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
◆摘? 要:高中課堂,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堂中主題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同時,高中課堂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一個載體。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堂教學日趨走向成熟階段,除此之外,綜合實踐活動也出現(xiàn)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需要高中教師進行思考與探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近些年來提出的新型教學法,需要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常態(tài)化實施,是教師和學生從根本上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意義和教學功能,讓教師有機會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功效,讓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回歸到它的本真。
◆關鍵詞:高中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家用電工課
高中階段是學生全面發(fā)展,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階段,在此建議,實行以家用電工課為代表的綜合實踐課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生活常識,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使得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對現(xiàn)實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一、立足課程,制定目標
一個良好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不僅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凸顯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還必須是現(xiàn)實的。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要著眼課程目標,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問題、實際需要、主題性活動的特點,更要考慮到活動時空的不同特點。
例如:在“家用電工課”這個主題活動中,高中教師將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1)熟悉和掌握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電工等常用的物理量。
(2)了解常用電氣元件的電路符號,能夠看懂一些簡單電路圖之間的連接關系,以及能夠分辨電路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
(3)能夠通過教師提供的電路圖,自己動手連接出一組完整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1)通過本次研究,樹立大膽實踐、積極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動手能力。
(2)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下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教學理念。
(3)學生能夠分析出問題與課題的區(qū)別,能夠應用問題轉化為課題的常用方法,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課題名稱的規(guī)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從小培養(yǎng)學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電工知識,讓學生能夠看懂基本的電路圖。
(2)讓學生明白用電的危險,從小樹立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圍繞“家用電工課”,考慮到活動時空的特殊性,教學時將知識性目標定位為了解電工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則。明確了教學目標和任務后,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只能定格在交流經(jīng)驗、提出問題、創(chuàng)新方法等。
二、內(nèi)外實踐,相輔相成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所采用的主要實踐活動形式是交流、分享、提問、設計、總結等,但課內(nèi)實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課外的實踐活動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
例如:教師在教學“家用電工課”這個主題活動時,課堂內(nèi)外的實踐活動把握如下: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主要引導學生交流用電經(jīng)驗、提出整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適當?shù)剡M行了模擬用電危險情況處理、簡單電路連接等實踐活動。到了課外,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內(nèi)的實踐活動是相輔相成的,又相互不能代替。聚焦課堂,把課堂搬到校園,搬進家庭,融入社會,努力把課內(nèi)活動延伸到課外,優(yōu)勢互補,提升主題活動的有效性。
三、保證時間,深度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減少不必要的講解時間,把課堂時間的支配權交給學生,要保證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有充足的活動時間,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感受到實踐活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從而獲得深度的實踐體驗。
例如在執(zhí)教“家用電工課”這個主題活動中,在引導學生連接電路前呈現(xiàn)了一段提示語:
(1)推薦2~3個電路連接方法;
(2)寫出理由;
(3)不確定,請教老師
(4)每組派一人上臺展示。
從這段提示語我們不難看出,圍繞家用電工課的內(nèi)容,教師沒有給學生時間的限制,而是給足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活動開展得有滋有味,學生做出了形式多樣的電路圖,將實踐引向了深入。
四、拓展空間,廣度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其核心思想就是創(chuàng)新,教室不能因為顧慮安全問題,就瞻前顧后,猶豫不決,教師需要大膽嘗試,不將學生局限于口頭教授,而是讓學生自己實踐,親自動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護長學生學習空間,從更深層次發(fā)展。
五、課題形成,適當取舍
對于學生討論,相互交流后提出的實踐主題,一定有許多是相似或相近的,或者是內(nèi)容包含以及沒有實際意義的,無法進行實際操作的,此時,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適當取舍,抓住主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對自己所提出來的實踐主題,進行一系列的合并和篩選,教師須引導學生通過“問題轉化”法,用準確、恰當、貼切的詞語概括自己要研究的問題,要準確反映自己所研究問題的內(nèi)容、范圍以及研究的深度,使研究的問題轉變成活動主題下的子課題。
六、結束語
綜合實踐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生活經(jīng)驗的反向認知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的運作過程中,許多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習慣性地關注教學流程的順利推進,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及時塑造。如何塑造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筆者將立足課堂繼續(xù)探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2003年3月.
[2]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