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臻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對于低年級教學來說尤其重要。在教學實踐中,趣味識字不但使學生學得生動,而且易于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識字興趣,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一、互幫互助,爭當“小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異,往往帶來學生識字速度的差異。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既可以縮短同學之間的感情距離,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小學生好勝心強,所以都愿意爭當“小老師”,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每次學習生字時,把生字新詞板書在黑板上,或者通過幻燈片演示出來。小組互幫互學,幾分鐘后,采取小組齊讀、開火車讀、挑戰(zhàn)讀。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獎勵,要求在讀音正確的前提下,做到齊讀聲音洪亮、熟練;開火車讀不卡殼,火車開得順利。挑戰(zhàn)讀最激烈,由其他小組同學從被檢查小組中挑選兩名“選手”,往往是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當選,所以,在互幫互助過程中,這些被挑戰(zhàn)的學生就成了小組重點幫助對象,大家都千方百計讓被挑戰(zhàn)的學生過關。孩子們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令人動容。
二、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愛聽故事、喜歡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的綜合能力。如在教學“闊”字時,我給學生講了曹操在門上寫“活”字后一言不發(fā),揚長而去。別人都看不透丞相的心思,楊修卻看出來了,說:“門上寫活乃‘闊也,丞相嫌門太闊了”。于是,人們把園門改窄了,曹操又來看時,滿意地點頭;學習“盒”字時,我講了楊修耍小聰明,把別人送給曹操的一盒酥餅分吃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但了解了歷史故事,生字還掌握得相當牢固。小孩子想象豐富,通過耳濡目染,學生也自發(fā)利用講故事的方法饒有趣味地識字。
三、游戲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我設計各種簡便活潑的游戲,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識字,可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質(zhì)量,鞏固識字效果。
1.找朋友。教師把構成生字的偏旁和基本字制成卡片,分別分發(fā)給學生,如,拿“扌”旁的學生邊說邊跑到講臺前:“嗨嗨嗨,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臺”的學生邊答邊跑到講臺前“嗨嗨嗨,你的朋友在這里?!眱蓮埧ㄆ闯鲆粋€“抬”字,問:“我們兩個合起來念什么?”,全班齊答:“你們兩個合起來念‘抬,抬水的‘抬”。另外,還可以運用連線找朋友識字法,幫助學生識字。
2.找星星。學生提前自制生字卡片,攤放在課桌上,像滿天的星星。教師讀哪個字,學生迅速找出哪個字,然后舉起來,用這個字組詞,或組詞說話。學生自制卡片的過程也是鞏固生字的過程,類似的還有摘果子等。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研究,善于總結便捷有效、趣味性強的識字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和豐富識字方法,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培養(yǎng)自主識字和動腦識字的能力,不要讓識字成為學生的負擔,要讓學生在趣味識字中不斷豐富識字庫存,盡快步入閱讀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