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曹夢婷 蔣薇 藺芳 張夢雅
◆摘? 要:本項目擬通過對青島市民的調(diào)研,梳理出影響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居民行為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推進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對策。
◆關鍵詞:垃圾分類;城市居民;行為認知;影響因素
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垃圾分類的實施,以青島市為例,針對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居民行為進行分析,以點擴面,以小見大,為我國垃圾分類提出有效的意見和措施。
1問卷設計原理
1.1人群分類。為了提高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的研究價值,我們針對不同年齡的人群設計了不同的生活垃圾分類問卷調(diào)查,分別為青年、中年、老年。針對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及環(huán)境更貼切的設計問卷:
1.1.1青年:青年人群的生活垃圾大多集中于食品垃圾和快遞垃圾,所以其問卷重點在如何處理食品和快遞垃圾,以及如何有效的減少此類垃圾的產(chǎn)生;
1.1.2中年:中年人群的垃圾分類大多情況下落地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的實處,所以將其問卷的重點放置在其生活的社區(qū)推行垃圾分類的有效措施;
1.1.3老年:老年人的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使用智能手機的較少,所以將其問卷設計成統(tǒng)一的是否題,將復雜問題精簡表達,方便作答;
1.2問卷設計的流程
1.2.1根據(jù)研究目的與假設,收集、學習所需資料;
1.2.2研究問卷內(nèi)容,從填寫問卷人的時間、知識水平、性格特點、等方面考慮,做到人性化、個性化;
1.2.3以30—50人為試測樣本,求出信度、效度;
1.2.4進行問卷分析,重新修訂;
2垃圾分類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2.1主觀因素分析
2.1.1認知程度分析。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顯示,青島市居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較低。
2.1.2了解途徑分析。有52.2%的居民傾向于通過電視新聞、居委會、街道辦號召等方式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有46.83%的居民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因此針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可以傾向于采用上述幾種方式。
2.1.3意愿與行為分析。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實施是有很強的意愿的,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實際上付出行動的居民卻很少,因此產(chǎn)生了居民的行為與意愿相互背離的現(xiàn)狀。
2.2客觀環(huán)境影響
運用pestle模型,從以下幾方面得到影響垃圾分類的因素。
1.2.1政治因素。各方面仍存在經(jīng)費未落實、工作人員自身意識落后、沒有專門推進的機構、“先分后混模式”大量存在,監(jiān)管不到位等問題。
2.2.2經(jīng)濟因素。國家提供大量經(jīng)費支持垃圾分類,但部分地區(qū)的分類工作存在經(jīng)費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造成了資源浪費現(xiàn)象。
2.2.3社會文化。心理層面,居民受垃圾分類工作臟且繁瑣的想法影響,存在“與我無關”的態(tài)度;意識層面,居民未意識到垃圾分類是發(fā)展的一部分,有懈怠情緒。
2.2.4技術因素。非專業(yè)人員操作易出現(xiàn)效率低下,成果不佳的情況。垃圾分揀與運送路線較為復雜,沒有強大的運輸路線系統(tǒng)支撐。
2.2.5環(huán)境因素。宣傳手段未選用更為主流大眾的媒體宣傳,受眾有限。編制的生活垃圾手冊沒有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2.2.6法律因素。法律條例中缺少對于妨礙垃圾分類行為的具體懲罰措施,阻礙倒逼機制的形成,削弱了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
2.3激勵措施
2.3.1誘導性激勵:
2.3.1.1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完善獎懲體系,實施相關補貼及垃圾分類積分政策,開展綠色社區(qū)建設;
2.3.1.2學校等機構主體加大資金投入,改進硬件設備;推進宣傳教育,提高群體意識;
2.3.2強制性激勵:
2.3.2.1政府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在垃圾分類回收點安裝監(jiān)控,對垃圾分類違規(guī)行為進行懲罰;
2.3.2.2公民社會組織利用其志愿性開展相關活動,做好宣傳,實地帶動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實踐,強化居民的分類意識,加強氛圍。
3結論與政策建議
青島自實行垃圾分類以來,大部分居民都有良好的響應,相關工作的推行也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但仍存在幾點問題需要改進。
3.1促進政府、居委會、居民分類執(zhí)行一體化,信息交流雙向化。居委會作為聯(lián)系政府與人民群眾的紐帶,在其中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將政策制度傳達到群眾中,再將分類情況上達于政府,政府由反映情況對政策進行改良向下傳達。
3.2持續(xù)加強特定人群的宣傳,重視整體性教育宣傳。針對青年,中年,老年群體分別制定不同宣傳途徑。除此之外,還應打破傳統(tǒng)“垃圾是廢物”的觀念;其次應轉變居民長久以來“垃圾分類是浪費時間”的“經(jīng)濟人”偏向,提升居民凝聚感。
3.3信息公開透明,提升居民參與感。沿用“校園食堂中為確保學生對菜品的安全放心而設置監(jiān)控電視”的方法,于部分大型垃圾回收處設置同頻監(jiān)控、建立運輸視覺識別系統(tǒng),對不同垃圾回收車應用與分類垃圾桶同種顏色。
參考文獻
[1]徐暢.城市垃圾分類何以落到實處[J].人民論壇,2019(04):62-63.
[2]李志青. 解決垃圾問題仍需轉變發(fā)展理念[N]. 社會科學報,2019-06-06(004).
作者簡介
李佳(2000.03-),女,甘肅省天水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社會科學。
[課題]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居民行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