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榮籙
趙鐵山作《師寰銘》
趙鐵山先生(1877-1945),名昌燮,字鐵山,山西太谷人。他出身于太谷商家,主要經營錢莊、當鋪。他的書法楷、行、隸、篆四體皆精,名冠華北。民國十四年(1925年),他為太谷銘賢學校書寫的悼念孫中山的隸書長挽聯,康有為贊其“大江以北,無出其右”,從此便有“南吳(昌碩)北趙(鐵山)”之說。他還善篆刻,喜繪畫,愛賦詩,是著名的晉商文人和書法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愛國人士。
渠晉山先生是著名晉商,祁縣渠氏第十九代傳人,生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卒于1963年。他將自己龐大商業(yè)的日常經營交與商號掌柜,自己則讀書、寫字、吟詩、行醫(yī),興辦教育文化事業(yè)。他所創(chuàng)辦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以設備全、師資優(yōu)、校規(guī)嚴、成績好,多次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和嘉獎。他的書法擅行、楷,八十歲仍能寫精湛的蠅頭小楷,一生留有五六十萬字的墨跡,也喜賦詩,有《四不若齋吟草》兩冊。
趙鐵山與渠晉山均為晉中巨商,又都是文人學子,年齡也相近,相互敬重,來往甚密。渠晉山虛心好學,敬仰趙鐵山的學識與書法,多次索書。且兩人有姻親關系,渠晉山是祁縣喬家的女婿,趙鐵山的姑母嫁到祁縣喬家。有次(1916年)在祁縣喬家堡“知昨非今是齋”相遇,渠晉山請趙鐵山為其作篆書對聯。由于兩人關系不一般,趙鐵山為渠晉山作書時非常用心,件件有其特點,件件是精品。
第一件:金文中堂。
是臨《師寰銘》,絹本,長132公分,寬82公分,共119個字,下配有釋文。筆勢圓潤,行款整齊,是極少見的具有強烈金石味的中堂。
第二件:隸書七言聯。
內容為“詩書於我為麴蘗,嗜好與俗殊酸堿”。紙本,長132公分,寬31.5公分,是仿清代山西著名金石家楊篤(字秋湄)的漢分筆意,俏拔秀麗。此聯的內容和書法渠晉山都特別喜愛,復制成木刻對聯掛于室中,現掛在祁縣喬家大院。
趙鐵山作隸書七言聯
第三件:隸書四言聯。
內容為“君子無逸,吉人寡辭”。絹本,長161公分,寬40公分。此聯的特點是趙鐵山把漢《石門頌》刻石和《惠安西表》刻石的筆意揉在一起,又加入自己的藝術功底,形成了他在隸書中極為罕見的精品。
第四件:篆書十四言聯。
內容為“明理自平居,莫到有事時存兩端念;置身須得地,當為從古來第一等人”。紙本,長132公分,寬31.5公分,是丙辰年(1916年)兩人在祁縣喬家堡相遇時,渠晉山請趙鐵山作的。趙鐵山時年四十歲。
從以上四幅書法作品看兩位著名晉商的交往,他們不是談買賣、談賺錢,談“吉祥如意”“富貴平安”,而是談學問,談做人。除第一幅中堂主要是交流書法藝術外,第二幅對聯是出自《尚書》,表達他們的共同愛好,均愛好詩書。第三幅對聯出自《尚書》與《周易》,是講君子不要貪圖安逸,要有學識有修養(yǎng),不講廢話,說出話來要有份量。第四幅對聯也是出自《尚書》,是講做人要明察事理,懂得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腳踏實地,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樣才是有學識有水平的人。
我們欣賞這幾件作品,不僅是欣賞趙鐵山的書法,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體會昔日晉商的學問、修養(yǎng)與高尚的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