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琴
摘 要:英語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關鍵。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內容,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一種手段。學生閱讀的量與質決定著他們語言能力的強與弱。文章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運用“三步走”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通過“讀圖”“抓關鍵詞”以及“聯(lián)想”的方法在英語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圖片的觀察力,對于閱讀文本的架構力以及促進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能力培養(yǎng);探究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是一套擁有精美插圖的教學用書,豐富有趣的插圖牢牢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妥妥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其中Story time板塊和Cartoon time板塊中集合了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小短文和小故事,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好素材。筆者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上第一單元Checkout time板塊Read and write的閱讀教學設計,探究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本單元Read and write板塊所用文本改編自中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Yu Gong Removed the Mountains ),故事家喻戶曉、寓意深刻,具有滿滿的正能量,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好時機。筆者運用“三步走”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開展閱讀。
一、仔細讀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如果把文字所傳遞的信息比作是撲面而來的春風,像圖片這種非文字所傳遞的信息是隔著一層面紗的,需要孩子們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來用心觀察,仔細揣摩,從而猜測圖片所提供的信息。在英語閱讀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讀圖能力。在譯林版英語教材中,圖片中包含著大量豐富飽滿的信息。一方面,學生能夠通過讀圖猜測故事大意,因為圖片能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和故事,從而降低英語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讀圖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在讀圖中學生進行了思維訓練,鍛煉了思維靈敏度。
教材《愚公移山》的文本中呈現(xiàn)了4幅圖片,筆者通過讓孩子們仔細品圖,了解到擼起袖子、精神抖擻的白胡子爺爺就是主人公——愚公,他具有不畏艱難險阻、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毅力,是正能量的最佳代言人。圍在愚公身邊聽他說話的便是他的家人,他們純樸、真誠、善良、緊緊團結在愚公身邊,是一群吃苦耐勞的勞動人民。正如千千萬萬的大中華兒女,他們是困難面前的戰(zhàn)士,戰(zhàn)場面前的勇士,終將越戰(zhàn)越勇!而弓背彎腰的是他的朋友,他的佝僂駝背顯得那么的不堪一擊,與主人公愚公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通過讀圖,體會其中豐富的感情,進行自我重塑。筆者通過指導學生讀圖,促使其學會觀察、想象、推理;教會學生欣賞圖片,感受藝術之美;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美好的未來只有靠拼搏奮斗去爭取,我們要成為具有艱苦奮斗精神的接班人!
雖然這些圖片對于成人來講非常簡單,但是越簡單的東西所包含的內容往往是豐富多彩的,正如禪意味道很濃的圖片一樣。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筆者總會充分利用好文本中的每一幅插圖,去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解讀圖片,讓孩子們的小腦袋如同馬達般高速運轉起來,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如: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專注能力、欣賞能力等。
讀圖,讓閱讀成為奇妙的“發(fā)現(xiàn)之旅”!
二、尋找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架構能力
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會通過帶領學生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一個寫作框架,接著對每個點進行修飾豐滿,再對布局加以調整,對段與段之間加以順暢,生成一篇文章。而閱讀教學法中的第二步——尋找要點,反其道而行,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提煉,找出關鍵點,還原故事框架,尋求故事原形。
筆者結合教材內容重新進行編排,將課文改成小短文填空,要求學生選擇動詞的過去式補全故事內容。在邊讀邊寫,逐圖推進中,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故事架構能力并提煉在板書中,為最后的輸出厘清故事脈絡。
在英語文本閱讀的課堂上,尋找要點是一種最常用,又極好用的閱讀技巧。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從而抓住故事整體脈絡,通過記憶關鍵詞來概括故事整體內容。此外,抓住關鍵詞的閱讀過程也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英語閱讀中,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在情景中感受故事脈絡,從而抓取關鍵詞。讓“關鍵詞閱讀教學”這一顆擲地有聲的石頭激起精彩的英語閱讀課堂的千層之浪,讓我們的閱讀教學真正“舞”起來。
探尋,讓英語閱讀成為歡快的“揭秘之旅”!
三、合理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語閱讀因聯(lián)想而深入。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優(yōu)質提問來引導學生合理的聯(lián)想,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對閱讀的文本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探索。
《愚公移山》閱讀設計中,筆者通過問題設計,推波助瀾,誘發(fā)學生做出合理聯(lián)想。圖1,愚公背手凝望,結合文字信息“He lived behind two mountains.”引導學生說出:“I think he wanted to go out. But they couldn't go out because there were two mountains in front of their village. The two mountains were really high. But he really wanted to see the world outside... ”
圖2,愚公斬釘截鐵的移山誓言“We have to move the mountains away.”插圖中一家人眾志成城、堅定不移,學生鏗鏘有力地說出:“Yu Gong and his family thought they should work hard together. They should unite as one. ”圖4,看到一個身材佝僂的老人,學生不難發(fā)問:“Could they move the two mountains away? It was unbelievable. ”此時愚公回復“I have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My grandchildren have their children. One day, we can move the mountains away.”學生發(fā)出欽佩之言:“What a brave old man! We should learn from his spirit of fearing hardships.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睂τ谟⒄Z文本的閱讀,教師應當允許學生進行不同的解讀,即便有的學生回復的內容并不是老師所期待的。對于學生來說,深刻體會并理解一個故事,且從中得到感悟和啟發(fā),遠比掌握10項語法、100個單詞更為重要。筆者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聯(lián)想,帶領學生挖掘故事內涵,增加學生的閱讀感悟,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真正活躍起他們的閱讀思維。
聯(lián)想,讓閱讀成為深刻的“啟示之旅”!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叭健弊唛喿x教學方法在很多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文本閱讀中都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比如,對于之前學習的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中的童話故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和“Cinderella”,學生們依然記憶猶新,運用“三步走”閱讀法,學生們能完整地依據(jù)文本關鍵詞回憶出故事內容,從而進行故事的整體復述,并能對話作者,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此外,對于廣為人知的英語繪本寓言故事“The tortoise and the rabbit”,筆者拋出“三步走”閱讀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從旁做適當指導,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遵循一定的方法,當然,在教材中,英語閱讀文本類型不盡相同。針對不同類型的英語閱讀文本,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指導策略。此外,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也各有差異,教師應當針對自己班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英語閱讀文本教學策略。筆者將在閱讀教學之路上不斷探究,追尋適當?shù)拈喿x教法,教授學生更多英語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快樂成長,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這條不斷探究閱讀的教學之路上,筆者將和學生一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