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wǎng)江西省蓮花縣供電公司 朱艷紅
據(jù)《蓮花縣志》記載,位于坊樓東邊村的潮水洞,“洞水浩淼,每子午二時則滿,洶洶乎廣陵錢塘之濤聲無以過之?!边@是一個怎樣神奇的溶洞呀?庚子年冬,和文友們一同前往探秘。
從319國道拐入一條瀝青村道,路經(jīng)五六棟橫豎排列白墻藍(lán)拱頂?shù)募Z站,上個緩坡就到了。下車,站在高高的圍著木柵欄觀景臺上,對面山坡上植有草皮,山坡下筑有個長形池塘,水面如鏡,將四周景色一一收納。池塘中間建有一座六角木制小亭,一“人”字型木棧道通往其中,是游人休憩觀景的好場所,小亭前方還有一座搖搖橋。
向前走,在路邊一塊宣傳牌上,看到《東邊村產(chǎn)業(yè)扶貧基地簡介》,這里有紅楓林、潮水洞、布朗李基地,還有百合谷、孔雀園、紫薇坡、櫻花塢、梔子花園等四季觀賞小景。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和家人曾到過附近的紅楓林游玩。彼時,紅楓林中有條新修的水泥路,我們一路欣賞林中風(fēng)景,一路拍著路邊的小花,爬坡穿行于油茶林中,佇立在高高的山坡上,曾遠(yuǎn)遠(yuǎn)地眺望過附近的糧站。只不過,那時的我對潮水洞聞所未聞,不知道這邊還有未知的風(fēng)景,便沿原路返回,與潮水洞失之交臂。
路過兩個蓋著稻草、貌似圓柱體糧倉,我側(cè)耳傾聽,里面均有流水聲,是附近村民自來水儲存凈化站。爬過一個之字形的階梯,就到了潮水洞的入口處。此處窄小,但很平整,只容一人進去,黃泥地面上鑲嵌著一些鵝卵石,兩壁露出的是新鮮的帶著挖掘機印跡的黃泥,看上去,是一條新鑿的小徑。
進到洞內(nèi),里面豁然開朗,有十幾平,好似一個房間。其左側(cè)還有個大大的洞口,這是舊時的入口,從外面透進來大束大束的陽光,將洞內(nèi)照亮。洞口生長著一顆樹,樹根仿佛經(jīng)絡(luò)般鑲嵌在巖石上,其上有一個較陡的坡,需攀爬才能出去。環(huán)顧四周,進口處側(cè)邊擺放著一把長椅子,但文友們并沒有坐下來休息的意思,而是一個個都在仔細(xì)觀察。椅子后面大大的巖石下方,鐘乳石形狀更佳,有的似花瓣,有的似流蘇,旁邊窩著一只只怪獸。
正前方有個不大的洞口,只見洞內(nèi)有淺淺的清澈見底的泉水。一抬頭看見洞壁上掛滿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像乳頭一樣的鐘乳粒,輕輕觸摸,手指上的仙水似大地母親的乳汁般豐盈。有文友早已貓著腰走進洞內(nèi),說里面的洞口更小,洞內(nèi)太黑,以后要帶上裝備來探探。此時已是下午2點多了,早已過漲潮時間,我四處尋覓,試圖找到退潮后的蛛絲馬跡,奇怪的是地上和洞壁均沒有一丁點兒新鮮水印。
按原路出了潮水洞,再上一個階梯,到達潮水洞上方豎著大宣傳牌的休息臺上。只見《潮水洞簡介》上面寫著:“曾上吳峰縱遠(yuǎn)觀,海門風(fēng)雨吼咬寒??丈绞S刑撏ぴ冢灿吭茲@畫欄?!边@是清朝乾隆年間蓮花廳同知李其昌吟詠潮水洞的一首七絕,在詩中他把潮水洞和波瀾壯闊的錢塘江相媲美,足見潮水洞當(dāng)時是一處多么美妙的奇異景觀了。明嘉靖間陳聞禮棲息其中,因號潮洞居士。弟太學(xué)生聞善泛濫為濘,筑池疏浚之,得弗濫。構(gòu)小亭于洞口,游客得臨流坐飲而觀,名觀潮亭。
緊接著,后面揭開了謎底:原來,潮水洞之潮屬虹吸泉現(xiàn)象,虹吸泉在國內(nèi)罕見。該洞的巖質(zhì)系石灰石,被水溶解成溶洞,每隔12 h左右,溶洞就與溶溝巧遇相連,地下水與大氣的壓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溶洞里的地下水被大氣的壓力逐漸壓入四壁密封的溝內(nèi)(溝相當(dāng)于虹吸管),再越過溝的彎曲頂端,涌流出來,而出現(xiàn)“起潮”現(xiàn)象。當(dāng)溶洞的儲水被大氣“吸”干后,潮水又漫漫退回到溶洞里。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泉水便時漲時落,出現(xiàn)了這一奇特的景觀。
回程路上,偶然聽一文友說起,潮水洞地處煤區(qū),20世紀(jì)80年代小煤窯開采盛行,煤層掏空后,潮水洞子午漲潮現(xiàn)象也隨之銷聲匿跡。原來,自然生態(tài)的變化讓這幾百年甚至上一千年的奇觀毀于一旦,后人只能從史書上或詩文中重溫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