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賣藥是門好生意。
前不久,湖南益陽一位藥廠的負責人帶著一點不平的口氣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吐槽,現(xiàn)在的連鎖藥店是典型的店大欺客,零售柜上10塊錢的產品,藥店就要拿走6塊錢。
長沙一家藥廠的高管也說,作為比較強勢的零售渠道,連鎖藥店的入場費確實不便宜,藥廠的產品如果毛利率不超過50%,根本就不要想著進連鎖藥店。
今日資本創(chuàng)始人徐新今年6月9日公開表示:“雖然線下零售日子不好過,但藥店是個好生意,越老越值錢,就算電商也奈何不得?!?/p>
既然是好生意,自然就有不少人垂涎三尺,來爭搶這塊蛋糕,而且,一個個都想著盡快做大規(guī)模,拼命擴張。這里面既有已經上市數(shù)年的龍頭企業(yè)如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大參林等,也有新貴如新近上市的漱玉平民、健之佳。更受外界關注的是,阿里健康、美團、京東健康等互聯(lián)網平臺企業(yè)紛紛瞄準這一行業(yè),給線下連鎖藥店帶來不小的心理陰影。
入場者越來越多,未來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7月5日,漱玉平民(301017.SZ)成為最新上市的連鎖藥房,總部在山東,主要業(yè)務也在山東。截至2020年末,漱玉平民擁有直營連鎖門店1851家,業(yè)績穩(wěn)定增長,2018年至2020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8.88億元、34.67億元和46.40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1.11億元和2.16億元。
2020年底上市的健之佳(605266.SH)規(guī)模體量與漱玉平民接近,是云南僅次于一心堂(002727.SZ)的連鎖藥店。2020年,健之佳營收44.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1億元。
在后面排隊等著上市的還有湖南的達嘉維康、養(yǎng)天和,安徽的華人健康,浙江的瑞人堂等區(qū)域連鎖藥店公司。這些企業(yè)的募資計劃用途主要是開店擴張。
2014年7月,一心堂上市,成為連鎖藥店第一股;2015年2月和4月,益豐藥房(603939.SH)和老百姓(603883.SH)相繼登陸A股;2017年又有廣東的大參林上市。
在資本市場融資之后,這些原本局限于區(qū)域之內的連鎖藥店們紛紛開啟了全國擴張的步伐,一方面是自己投資新建藥店,另一方面是收購或者讓其他藥店加盟,規(guī)模體量快速增長。
上市之前,益豐藥房門店數(shù)不到1000家,到2021年一季度,門店數(shù)量達6300家,凈利潤從2015年的1.7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68億元。益豐藥房對外稱,2021年,益豐藥房新增門店的目標是2000家。
一心堂2014年底門店數(shù)量為2623家,營收44.28億元。2021年一季度,一心堂增加門店332家,總量達到7537家。7月9日,一心堂發(fā)布公告稱,通過增資、受讓股權等方式,持有四川本草堂56%的股權,涉及金額為1.54億元。
老百姓開店速度比一心堂更快,從上市時2015年底的1483家門店增長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268家,一季度新增門店數(shù)量達793家。
雖然各企業(yè)規(guī)模急劇擴張,且加速拓展全國市場,但目前的任何一家連鎖巨頭都難言全國龍頭地位。
為此,大佬們一個個都雄心勃勃。5月17日,九州通(600998.SH)副董事長劉兆年稱,2021年力爭簽約5000家加盟藥店,未來3年內,計劃通過聯(lián)盟模式,吸引更多單體藥店和中小連鎖藥房,新增3萬家店。國藥控股(01099.HK)的國大藥房董事長趙小川表示,到2025年,國大藥房門店數(shù)將超過2萬家。
從市場占有率及連鎖率來看,龍頭們的空間還不小。據(jù)《中國藥店》雜志測算,截至2020年底,中國前五大藥店市場占有率約10.7%,前十大藥店占比約16.8%。而美國前三大藥店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前十大藥店占比約71.1%。
2021年4月20日,國家藥監(jiān)局公布《藥品監(jiān)督管理統(tǒng)計年度報告(2020年)》顯示,全國零售連鎖企業(yè)和門店數(shù)量31.92萬家,占比55.68%;單體藥店24.10萬家,占經營企業(yè)數(shù)量的42.03%。
7月12日,一心堂表示,目前市場上各個區(qū)域連鎖整合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電商攪局、
帶量采購沖擊,估值集體下行
自一心堂2014年上市以來,連鎖藥店連續(xù)多年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業(yè)績與股價齊飛。
2020年,一心堂、大參林、老百姓和益豐藥房等都攀上了市值頂峰,股價分別摸高至49.8元/股、88.08元/股、92.75元/股、84.56元/股。
2020年四季度開始至今,連鎖藥店集體進入下滑通道,至7月20日收盤,連鎖藥店上市公司股價基本上都已是“半價促銷”。
連鎖藥店不香了嗎?
市場的憂慮之一是阿里健康、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沖擊。阿里健康(00241.HK)發(fā)布的2021財年業(yè)績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2021財年,阿里健康實現(xiàn)營收155.18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后利潤凈額為6.3億元,同比增長198.5%。營收與凈利潤水平快速接近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等線下龍頭,但增速遠高于后者。
目前,京東健康(06618.HK)市值3000億元人民幣,零售藥房業(yè)務有超過2000萬種商品(SKU),2020年總收入為193.8億元,同比增長78.8%。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數(shù)達8980萬,一年凈增3370萬,同樣顯示出驚人的增速。廣發(fā)證券研報認為,京東健康仍能保持高增長,預計2021年—2023年營收283.6億、398.2億、552.4億元。若果真如此,其體量將遠超任何一家現(xiàn)已上市的線下零售藥店。
相對而言,連鎖藥店企業(yè)增速確實在下降。如,老百姓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增速分別為26.22%、23.15%、19.8%,2021年一季度營收增速10.85%。
電商倒逼之下,各家實體連鎖藥店紛紛發(fā)力電商渠道,增速表現(xiàn)均不錯,但整體而言,電商銷售占比較小。2021年一季度,一心堂電商業(yè)務總銷售同比增長113.57%。漱玉平民稱,公司2020年度線上平臺銷售收入為1.37億元,占零售業(yè)務收入比重為3.29%。
一位業(yè)內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藥品的利潤比一般商品要高得多,資本愿意進來,電商積極進入。但是,實體零售藥店做電商卻絕大部分都是虧損,“別人都在搞,你不搞就不行,不得不卷(編者注:這里的“卷”是網絡流行語,指參與內卷)”。
徐新認為,線上化加強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線下店,O2O也是受益的,但談判權是下降的,所以也要做私域流量,不能只靠O2O平臺”。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被不少人認為是影響連鎖藥店的一大利空政策。
市場上人人都知道,一旦納入集采,一輪“靈魂砍價”不可避免。如,2020年11月,全國集采中標信息顯示,冠脈支架單支價格從13000元下降至均價700元,最低的報價僅469元/支。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yè)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
這當然不是個案,每一個進入全國集采的產品價格均“掉到了地板上”,價格下降幅度超過50%是常態(tài),降幅達90%比比皆是。
上述人士說:“以前,院邊店(在醫(yī)院周邊開設的藥店)是連鎖藥店重要的盈利點。醫(yī)院處方外流,患者拿著醫(yī)生開的處方,到醫(yī)院附近的藥店買藥。帶量采購以后,醫(yī)院開出的藥比連鎖藥店更便宜,誰還去藥店買呢?”
對此,某連鎖藥房高管表示,從其公司的數(shù)據(jù)來看,不管是帶量采購的中標品種還是非中標品種,都能拿到比以前更低的價格,單品毛利率是提升的。原因在于中標產品能夠以帶量采購對等的價格采購,而被帶量采購擠出來的非中標產品也會大幅降價,并且進入連鎖藥店銷售。
一心堂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一二線產品的集中度會往頭部企業(yè)集中,單體藥店與中小連鎖藥店的采購成本“肯定會比我們高,集采的處方藥,他們很難拿到,而且頭部企業(yè)是參與帶量采購的,中小連鎖(藥店)機會不是特別大”。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濟周刊》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