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飛文,曾德志,祝峰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以情感低落和興趣缺失為主要表現(xiàn),且常伴有記憶減退、認知障礙等。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抑郁癥發(fā)病率為5%~6%,且呈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威脅人們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1]。目前,抑郁癥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但仍有30%~40%患者藥物治療療效欠佳。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較常應用的抗抑郁藥物,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輕微[2]。奧氮平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因其療效肯定,被廣泛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系統(tǒng)疾病治療中[3]。研究表明,常規(guī)抗抑郁治療基礎上加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可提高抑郁癥療效,且不良反應較少[4]。然而,目前關于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是否有增效作用不同報道有差異,且關于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仍少見。為此,本研究觀察奧氮平片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羥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響,以為臨床治療方案設計提供借鑒。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抑郁癥患者9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5]中有關抑郁癥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項評分17分以上;依從性良好,愿意配合治療。排除標準:伴其它精神疾?。话閲乐匦母文I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具有明顯自殺傾向;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對本實驗使用藥物過敏。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5例:①對照組,男17例,女28例;年齡(39.76±6.7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0.75±1.29)kg/m2;病程(2.45±0.65)年;輕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33例,重度抑郁4例;②觀察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40.12±6.59)歲;BMI(20.83±1.32)kg/m2;病程(2.34±0.50)年;輕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31例,重度抑郁5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組均給予艾司西酞普蘭(國藥準字H20103548,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治療,起始劑量為10 mg/d,7 d內(nèi)劑量至15~20 mg/d。觀察組還給予奧氮平(國藥準字H20030512,常州華生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治療,起始劑量為2.5 mg/d,7 d內(nèi)劑量逐漸增加至5.0 mg/d。2組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它抗抑郁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療程均為8周。觀察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并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留取血清,應用高效液相-電化學檢測器(荷蘭Antec)檢測血清NE、5-HT水平,應用ELISA法檢測血清BDNF水平,試劑盒購于美國R&D Systems公司。同時觀察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按不良反應癥狀量表的標準觀察不良反應或詢問患者。根據(jù)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進行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治療后,HAMD評分較治療前降低>75%為顯效,HAMD評分較治療前降低25%~75%為有效,HAMD評分較治療前降低<25%為無效;以顯效、有效之和為總有效。使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內(nèi)前后對比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對比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百分比)表示,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以雙側(cè)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28例,有效7例,無效10例,總有效35例(77.78%);觀察組顯效33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43例(95.56%),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54,P=0.013)。治療前,2組HAMD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D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相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前,2組血清NE、5-HT及BDNF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上述血清指標相比治療前均明顯增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頭痛2例,惡心嘔吐3例,乏力1例;觀察組頭痛3例,惡心嘔吐3例,乏力2例;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38,P=0.561)。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分,±s)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45 45時間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情緒7.12±2.63 3.82±0.64①7.02±1.74 3.09±0.56①精神性焦慮5.92±1.58 3.71±0.57①6.05±1.47 2.98±0.62①睡眠障礙3.91±1.15 2.35±0.44①3.99±1.18 1.97±0.51①認知障礙2.61±0.71 0.96±0.26①2.64±0.63 0.61±0.19①軀體性焦慮5.82±1.86 3.01±0.59①5.81±1.55 2.52±0.61①②總分25.38±3.98 13.85±1.93①25.51±3.67 11.17±1.79①②
表2 2組血清NE、5-HT及BDNF水平變化對比(μg/L,±s)
表2 2組血清NE、5-HT及BDNF水平變化對比(μg/L,±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45 45時間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NE 5.33±0.48 9.43±2.47①5.39±0.57 11.89±2.64①②5-HT 73.44±11.93 139.43±23.41①74.51±12.54 179.34±28.48①②BDNF 20.64±5.84 34.34±10.83①21.36±5.67 42.43±11.46①②
抑郁癥是常見的情緒障礙,病因錯綜復雜,與遺傳因素、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相關[6]。近年來,在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研究中,許多學者從多角度進行相關機制分析,其中“生物學機制假說”是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即從神經(jīng)遞質(zhì)角度出發(fā),認為抑郁癥發(fā)病、病情進展和預后與腦內(nèi)NE、5-HT低表達有關,NE、5-HT等神經(jīng)遞質(zhì)功能低下是抑郁癥發(fā)病的重要神經(jīng)病理學基礎,故應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使神經(jīng)元對NE、5-HT的重攝取受到抑制,提高突觸間隙NE、5-HT水平,改善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表達成為抑郁癥治療的關鍵[7,8]。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強選擇性的SSRIs,通過激活已脫敏的5-羥色胺1A受體(5-HT1A),抑制5-HT再攝取過程,升高5-HT水平,從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且其對組胺受體、膽堿能受體等親和力極低,故不良反應較輕微[9,10]。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已為眾多研究證實,但仍存在療效不佳的情形,因此探尋更有效的藥物方案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奧氮平屬于第2代抗精神病藥物,被廣泛應用于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治療中。其與5-HT、α腎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DA)等多種受體有良好親和力,可抑制人體5-HT2A受體,并激活5-HT1A受體,從而起到抗抑郁作用;還能抑制DA分泌,促進腦皮質(zhì)NE釋放,進而增強抗抑郁效應[11,12]。奧氮平在抗抑郁癥過程中,對錐體外系幾乎無影響,患者耐受性較好。肖剛等[13]研究顯示,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起效迅速,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艾司西酞普蘭。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的療效已得到一些研究證實,但關于其作用機制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報道。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HAMD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具有增效作用,與既往報道[14]一致。本研究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NE、5-HT、BDNF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能明顯改善血清NE、5-HT、BDNF水平,這可能是其發(fā)揮增效效應的作用機制之一。研究表明,小劑量奧氮平能夠提高抑郁癥患者血清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BDNF水平,從而改善臨床癥狀,這與本研究類似[15,16]。綜上所述,奧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療效顯著,可明顯降低HAMD評分,升高血清NE、5-HT、BDNF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納入病例較少,療程較短,觀察指標較少,未來有待深入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