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 賞 何潔銀 曾美琪 韓山師范學(xué)院生命科學(xué)與食品工程學(xué)院 任嘉平 丁 心 河源市國檸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研究院
何沛琪 張淑婷 馮金玲 章 斌 韓山師范學(xué)院生命科學(xué)與食品工程學(xué)院
蜜蘭香單叢屬產(chǎn)自廣東潮州鳳凰山的單叢茶系列,其成品茶蜜香持久,屬于濃香型茶葉[1]。蜜蘭香含較高的茶多糖、生物堿、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2-3]。目前,茶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或堿提取法、水提醇沉法、微波輔助提取法、酶提取法、超聲波提取法等[4]。各種方法的提取效率和對茶多糖抗氧化等功能活性的影響不一,目前,有關(guān)蜜蘭香型單叢茶粗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對蜜蘭香型單叢茶粗多糖的提取條件進行優(yōu)化[5],并測定其抗氧化活性,以期為蜜蘭香單叢茶粗多糖的綜合利用提供一些試驗參考。
蜜蘭香型單叢茶:購自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zhèn)清心茶社。無水乙醇、葡萄糖、濃硫酸、苯酚、硫酸亞鐵、抗壞血酸(VC)、水楊酸、鐵氰化鉀、氯化鐵等:均為分析純。
N-1100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HWS-24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一恒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72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舜宇恒平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1.3.1 茶樣品處理與水提醇沉法提取粗茶多糖
蜜蘭香茶葉粉碎后過60目篩,將茶粉與蒸餾水按一定比例(1∶10、1∶15、1∶20、1∶25、1∶30、1∶35、1∶40),于不同提取溫度(50 ℃、 60 ℃、70 ℃、80 ℃、90 ℃和100 ℃)、不同提取時間(40 min、60 min、 80 min、100 min和120 min)和不同提取次數(shù)(1、2、3、4、5)下提取粗茶多糖,將提取液過濾、合并,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至一定體積后,加入3倍體積的無水乙醇,置于4 ℃冷藏12 h后離 心(3 000 r/min、10 min),取沉淀于40 ℃干燥,即得粗茶多糖。
1.3.2 粗茶多糖樣品的測定
依據(jù)苯酚-硫酸法[6]進行測定,取0.5 mg干燥所得的粗茶多糖溶于40 mL去離子水中充分溶解,測定490 nm處的吸光度,根據(jù)葡萄糖標(biāo)準(zhǔn)曲線計算粗茶多糖得率。
1.4.1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配制濃度為1.0 mg/mL、2.0 mg/mL、3.0 mg/mL、4.0 mg/mL和5.0 mg/mL的多糖溶液和抗壞血酸溶液。用上述2.0 mL不同濃度的粗茶多糖液與 1.0 mL 9 mmol/LFeSO4、1.0 mL 9 mmol/L 水楊酸-乙醇溶液、1.0 mL 8.8 mmol/LH2O2混合后,37 ℃水浴30 min,測其吸光度A1。分別用同體積的去離子水和抗壞血酸溶液替代粗茶多糖液,按同樣操作測定吸光度A0和A2,其分別為空白組和對照組。按式(1)計算羥基自由基清除率[7]:
1.4.2 還原能力測定
取不同濃度的粗茶多糖溶液和抗壞血酸溶液0.75 mL于試管中,依次加入0.75 mL0.2 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6)和0.75 mL1%鐵氰化鉀溶液,50 ℃水浴20 min后快速冷卻;再加入0.75 mL10%三氯乙酸溶液與其反應(yīng),4 ℃下8 000 r/min離心 10 min后取上清液1.5 mL,加入8 mL去離子水和0.5 mL0.1%氯化鐵溶液,混勻靜置10 min,測700 nm處的吸光度。
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使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由圖1可知,葡萄糖標(biāo)準(zhǔn)曲線的實驗結(jié)果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圖1 葡萄糖標(biāo)準(zhǔn)曲線圖
2.2.1 不同料液比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粗茶多糖提取率隨蒸餾水的添加量增多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趨勢。當(dāng)料液比為1∶20時,粗茶多糖提取率達到最高0.23%。因此選擇1∶20為最佳料液比。
圖2 不同料液比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2.2 不同提取時間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浸提時間的延長,粗茶多糖提取率不斷增加,當(dāng)提取時間超過80 min時,提取率隨時間延長的增加趨于緩慢。因此確定最佳浸提取時間為80 min。
圖3 不同提取時間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2.3 不同浸提次數(shù)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浸提1次時的粗茶多糖得率明顯較低,當(dāng)浸提次數(shù)為2時,粗茶多糖得率達到最大。當(dāng)浸提2次以上時,粗茶多糖得率無明顯增加。從生產(chǎn)角度考慮到浸提次數(shù)可能引起的成本、時間、能耗增加,因此,選擇浸提次數(shù)為2次最好。
圖4 不同浸提次數(shù)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2.4 不同浸提溫度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粗茶多糖提取率隨浸提溫度升高而隨之增加,且在80 ℃之后呈相對更大的增加速率。當(dāng)溫度超過90 ℃時,提取率增加速率變小??紤]到溫度過高對多糖活性的負(fù)面影響以及高能耗,確定最佳浸提溫度為90 ℃。
圖5 不同浸提溫度對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chǔ)上,以料液比、提取時間、提取溫度為因素,開展L9(34)正交優(yōu)化試驗。正交因素水平表和正交試驗結(jié)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影響粗茶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次序為:浸提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其工藝的最佳組合為A1B2C3,即料液比為1∶15,浸提時間80 min,浸提溫度為100 ℃。與正交試驗組中的A1B2C2比較驗證,得到A1B2C3組合條件下的粗茶多糖提取率為0.318%。
表1 正交因素水平表和正交試驗結(jié)果表
2.4.1 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由圖6可知,羥基自由基清除率隨粗茶多糖濃度的增加而相應(yīng)增大,當(dāng)粗茶多糖濃度為5 mg/mL時,羥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達到81.72%。且不同濃度的粗茶多糖對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對應(yīng)濃度的抗壞血酸。這可能是由于粗茶多糖中還含有茶多酚、兒茶酚、咖啡堿等具有較強抗氧化能力的活性物質(zhì),與粗茶多糖共同表現(xiàn)出協(xié)同增強的抗氧化效應(yīng)。
圖6 單叢茶粗茶多糖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2.4.2 粗茶多糖還原能力測定
粗茶多糖可將Fe3+還原成Fe2+,中斷其氧化反應(yīng)。由圖7可知,隨著濃度的增加,粗茶多糖的還原能力也逐漸增強,且在4 mg/mL濃度以下時,抗壞血酸的還原能力明顯高于粗茶多糖。隨著兩者濃度的進一步增大,粗茶多糖的還原能力超過抗壞血酸。
圖7 單叢茶粗茶多糖還原能力
通過單因素和正交優(yōu)化試驗,確定了蜜蘭香型單從茶粗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條件為料液比1∶15,浸提時間80 min,浸提溫度100 ℃,浸提次數(shù)2次,粗茶多糖得率為0.318%,且所提粗茶多糖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羥自由基清除率可達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