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IBIL正常的MA患者中血清LDH水平升高,并且增高主要是幼紅細胞、大紅細胞在骨髓中的破壞即骨髓原位溶血所致。因此,與血清IBIL相比,血清LDH是診斷MA發(fā)生原位溶血的更敏感指標。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LDH水平的升高與紅細胞數(shù)量和貧血程度呈顯著負相關(guān),提示血清LDH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MA患者的貧血程度。MA的幼紅細胞漿內(nèi)LDH水平較成熟紅細胞高,當發(fā)生原位溶血后可出現(xiàn)血清LDH增高,表明幼紅細胞、大紅細胞破壞增加,進而推測紅細胞生成減少及貧血程度增高。有關(guān)血清LDH水平與紅細胞數(shù)量、貧血程度相關(guān)性的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顯示IBIL正常的MA患者血清LDH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IBIL增高的MA患者血清LDH水平明顯高于IBIL正常的MA患者。據(jù)此推測血清LDH可能是MA伴原位溶血的敏感指標。另外,在MA患者中,血清LDH的水平與患者的紅細胞數(shù)量和血紅蛋白含量呈負相關(guān),大多數(shù)患者治療后血紅蛋白升高,LDH隨之降低,進一步證實其負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