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逸丹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詞匯量、口語交際、英語拼讀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yǎng)概念提出來之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從小學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核心素養(yǎng)要素的培養(yǎng)都要及早進行,以最基本的詞匯學習為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強調通過記憶、背誦、默寫等方法來積累詞匯,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效率高,學生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積累起較多的詞匯量,其不足之處在于這種方法往往忽視詞匯記憶過程的意義,學生的積累過程比較單調,且容易遺忘,進而會導致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要改變這種情況,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自然拼讀與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詞匯積累過程更具意義。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的并非一蹴而就的,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必須要有融合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1+1>2。那么如何才能讓兩者融合呢?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的外部環(huán)境,如果環(huán)境足夠科學,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那么這種環(huán)境就能為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的結合提供助力。經過進一步實踐發(fā)現,如果借助于現代教學手段,并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去創(chuàng)設微環(huán)境,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的融合。
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小學英語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深入探討新課改理念,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法。做到這些,就可以提升學生單詞記憶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一、微環(huán)境對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融合的促進作用
所謂微環(huán)境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去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小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圍繞具體的學習內容或學習環(huán)節(jié),用視頻去呈現或記載課堂教學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在很大程度上類似于微課,但兩者之間又有著不同,微環(huán)境更加側重于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打造,追求的是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和閱讀過程中能夠起到的支撐性作用,所支撐的對象自然也就是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兩者之間的融合。
自然拼讀法又叫字母拼音教學法,這是一種非常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其具體是指讓學生在掌握發(fā)音規(guī)則和拼讀技巧的基礎上自然拼讀,并借助發(fā)音進行有意義記憶。借助自然拼讀,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有圖畫的讀本中感受英語詞匯,能使得單詞學習更有情境趣味。繪本閱讀則有所不同,繪本的最大特點就是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去表達特定的情感與主題,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當小學生面對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的時候,他們會自然產生一種親近感,這種親近感遷移到學習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學習興趣,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繪本閱讀實際上是融合了視覺與語言兩者優(yōu)點的閱讀活動。
如果沒有微環(huán)境的支撐,那么自然拼讀與英語繪本閱讀的結合就會遭遇到諸多挑戰(zhàn),比如當學生對繪本內容產生直接興趣的時候,往往就沒有動機再去進行相對機械的自然拼讀,換句話說就是兩者無法達到有機融合的效果。反之,如果有了微環(huán)境的支撐,那么學生就可以在現代教學手段的輔助之下,更加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當中,而在進入了學習情境之后,一個明顯的不同就在于學生對其中的英語內容(包括詞匯與句子)產生直接的興趣,產生表達的動機。這個時候如果教師能夠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要,那么學生就會自發(fā)地進行詞語的拼讀與語句的閱讀,甚至還能夠下意識地遷移到新的情境當中進行運用,這樣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就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發(fā)揮促進學生詞匯建構和英語閱讀理解與運用的作用。
二、基于微環(huán)境的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融合例與析
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融合教學相結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啟蒙聽讀、拼讀朗讀和拓展閱讀等方式,整合英語繪本故事與自然拼讀教學,達到發(fā)展學生的自然拼讀能力和拓展閱讀量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微環(huán)境的設計及支撐作用又體現在哪里呢?筆者通過一個教學例子來詳細說明。
在圍繞學習場所進行的一次詞匯學習的過程中,涉及“home、bedroom、livingroom、bathroom、kitchen”等詞語,涉及“go to...”的句式運用等。如果采用機械記憶的方法,那教師只能選擇讓學生去讀、背、默寫,而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微環(huán)境,那就能夠將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筆者在教學中借助于繪本的思路,借助于一些圖片,制作了一些簡單的動畫,再請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配音,于是就得到了一個具有微課要素,同時又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微環(huán)境。
在這個微環(huán)境當中,主角A(設計成一個用學生頭像代表的卡通人物)可以由一個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來扮演,其首先聲情并茂地說:“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a living room...”。這個時候學生看到的是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畫面,聽到的是同學的英語表達,興趣一下子就產生了,這個時候,“bedroom、living room、bathroom、kitchen”等詞語,以及對應的圖片也就自然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尋找并判斷這些場所在哪里,而選擇與判斷的前提就是要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于是學生自然就會進行拼讀——自然拼讀也就發(fā)生了,有的學生還會自發(fā)地在草稿紙上重復地書寫這些詞語,以增強自己的記憶效果。在隨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相應的主角B主角C分別說出:“Go to living room.”“Watch TV.”“Go to the bathroom.”“Take a shower.”等,這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盡管從形式上來看,學生這樣的自然拼讀過程與傳統(tǒng)教學并沒什么不同,但這兩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區(qū)別,比如說學生是主動的;比如說學生在記憶這些詞語的時候大腦當中是有相應的表象的;還有的學生在記憶的時候能夠自發(fā)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而這正是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與運用。
分析這樣的一個教學例子,就可以發(fā)現,自然拼讀在繪本閱讀語境當中是自然發(fā)生的,也就是說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實際上已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那么這種效果是如何達成的呢?通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發(fā)現,在繪本閱讀教學的基礎之上,借助于繪本編寫的思路,去給學生打造一個形象、動態(tài)、貼近生活實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這實際上就是微環(huán)境的基本功能。當學生進入了這一學習情境之后,興趣的激發(fā)、動機的激活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同時學生在視覺通道與聽覺通道上所接收到的信息,又是繪本閱讀教學作用的結果。于是看到的教學現場就是微環(huán)境,有效地支撐了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
三、微環(huán)境對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融合的研究反思
對于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相結合,很早就有教師進行過實踐,而且都能形成一個基本的觀點,那就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相結合,可以實現“學中玩”“玩中學”的效果,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英語學習效果。但是很多時候,小學英語教師所追求的也就是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的簡單結合,于是課堂上看到了學生的“玩”,也看到了學生的“學”,但是玩與學雖然同時存在,確實意味著兩者能夠真正實現融合,但很多時候是學的時候不玩、玩的時候不學,并沒有真正做到“學中玩”“玩中學”?!皩W中玩”“玩中學”所追求的是玩與學同時發(fā)生,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化解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下降、不適感上升的弊端。
問題在于玩和學如何才能同時發(fā)生呢?這就需要一個微環(huán)境,同時容納玩與學,而微環(huán)境恰恰就能發(fā)揮這樣的作用。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既吸納了繪本閱讀教學的基本元素,又將自然拼讀的動機激發(fā)容納其中,因此當學生進入微環(huán)境之后,既能滿足直觀的視聽需要,又能自發(fā)地進行自然拼讀,很顯然這樣的一個情境滿足了小學生玩與學的需要,學生可以在玩中學——本質上并非真正的玩,而是以玩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學。如果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那就說明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教學真正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而這正是微環(huán)境所發(fā)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娜.淺談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法與繪本閱讀[J].新東方英語,2019(7).
[2]姚少華.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法與繪本閱讀[J].教書育人,2017(8).
[3]胡娟.聚焦自然拼讀暢享繪本閱讀——閩教版《小學英語》語音學習板塊的自然拼讀教學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3).
[4]胡雪.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走進小學英語課堂方略[J].新課程,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