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娜
高職院校圖書館肩負著為高職學生提供閱讀服務、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等的重要使命。因此,為了能夠鼓勵高職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專業(yè)技能,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圖書館的管理模式,緊隨時代發(fā)展要求,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帶來的便利性,構建智慧型圖書館,從而逐步取代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功能,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在開展學術交流時,提供更多更優(yōu)質的服務,隨時隨地查找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為此,本文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舉措。
一、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轉型中的管理問題剖析
(一)管理機制僵化程度較深
1.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
現(xiàn)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主要采用直線型結構,其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
(1)圖書館各項事務決策權直接由上層的領導者決策和把控,其他部門的領導在決策方面、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等較弱,其他部門的人員認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而高職院校圖書館正處于智慧圖書館的轉型期,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為開展智慧圖書館提供見解和決策,構建更加寶貴的管藏資源。而這種工作的模式無疑限制了館員的創(chuàng)造能力。
(2)各部門人員缺乏交流,很難統(tǒng)一步伐完成相關的任務。高職院校圖書館正處于智慧圖書館轉型期,多個部門之間的交叉也越來越多,部門之間的界限卻越來越模糊。因此,原有職能制組織結構將無法滿足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轉型的需求。
2.人員結構構成不合理
很多高職院校受到資金不足和對于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認識不足的問題,在配置人員時,往往是為了完成相關工作,而隨意配置相關人員,這就導致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出現(xiàn)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而一旦出現(xiàn)這種問題,將會降低館員工作積極性。高職院校館員構成主要分為編制和非編制人員,而這些人員在晉升空間、發(fā)展機會、薪酬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性;一些年長的館員在薪酬和工作量上都有較大差距。長此以往,智慧圖書館中復雜的工作難以帶給他們更多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他們也無法帶著熱情完成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二)技術力量有待提升
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型,需要智慧設備作為高職院校提升智慧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智能設備在使用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網絡速度較慢、穩(wěn)定性較差等都無法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在進入智慧圖書館閱讀時,經常發(fā)生自助查詢機、自助選座機與網絡連接不通的情況;設備故障頻發(fā);自助打印機使用效率較低;網頁咨詢內容過多、繁瑣;頁面不夠簡潔等,這些問題都給讀者的閱讀和使用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其主要是由于學校技術力量的薄弱,對于智能設備和技術手段的應用并不重視,導致技術設備引進和設備維護等存在諸多問題。
(三)智能化服務手段落后
傳統(tǒng)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總服務臺借書、送書、開展圖書館講座、為讀者提供問詢等服務。從這些服務上看,其服務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當前高職學生經常使用的社交網絡,如微博、論壇和郵箱等可以看出,學生們對于這些新型的媒體運用較多。但是從全國1000所普通的高職院校來看,圖書館微博在新浪微博中僅有200多個;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借助新媒體工具的優(yōu)勢深入挖掘學生們的需求,進而不能推送出學生們喜歡的信息和服務等。引起服務手段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在開展各項工作時主要采用傳統(tǒng)人力工作的模式,服務效率較低,他們也沒有更多的精力研發(fā)更多個性化的服務,沒有運用大量的時間挖掘讀者的需求,進而使得特色的服務無法凸現(xiàn)出來,難以滿足互聯(lián)網技術背景下學生對于圖書館閱讀提出的各項需求。
(四)高職院校圖書館難以適應智慧轉型改革需求
首先,從高職院校所建立的館舍情況進行分析,由于其缺乏前期調研,沒有征詢館員和讀者的意見。但是讀者的需求伴隨著時代發(fā)展趨勢,對于館舍空間要求較高,即個性化、人性化要求較為嚴格。讀者作為圖書館空間服務的對象,如果建立的館舍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將會大大降低讀者閱讀的興致。其次,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建造時缺乏對圖書館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導致空間內部在設置時出現(xiàn)了單一情況,現(xiàn)代化圖書館無法為高職學生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最后,缺乏對館員的繼續(xù)教育工作,導致其專業(yè)的知識和服務掌握不足,無法對海量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將會抑制智慧圖書館的順利轉型。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轉型對策探究
(一)促進管理機制的改革和調整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管理機構對促進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和轉型等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職圖書館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部門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才能為開展智慧圖書館工作提供基礎保障。以某高職院校為例,需要將信息資源部門中原有的學科服務、決策支持服務等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再將其作為研究素材;檢索服務、文獻傳遞等與讀者基礎服務進行整合,以為學生提供支持。因此,面對圖書館智慧轉型,高職院校組織機構應該積極地改革,這樣才能為提高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競爭能力奠定基礎。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轉型時還需要注重學術發(fā)展,通過對館員進行定位和分配;加強各個領域之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挖掘讀者的需求,及時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推送等,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二)創(chuàng)新技術管理方法和手段
1.開啟對館藏書籍的智能化管理
高職院校在加大技術的投資和支持后,通過應用射頻識別技術加強對傳統(tǒng)圖書館的改革,以構建更加智慧型的圖書館。實踐表明,該種技術能夠提升管理的效果,減輕工作量。即智慧圖書館管理中將每一本書籍貼上REFID系統(tǒng)標簽后,將其集中收錄到圖書館的管理系統(tǒng)中。讀者通過快速定位,能夠檢索到自己想要看的書籍。并且,該系統(tǒng)還自動將圖書的準確位置發(fā)送給讀者,幫助讀者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書籍在哪一層。這種技術的另一大優(yōu)勢還包括對館藏圖書的盤點。對于之前經常發(fā)生的遺失、放錯、損壞等情況進行有效管理。盤點工作對于圖書館人員來講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當使用REFID技術后,智能書庫中就能夠對這些書籍進行詳細的記錄和采集,進而在與原始賬單進行對比后,能夠得出更加精準的數據,提升工作效率。
2.引用自主化的服務系統(tǒng)
高職院校為了促進圖書館智慧轉型,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和設備。例如,使用自助借還機,幫助讀者輕松借書,緩解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采用自主打印機、自主閱讀機、自助咖啡機等智能化的設備,為讀者帶來更優(yōu)質的閱讀服務。
3.加強對網絡設備的維護
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建立智慧圖書館使用自主化的智能設備后,還需要對網絡建設引起重視,在實現(xiàn)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后,更加暢通的網絡可吸引更多讀者來圖書館進行閱讀。其次,加強對數據庫、網絡的維護和更新。
(三)優(yōu)化服務質量和水平
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推送較慢、受眾范圍較窄、信息量較少等問題,高職院校需要靈活應用新媒體。例如,通過音頻和動畫等,吸引更多讀者的注意,從而能夠吸引讀者自主地進行訂閱。同時,新媒體在推送海量信息的同時還能夠通過設置搜索的功能,幫助讀者準確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實現(xiàn)針對性推送,彌補傳統(tǒng)被動接受信息的不足。例如,讀者能夠參與制作、參加活動和發(fā)表意見等,實現(xiàn)對知識的有效傳播。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采取的服務形式較多,如手機移動圖書館、圖書館官方微博、公眾平臺、數字電視等。這些傳播的渠道不僅僅提高了傳播的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四)加強人力和物力支持,推動智慧圖書館的轉型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通過對館舍建設情況提出相關意見后,能夠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例如,AR全景服務,能夠讓學生直觀對館藏中書籍予以了解和體驗。其次,加強對圖書館的規(guī)劃和設計。如空氣、空間、濕度、綠色植物、基礎設施等的建設,從而給予讀者更加舒適的讀書體驗。最后,加強館員的培訓工作,從而提升其管理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服務能力,為實現(xiàn)高職院校智慧轉型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
三、總結
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型,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高職院校存在的不足,為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發(fā)展和生存指明了方向。因此,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智慧圖書館逐步在高職院校中應用和推廣。但是從當前不同省份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情況來看,其效果不如人意,這對于促進傳統(tǒng)高職院校圖書館轉型產生了抑制作用。對此本文進行了深入探究,以通過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意識和加強技術管理等,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奠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陳煒.高校圖書館智慧轉型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10):180-181+192.
[2]趙曉儒.智慧圖書館建設與高校圖書館的轉型發(fā)展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0(16):95-97.
[3]劉惠玲.高校圖書館智慧轉型升級中的問題及對策[J].學園,2020,13(22):74-75.
[4]劉瑤.智慧轉型期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提升策略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1):160-161.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