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
摘要:當前,我國工民建結構高度復雜,基礎施工條件較為嚴苛,給建筑整體施工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也隱藏著諸多質量風險因素。再加上工民建占地面積較大、施工面分散度高、施工工序較多,施工階段各工序極易出現相互干擾倒置的情況,可能會給后續(xù)建筑運行造成嚴重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因此,從工民建施工技術的應用難點入手,對工民建施工技術的應用質量優(yōu)化措施進行適當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工民建;施工技術;管理措施
引言
針對工民建的施工技術進行管理,會在一定程上提升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意義重大。工民建施工管理方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包括:(1)多種施工方法的選擇,有助于找尋出更加合適的施工方法,進而使工程的施工質量得以保障;(2)提升工民建的技術工藝施工技術管理,這樣一來,可以便于施工過程中使用新技術的同時,還能著力于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管理人才,對于國家關于技術管理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3)促進資源整合,可以促使施工資源得以最大的優(yōu)化,這樣一來,有助于實現將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加以提升。
1工民建施工技術
1.1鋼筋施工
考慮到該工程鋼梁跨度較大,在基礎回填施工結束后,施工技術人員可以選定一砼墊,進行基礎底下層鋼筋、框架柱插筋、基礎梁鋼筋的綁扎安裝作業(yè)。一般基礎鋼筋需要貫徹一次性綁焊完畢的原則,在鋼筋下料前段,進行鋼筋下料數量、長度的計算、記錄。同時采用機械加工方法,進行鋼筋的彎曲、調直、切斷、焊接處理,直至全部鋼筋安裝完畢。在基礎鋼筋綁扎完畢后,施工技術人員可以依據套柱箍筋、豎方向受力筋電渣壓力焊接,繪制箍筋間距線。箍筋的步驟:控制角部鋼筋彎鉤平面、豎向鋼筋的彎鉤分別與模板面夾角呈45°、朝向柱心。若柱截面較小,則可以利用插入式振動器調整彎鉤、模板夾角在15°以下。同時依據交錯排列、垂直放置的原則,牢固綁扎箍筋轉角、豎向鋼筋交叉點(鐵線扣呈八字形),并利用柱箍將下層柱豎向鋼筋漏出面部分收進一個柱筋直徑,為上層柱鋼筋搭接提供良好環(huán)境。
1.2采光技術
采光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其一是間接采光法、其二是直接采光法,新型采光法便是對自然光進行高效化運用,不再運用傳統(tǒng)采光方式,新型采光法的顯著優(yōu)點則是不會受到空間變化方面的影響,能夠妥善處理采光不足等嚴重問題。利用間采光方式,能夠對人們的居住視覺舒適性進行改善,使室內具有更多的自然光,降低熱能損耗。
1.3模板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應選擇15.0mm厚的木模板、30.0mm厚的木板分別作為基礎剪力墻模板以及平臺板、框架梁的模板,配合梁柱接頭位置自制模板(4塊梁底拼接),搭建框架梁兩側模板早拆體系。早拆體系的支撐件為φ50.0mm×3.5mm鋼質腳手架,基礎平臺需要經中間搭接12螺紋鋼筋對拉螺栓固定。在支撐件固定前,需要在底部彈出各個框架柱的軸線,促使柱模板組成兩個形狀固定、位置對稱的體系。組裝完畢后,于柱模板下口彈出外皮線,多為“口”字形;于柱模板上口經鋼筋卡子固定柱四角主筋,并在底部預先留設清理打掃入口,在保證模板位置移動偏差消除效果的同時,降低柱模板內的垃圾產生量。在彈線完畢后,依據放吊平直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面,利用拉桿+斜支撐固定,配合鋼筋纜繩在邊柱、角柱拉結中的操作,可以從根本上消除柱模向外部傾斜的風險。
2工民建施工技術管理措施
2.1強化施工技術管理
首先,施工部門在開展施工技術管理工作時,應事先做好組織和計劃工作,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高效提升管理工作的靈活性,而且還可以在合理使用施工技術的基礎上避免質量問題的出現,這對于達成綜合管理的目標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其次,緊跟著工民建工程施工數目的大幅度提升,有關企業(yè)和部門對于施工技術的優(yōu)化以及創(chuàng)新工作也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其不僅僅要求建筑企業(yè)要規(guī)避以往技術中的不足,而且還要提升施工技術的使用成效。因此,建筑企業(yè)在應用工民建施工技術時,一定要事先明確技術要點,從而通過分析以往經驗的手段,來全方位的體現施工技術在工民建項目中的作用。最后,建筑企業(yè)還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并且利用現代化技術和精細化管理模式來優(yōu)化和完善施工技術資料和操作要點,不但可以確保工民建工程的綜合管理成效,而且還可以提升施工技術交底工作的成效。
2.2制定更加全面的組織系統(tǒng)
在工民建設的技術管理方面,確保技術管理的組織系統(tǒng)完整是十分必要的,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只有制定出更加完整的組織系統(tǒng),將工民建的施工技術得以提升,保障其管理效果。當前,建筑行業(yè)普遍存在承包制的現象,總體承包商與各個分包商之間確保的協調合作是必要的兩個施工單位不僅需要在施工項目進行中進行緊密的合作,必要時還需要對分包單位進行技術方面的溝通與指導,這一目的的實現,離不開完整的工民建技術管理組織系統(tǒng)的支撐。
2.3控制鋼梁施工設備及相關材料
嚴格遵循設計方案,梳理施工技術所用材料、設備質量標準、性能要求、型號要求并逐一記錄,落實進入施工現場前檢查、施工中存放與存儲、使用與配比檢查制度。特別是砂的配比,應從砂的顆粒等級、平均粒徑入手,控制砂的含泥量、含云母量分別在5.0%、2.0%以下。而在水泥存放時,則應控制水泥在干燥環(huán)境中存放時間在3個月以下,貫徹先入先出的原則,保證水泥質量。對于建筑施工現場設備,除投入使用前依據施工質量要求核對設備性能、型號外,還應在使用階段對施工設備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排除不良干擾因素,避免因建筑設備隱患對建筑施工技術造成的不利影響。
2.4加強安全管理,做好風險應對,全程滲透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必須重視安全管理,以各施工參與主體施工安全意識的強化,施工現場的安全監(jiān)管,減少施工中的風險要素,在發(fā)生安全事故時也能高效、合理應對,減少損失。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對工民建工程地質特征、施工環(huán)境及施工過程中施工風險因素的綜合分析,識別并預測各風險因素所對應的風險后果,危害程度,有針對性地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和風險預警應對預案。施工過程中也要確保安全管理策略與風險預警方案的實效發(fā)揮,將安全管理統(tǒng)籌于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過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落地需要問責制度配合,明確責任制和設置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無小事,觸電、爆炸、高空墜落、坍塌等危險要素的監(jiān)管必須落到實處,強化施工作業(yè)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對施工作業(yè)人員的資質審核,定期進行施工設備的檢修維護,做好施工環(huán)境的安全風險評估等,多管齊下,降低事故發(fā)生幾率。
結束語
總之,工民建工程施工品質應放在第一位,為保障施工建設安全質量,“抓管理、抓技術、抓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根據行業(yè)發(fā)展現狀與技術開發(fā)水平,管理方法與制度需要與時俱進,為其提供較好的發(fā)展空間,促使我國建筑行業(yè)獲得新發(fā)展動力,還需要政策支持。并且,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還離不開成功案例及經驗的借鑒。對此,我國建筑行業(yè)做好內外兼修兩方面,提升各方面能力是重點。
參考文獻:
[1]單吉東.關于工民建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J].門窗,2019,{4}(24):100+102.
[2]張建偉.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研究[J].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9,{4}(11):110.
[3]金城.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研究[J].居舍,2019,{4}(27):39.
[4]劉正祿.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研究[J].門窗,2019,{4}(17):181.
[5]李媛媛.工民建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4}(1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