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萍
摘 要: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得不到提高,在課堂內(nèi)的參與度也并不理想,使得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無法提升。探究式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環(huán)節(jié)這些的問題,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探究式教學對語文課堂的重要性,了解影響研究式教學落實的因素,然后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探究式學習 課堂教學 實施策略
1 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部進行了多次教學改革,但是教師還是一味地講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被灌輸知識。沒有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上課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語文學習的目的不是應付高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更多的是語文真正的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語文這門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學科絕對不能“淪落”為分數(shù)的奴隸。另外學生們不能真正地感受到語文的內(nèi)涵,更是因為考試使得他們僅僅從功利的角度來對待這門課程。探究性學習即是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nèi)或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學習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獲得知識,激發(fā)興趣,掌握程序與方法。在高中語文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僅僅作為一個引導人,將學生帶向正確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切忌盲目跟隨,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一定要有主見,不能隨波逐流。
2 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把握高中語文學科特點,師生共同參與學習
高中語文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與其他各學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第一,它是一門語言學科。就像英語這種語言學科一樣,多讀多看自然有利于成績的提高。不要說“我是中國人,學習語文就是多余”這樣的話。因為無論我們學習了多長時間,都不可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真正地將語言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第二,它是一門文化學科。就像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一樣,我們只有經(jīng)過深入的探究與廣泛的實踐才能對其有一個較為清楚的了解。第三,最后,它是一門思維學科。就像數(shù)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一樣,語文并不是我們以為的純文學,它也需要縝密的思維作為基礎。綜上所述,在探究性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學習不再是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聽講,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協(xié)作,共同進步。在這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的提高,并且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
2.2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思維對于每個人而言都非常的重要,而且思維可以決定人們的想法,所以學生只要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才可以自主的去探究語文知識。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想象,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說明自己的想象是準確的。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給學生建立一個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圖片來體會到康橋的美,并且還可以了解到作者當時的情感,讓學生更加清楚的去了解課文所講的內(nèi)容。這時,語文教師就要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想象,這樣美麗的景色,為什么作者要離開?然后語文教師就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維來想象當時的情景,并考慮作者離開的原因。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自主來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來進行想象。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還可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2.3 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高中教學中,語文屬于語言類的學科,也是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學習語文主要就是讓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并且讓學生學會如何去了解別人的看法。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經(jīng)過學習語言知識,來讓學生可以使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語文教師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可以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感受到溫馨的教學氣氛,從而讓學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所學的內(nèi)容。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幾分鐘,讓學生將自己課前所預習的知識全部說出來,并且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法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果。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設計一些和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找到答案,然后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教學結(jié)束的前幾分鐘,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說一下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并且要彌補在課前所說的看法。經(jīng)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提升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以及教學的效果。
2.4 讓學生來進行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學生靠自己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才可以對其進行記憶,并且還可以在總結(jié)的時候找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解決。在學生進行自主整理知識的時候就包含了探究的過程,這也屬于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因此,教師一定要協(xié)助學生對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總結(jié)。在以往教學當中,快考試的時候,語文教師都是將自己總結(jié)的知識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記憶,但是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要是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來總結(jié)所學知識,那么學生一定會比以往的方法更加認真,而且主動的復習知識,探究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使語文教學更有效。
3 結(jié)語
總之,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強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斷滲透探究式學習策略,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以此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柏萍.高中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0(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