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夢
寫記敘文猶如建房子,文章的整體構(gòu)思就是房子的框架,而選材就類似于選料了。選材好與否,直接關系到作文﹃大廈﹄的外美與內(nèi)秀。如此看來,記敘文的選材大有一選定﹃乾坤﹄的味道。
那么,記敘文該如何選材呢?
一、取熟不取生
同學們寫作材料的來源一般不外乎三種:一是親身經(jīng)歷的;二是耳聞目睹的;三是看書,從書本上得來的。比較而言,只有親身經(jīng)歷,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動、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寫得具體、生動感人。這是許多作家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許多作者的至深感悟。生活中,凡是讓你駐足欣賞的一道風景,令你感動的一個鏡頭,蕩起你心頭漣漪的一件小事,曾給你感悟與啟迪的一只蜜蜂……你都要毫不猶豫、大膽地將此下筆成文,千萬不要嫌棄它細小、瑣碎、卑微。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舍棄那些曾令我們感動的、震撼的小事,大多是我們選材認識上的偏頗;我們總習慣于選擇那些有意義的、閃光的、上了“檔次”的、有品味的材料——沒有的不惜去編去造,總擔心那些細小的、瑣碎的素材讓人瞧不起。
曾有一位同學記敘自己生病住院的經(jīng)歷,平常怕打針、吃藥就倒胃的她,因害怕自己會死掉,于是不再怕打針,硬著頭皮吃藥……文章情節(jié)曲折,人物心理描寫細膩,感情率真而感人。我讓她修改后發(fā)表,她驚訝地說:“老師,我寫得不好。怕死,您不認為可笑嗎?這不消極嗎?”我愕然了。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這些怎么會可笑呢?
二、取新不取舊
很多時候,瀏覽學生的作文,會發(fā)現(xiàn)好多內(nèi)容似曾相識,許多作文驚人相似,高明些的只是讓其打扮得更巧妙一點兒。是什么原因使學生的作文選材陳舊單一,如出一轍?仔細分析:一是惰性使然,將所謂的范文一改一換,寫來順手;二是求保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三是一種敝帚自珍的心理作怪。特別是一度被當作范文,或一度選材新穎的文章,在不同的考場上更是容易被考生改頭換面,招搖過市。須知,熊掌雖好,吃多了便膩;還須知,花無百日紅,事只三天新。
疏于觀察,缺少發(fā)現(xiàn),缺乏感悟,是不少的學生所犯的通病。他們往往把目光盯在“四周高墻隔絕” “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上。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打開生活的雷達,放眼四望,你會捕捉到生活中許多鮮活的素材,會獲得許多獨特的感悟及啟迪。
三、取小不取大
宋朝有個姓馬的畫家,他畫山,畫水,畫廟宇……總是畫其中一部分,從不畫全景。然而他的畫,山水靈動,人物鮮活,人們干脆叫他“馬一角”。馬一角聰明之處在于選材、構(gòu)思以小見大,以小取勝。即使文學大家,在涉及重大的題材時,也總是以小見大,達到滴水見太陽的效果。
如,杜鵬程在20世紀50年代寫下的反映成渝鐵路工人精神風貌的《夜走靈官峽》,葉紹棠的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nóng)村巨大變化的《榆錢飯》,蕭乾的反映海外華人民族感情的《棗核》,無一不是以小見大的精品。
反觀學生作文,不少考生“笑覽國際風云,縱談天下大事”,寫出來的文章空泛、流俗,套話連篇。撇開我們是否有資歷、有能力將如此大的話題敘述清楚、講透徹不說,單說在如此短的篇幅、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要把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與事件“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實在不可能。這并不是說作文不能涉足重大題材,只是我們可以以小見大,落葉知秋,滴水見太陽,如此也是可以寫出好文章的。這樣的例子在歷屆中考中俯拾皆是,如反映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帶來農(nóng)民富裕的《我家又買了大彩電》,反映農(nóng)民精神變化的《巴山舞進鄉(xiāng)來》,反應父愛的《我發(fā)現(xiàn)枕頭里有個世界》等,都是此類精品。
四、取少不取多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有時,“千樹萬樹梨花開”不如“竹外桃花三兩枝”。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作文選材與其面面俱到,平平淡淡,不如精挑細選,鎖定自己認為感觸頗深的一兩件事,進行詳寫。這樣,我們可以用墨如潑,定格放大,努力發(fā)掘出事件的意蘊。
考場成功之作的秘訣在于:選材精,能以一當十;詳略得當,重點處用墨如潑,不重要的一筆帶過;情節(jié)張弛有度,搖曳多姿;主題深刻而遠離膚淺。大膽的取舍不僅能避免文章構(gòu)思上的流俗與趨同的老毛病,還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下面,請看一篇中考佳作,或許會讓同學們對以上所說的有更深刻的領悟。
【佳作展示】
珍惜所擁有的父愛
安徽一考生
父親老了,鬢發(fā)全白了,歲月的刻刀無情地在他額上刻下了一道道溝壑。
上小學時,我很淘氣,常常無故曠課,溜出校園,偷別人家的黃瓜、紅薯;到野外去捉蝴蝶、捉蜻蜓……為此常遭父親的訓斥。
日子像青煙一樣淡淡逝去。父親揮動著爺爺?shù)哪前牙乡忣^,一天到晚在地里刨著一家人的生活。
后來,我考上了縣城的初中,父親又送我入學。一路上,他一個字都沒說。報到后,他只是輕輕地說:“好好讀書,我走了?!蔽艺驹谛iT口,呆呆地望著他的背影。當快要消失在我視線之外時,他回望了我一眼,但終究未停住腳步,很快,便走出我的視線。
記得初三最后一個假期過完,我從家返校,發(fā)現(xiàn)把鑰匙忘在家里了,進不去寢室。正在一籌莫展時,父親突然出現(xiàn)了,他喘著粗氣,手里拿著那串鑰匙。當時,我只覺得鼻子有些發(fā)酸,眼淚快要流出來了。父親卻說他要馬上趕回去料理莊稼,晚了沒車。送父親走出校門,我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滾出了眼眶。父親哪,難道您不知道,來回的車費可以買兩把新鎖嗎?也許您想到了,只是不愿兒子一來一回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我的心弦猛然震顫,父親漸漸老了,而我漸漸長大了,我要加倍珍惜所擁有的這份父愛,刻苦學習,以后好扛起父親的這座責任大山。
那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中,自己變成了郁郁蔥蔥的大樹,為年老羸弱的父親遮風擋雨,使他免受風吹雨打之苦。
【名師微點評】
小作者從親身體驗中,選取刻骨銘心的事例,敘寫了父愛的凝重、深沉,讓有形的鑰匙開啟無形的心鎖。寫真事,抒真情,悟人生真諦,感染力強。另外,細節(jié)描寫很有特色。結(jié)尾別出心裁,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