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媛
◆摘? 要: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生產(chǎn)生活方式,在這其中,教學領域也自然不會例外,以微課的制作最為突出。對此,本文也將以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課堂設計為切入點,分析微課的含義以及微課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列舉出具體的實踐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提高微課的價值,構建雙向互動的現(xiàn)代化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微課應用;價值與意義;方法分析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術的升級和進步,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數(shù)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微課與數(shù)學課堂的深度結合,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
一、分析微課的含義以及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微課,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碎片化學習內(nèi)容為主題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能夠實現(xiàn)課堂素材的延伸和拓展。在這里,微課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課堂的教學視頻,涉及到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練習題,教案等輔助性資源,并與之共同營造了,主題式且半結構化的小環(huán)境。在這里,微課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能夠引導學生對不同的學科知識點展開多層次的探究,按需選擇,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查漏補缺,鞏固基礎,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能夠實現(xiàn)資源的延伸和拓展。而且,在手持移動數(shù)碼產(chǎn)品和無線網(wǎng)絡的應用下,以微課為中心的移動學習,在線學習和遠程學習,也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在未來也必將會開辟市場和舞臺。
具體來講,微課的應用優(yōu)勢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微課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疏導,而學生負責自己完成任務,展開獨立自主的探究。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正處于意識和行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如果他們在這一階段就已經(jīng)接觸了自主探究,那么這種學習模式也會植根于他們的意識當中,進而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其次,微課的內(nèi)容凝煉且簡短,具有十分明顯的直觀性和豐富性,這就是傳統(tǒng)教材無法比擬的,能夠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加深學生對抽象式的概念和理解。而且,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點擊微課進行學習,讓探索的時間變得更加彈性且靈活,那些在課堂上跟不上進度的學生,也可以在課下進行彌補。
二、分析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方法
(一)引導學生展開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本身就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開啟學生知識大門的鑰匙。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在接觸新概念的時候,通常會產(chǎn)生許多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出重點和難點,這就無法保證預習的效率和質量。對此,教師就應當借助微課視頻,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為學生的預習活動掃清障礙,提高學生預習的水準。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初步建立時分秒這一時間概念,感受到秒這個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此,教師可以制作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重點解釋時分秒的概念,展示出這三者之間的特點和聯(lián)系,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準確把握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效率和質量,并在后期實踐的過程中加以運用?;蛘撸趯W習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制作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的微課視頻,分析通分的步驟和原因,用微課去代替原有的文字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避免陷入預習的誤區(qū)。再比如,學習畫垂線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設計出4個作圖題,四幅圖中的直線擺放位置和方向是不同的,然后再設計出用垂直線的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展開練習。
(二)推動抽象知識的具象型轉化
數(shù)學的概念,公式和圖形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學生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將其消化。對此,教師就應當利用微課,化繁為簡,把抽象性的知識轉化為具象型的內(nèi)容,減輕學生的理解負擔和壓力。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就可以設計出三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出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實體物質,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具體形態(tài),可以是汽車,也可以是樓房,并讓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在這種圖像的沖擊下,學生會更加明顯的感知到抽象概念和具體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把握好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本特征。又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針對三角形的底和高制作出短視頻,讓學生通過教材,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繪畫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這里掌握的知識點,僅僅局限于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高,和鈍角三角形的一條高。對于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另外兩條高來講,學生的練習室尚不足夠的,所以教師應當繼續(xù)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究。
(三)推動課后知識的鞏固和復習
課后鞏固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生的記憶力是相對有限的,如果缺乏課后鞏固的練習,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也無法得到保證。對此,教師就應當利用微課來輔助學生課后知識的復習。例如,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時候,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也就是公頃,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一公頃的表象,而且還需要掌握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換算技巧。對此,教師就可以制作7分鐘左右的微課,總結出特定的知識點,并為學生設計出不同類型的習題:假設一間教室的面積是50平方米,那么幾個教室的面積是一公頃,引導學生展開面積單位的換算,實現(xiàn)課堂知識的鞏固,夯實基礎。
(四)推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只能兼顧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吃不透”。微課的出現(xiàn),讓分層化學習成為可能。老師在設計制作微課時,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定教學的底線,并有針對性的設計高一層次的內(nèi)容供孩子們選擇性學習。比如在《認識線段》一課中,教學內(nèi)容比較簡單,讓學生掌握“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即可。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制作一系列有關線段的“小微課”,如“兩點之間線段最近”、“比較線段長短的方法”、“美麗的線段畫”等供學生學習欣賞,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之美,拓寬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又如《觀察物體》一課,教學難點是“在物體左、右邊觀察物體,看到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老師要準備統(tǒng)一的觀察對象、花費大量教學時間,但因為不可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有些學生還是難以消化。引入微課后,老師可以在微課中細心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如毛絨娃娃、玩具汽車等)進行觀察,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老師下發(fā)的學習單。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課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學習、多觀察幾次,直到能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點為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推動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力的應有之策,也正體現(xiàn)了以“微”促教,“微”亦足道的真正實施意義,其也是調動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課前預習,課中知識轉化,課后鞏固這三個角度,論述了微課的應用方法,充分結合了小學數(shù)學的相關內(nèi)容,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jù)。在未來,教師也應當把握好微課使用的尺度,不能過于依賴信息技術,而忽略了自身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李曉丹.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好日子,2019,000(004):P.1-1.
[2]肖麗萍.淺談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19, 000(019):P.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