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攀
◆摘? 要: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突飛猛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教育教學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摸索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來適應社會和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歷史;教學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廣泛使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慢慢地退出舞臺。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模式也在被推廣使用,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重視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發(fā)展。老師們在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擴大課堂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增添許多課外的知識。那么作為一個教歷史學科的老師怎樣來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呢?
一、作為教歷史學科的老師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經(jīng)驗里,應加強自我修養(yǎng),以良好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常學習,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常常參與教研教改活動,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1.以良好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親和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師益友”型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對你非常好感,對學習歷史學科充滿信心,教學效果會出奇的好。
2.鉆研教材,精通業(yè)務。針對每一課內容的需要,可以引入一些與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材料等,巧妙設置問題,引申思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討論或合作探究。
3.明確教學目標。課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對每一課的歷史問題要從多方面去思考,解答學生的疑惑,避免課堂上的尷尬。同時,教師不是一味地唱獨角戲,一講到底,學生順從學習,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有時,對一些歷史問題,要放棄自己或一些教材,教輔材料等的“權威“,不可以先入為主,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探究歷史問題的”真理“,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歷史事件,還原真相,通過師生交流互動獲得真知。
4.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去思考,去分析;不要認為這是耽誤時間,其實是對學生的能力的鍛煉,素質的提高。作為一個歷史老師,應放手讓學生去自由發(fā)揮,摒棄過去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讓學生的活力在課堂上得到體現(xiàn),他們會在老師的指引下,依據(jù)題設的問題去討論,歸納和總結,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5.點評是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小結,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分析,評價,如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問題的探討,交流合作以及語言表達等逐一點評,同時,也要表揚優(yōu)點,指出缺點,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教學之后,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結,優(yōu)點和缺點,都加以評價,積累經(jīng)驗,促進自己的不斷進步。
二、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主體作用下,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必要的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幾個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和培養(yǎng),提高學習效果
1.擁有閱讀能力的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迅速抓住歷史知識點,重大歷史事件的題設問題,從以往的經(jīng)驗來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歷史課程中是必要的,老師需要去指導學生怎樣去閱讀歷史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摸索出掌握歷史知識的基本方法,例如重大歷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經(jīng)過,影響等幾段內容,但內容較復雜,學生不好記憶背誦,難以掌握,老師要指導學生去加工重組,抓關鍵詞,化繁為簡,像學習語文一樣去歸納,概括,再對信息分析組合,形成明確的知識架構,便于掌握。
2.視頻,圖文,材料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應用,學生如何處理這些信息資料,使它與本課的歷史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摸索與總結,增強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探索學習歷史學科知識的方法,每一課的歷史知識看起來是獨立的,其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己把零散的歷史知識點整合起來,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便于系統(tǒng)掌握。例如整理某一個時期的歷史知識,可以分解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大專題,再對每個專題進行細化;掌握這個歷史階段的特征,主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去歸納和概括。這需要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摸索,去總結,找出適合自己學習歷史學科知識的好方法。
4.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對學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運用這些能力和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歷史問題,從中探究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理解歷史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而總結出歷史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例如,辛亥革命失敗,原因是袁世凱篡奪革命勝利果實,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xié),深層次原因是由于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妥協(xié),進而分析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而導致革命失敗,從而得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三、利用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方法,來充分調動師生的互動過程,融洽課堂氣氛,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融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教育教學改革在不斷地推進,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在時代潮流中不斷地去創(chuàng)新,去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推動教育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魯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探析[J].新智慧,2020(08):6.
[2]溫富平.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