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中小學教師們也開始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在課內(nèi),課外亦如此,而最適宜培養(yǎng)中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就是綜合實踐活動。2011 版新修訂與完善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進行語言文字學習與運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同時,語文課標也強調了綜合性學習不僅要符合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當下的時代特征。那么,語文教師到底如何在兼顧綜合性與實踐性的基礎下提升中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在下文談談對這方面的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綜合實踐課;實踐性;自主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綜合實踐活動包括自主組織文學活動;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nèi)外大事以及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通過這些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學生可以在自主活動中培養(yǎng)自我興趣,有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究、實施團隊合作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那么,教師將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有以下幾點策略。
一、教師教學實踐化與學生活動自主化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綜合性實踐活動。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語文教師除了讓學生多讀多寫,注重積累,還應該在在多次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下面,筆者以自己的一次課堂教學為例,來說明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筆者在某次教學中給初一年級學生講授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課,雖然這篇詩歌是自讀課文,但通過詳細講授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筆者將這篇詩歌的教學設計轉化為一個綜合性學習課,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導入:座右銘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歌曾經(jīng)是很多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很多人。關于座右銘,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時期,崔瑗殺了仇人,只身逃亡,后來遇朝廷赦免,才回到家鄉(xiāng)。他知道自己犯了錯,就作“銘”,放在座位的右邊,用以自戒。這就是原始的座右銘,后來人們用座右銘來指能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今天我們自讀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名詩里面很多句子曾是很多人的座右銘。
師: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在這首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座右銘。
展示“閱讀提示”片段: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勸說的口吻、和緩的語氣鼓勵人們相信生活,相信未來。這首詩自問世后被廣為傳誦,其中的詩句還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
師:接下來,咱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
生(齊讀):他是俄國詩人(1799—1837),他的創(chuàng)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fā)展影響很大。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近 800 首優(yōu)秀的抒情詩篇。他的詩歌像太陽一樣照耀著 19 世紀的文壇。他被譽為“詩歌的太陽”。他的說理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問世后,成了許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第一章節(jié) 自讀詩歌,尋找座右銘
師:下面我們開始進行詩歌的誦讀。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讀詩,并且找出一句座右銘。
師:大家請看一下要求。
尋找座右銘
我找到的詩句是什么
這句詩你讀出了什么
這句詩給了我什么啟示
師:讀完之后,我想問大家,你們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師:詩的題目如果換成“假如你遇到了挫折”好不好?為什么?
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新穎別致,突出了作者的感情;而用“假如你遇到了挫折”為題,則太普通了,缺乏文學性。
第二章節(jié) 感受詩歌,分享座右銘
師:好,大家都在認真地找,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章節(jié),分享座右銘。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自己找的詩句呢?
預設如下:
生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該句用假設的對話的口吻,顯得親切自然;連用兩個不要,強調了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沒必要灰心喪氣。)
生2: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該句“憂郁的日子”與“快樂的日子”相對應,“相信吧”用確鑿無疑的口吻堅定了讀者對于“快樂的日子”的期待。)
生3: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該句中,貫穿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是心兒永遠向往未來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并告訴你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
師:通過同學們的分享活動,我們似乎與普希金面對面地進行了一次交流,感受到了詩人以平等的語氣傳達的堅強樂觀的思想,這種思想對我們而言是生活中的一筆可貴的財富。
師:作者被生活欺騙依舊熱愛生活,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被生活欺騙最終戰(zhàn)勝了生活的事例?
預設;
a.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失去聽覺后,“扼住命運的咽喉”,創(chuàng)作了《命運交響曲》。
b.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他卻以頑強的意志向我們講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c.生活不曾給過海倫·凱勒三天的光明,她盲、聾、啞,依然頑強地學習,考上了哈佛大學,且精通多種語言,成為一位作家、社會活動家,給他人、社會帶去光明。
d.生活不善待那只丑小鴨——安徒生,他歷經(jīng)磨練,最終蛻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
e.愛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被生活欺騙了一千多次。
f.司馬遷被生活欺騙、侮辱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史家之絕唱”——《史記》。
歸納:生活欺騙了他們,他們積極樂觀,戰(zhàn)勝了生活,活出了精彩。
師:那么,這首詩用了什么樣的抒情方式呢?
用的是第幾人稱?作用分別是什么?
預設:
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叫直抒胸臆或者叫直接抒情。
便于作者直接表達情感;表達情感樸實真切;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第二人稱,好處在于增加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便于對話,便于抒情,加強感染力,有擬人化的效果。
第三章節(jié) 升華詩歌,創(chuàng)作座右銘
師:詩人給我們帶來一種精神力量,那就是,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依舊笑對生活。
我們進入第三章節(jié),創(chuàng)作座右銘。 大家可以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開頭,仿寫三到六句?,F(xiàn)在開始,一會請同學們來分享。
(投影:第三章節(jié),創(chuàng)作座右銘)
假如生活欺騙你了,
_________。
小結:
師: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歌。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汪國真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我們也不必回報吝嗇。
何必要細細地盤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須一般多。
如果能夠大方,
何必顯得猥瑣。
如果能夠瀟灑,
何必選擇寂寞。
獲得是一種滿足,
給予是一種快樂。
師: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毕M瑢W們熱愛生活,熱愛詩歌。
這節(jié)課是對大家的一次挑戰(zhàn),同學們讀得好,品得好,詩也作得好,
謝謝大家,好,我們下課!
作業(yè):課外閱讀汪國真《熱愛生命》《如果生活不夠慷慨》,并寫一首哲理小詩。
其次,教師在教授這堂課時要懂得如何轉換角色,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挖掘出新的知識點,可以領悟到詩歌深層含義。
最后,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從課前導入到中間設計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都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尤其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升華詩歌,創(chuàng)作座右銘。歸根到底,是因為教師在設計這一堂課時將教學進行實踐化,把中規(guī)中矩的語文課轉化成了一次綜合實踐課。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思考,教學不再常規(guī)化,而是偏向實踐化。整堂課讓學生從零出發(fā),在思考活動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
二、個體主動與整體互動相結合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也得注重個體主動性與整體互動性的聯(lián)系?,F(xiàn)在很多學生在面對小組探究思考問題時,總喜歡把思考的任務推給那個思維比較活躍且又擅長回答的學生,而自己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所以,在語文課上,尤其是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著重讓這一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來。只有每個個體都發(fā)揮出主動性,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上面的教學過程為例,第二環(huán)節(jié)后部分教學時,老師提問“作者被生活欺騙依舊熱愛生活,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被生活欺騙最終戰(zhàn)勝了生活的事例?”在那節(jié)課上,教師是通過讓學生自我思考再加上小組匯集這種方法進行教學的,自我思考環(huán)節(jié),有些學生他的知識面廣,反應迅速,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而有些學生思考得比較慢,耗時也會長一點。這個時候再進行小組匯集,學生之間可以交流答案,進行整合,選出一個代表發(fā)言。這些步驟其實就是以他們學生為主,讓自己與小組之間有個交流,學生回答時候與老師也有個交流,因此,這種主動性與互動性就形成了。
三、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倍@種探究,既要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與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交流,所以除了教師的主體評價之外,還需要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墒?,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其實重點還只是評價到學生的認知方面,而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情感以及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卻是少之又少,不少教師對于如何評價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了疑惑,如何做到公正、客觀、有效的評價學生是擺在很多教師和研究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些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在以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而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教師們在實際操作中也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諸方面有所改變,為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如何更好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擺在教師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上述只是筆者的幾點拙見,但若想真正發(fā)揮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以及研究者們還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曉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2(3).
[2]曹文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具體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
[3]楊和平.精心設計實踐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王君執(zhí)教《木蘭詩》觀察[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35).
[4]黃榆晰.堅持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性[J].學周刊,2020(12).
[4]張祎倩.開展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新求知導刊,2020(51).
作者簡介
王丹(1997.05—);女;漢族;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