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fā)軍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出現(xiàn)在了廣大政治教師的視野中,成為很多教育學界專業(yè)學者討論的焦點話題,也成為很多學校和廣大政治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方式。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更有效的政治教學,是當前廣大政治教師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40
為了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國家進行了教育改革。政治課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要順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初中政治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出臺的教學大綱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大勢所趨。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上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是我國初中政治教學方式的一大創(chuàng)新,是幫助初中生學好政治的重要途徑,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小組合作學習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fā)揮并展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初中政治教師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展開政治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更好地學會分工合作,更好地做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學習政治的效率,進而提升政治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試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提出當前我國初中政治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與方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有一些初中政治教師,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經(jīng)常出現(xiàn)“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的課堂氛圍,導致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少之又少。這種嚴肅死板的教學氛圍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政治學習是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左耳聽右耳冒,導致學生的政治成績停滯不前,教師的教學效果微乎其微。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治課堂中,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能保證學生時刻跟上政治教師的思路,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1]。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只是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小組里發(fā)表建議,保證每一名學生在團體里都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氨娙耸安窕鹧娓摺保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多元化、豐富化,做到揚長避短、反思與共勉。除此之外,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團隊中,可以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使學習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有更快的進步。
(三)提升傾聽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讓學生在此期間更懂得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有利于學生更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傾聽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更懂得團隊合作。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更適應未來社會。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二、當前我國初中政治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一)教師角色定位問題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弊鳛榻處煟覀儜撈鸬街鲗ё饔?,但同時也一定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領學生學習,可以啟發(fā)誘導,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選擇性管理,提升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不能一味灌輸,為了講授而講授。有一些思想保守的老教師依然改變不了給學生標準答案來宣示自己的教師權威的習慣,對于學生提出的見解不予理睬甚至給予否定,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被打消,思維被定格。這樣的做法不僅使學生學習方法單一、缺少探究精神,更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自顧自地講,學生豎著耳朵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少之又少,課堂氛圍死板無趣,學生聽得更是枯燥乏味。教師課堂滿堂講,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最后的結果就是不僅教師講得費力,學生的吸收效果也不見得很好。
除此之外,還有的教師不能與時俱進,故步自封,不愿意學習使用多媒體教學,依然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一味地強調知識點,導致學生沒有濃厚的興趣[2]。
(二)學生學習方法欠缺問題
有些學生覺得教師的板書內容在課本中都有所涉及,所以便胸有成竹,不屑記筆記,結果課后看書復習卻變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對于哪些是重難點更是一頭霧水。有些學生課堂上筆記從不落,成績卻不見起色,這是因為欠缺方法,誤把記課堂筆記理解為抄板書,為了跟上板書,只埋頭苦寫,卻忽略了教師講的內容。這些學生對于知識點還沒理解就死記硬背,殊不知是本末倒置。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給予正確指導,提醒學生哪些地方需要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