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陽 孫曉旭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鄭州450000)
肺炎多與病毒、細菌感染肺部組織有關,而嬰幼兒抵抗力較弱,易受病毒侵害,引發(fā)呼吸道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病情加劇,引發(fā)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炎多以抗生素為主,可有效抗菌抗炎,但由于患兒無法自主排痰,加之免疫力較差,導致病情反復,效果欠佳,因此尚需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小兒推拿是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手法,可通過推按穴位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體質[1]。高頻胸壁振蕩排痰儀可增強患兒排痰能力,從而有效避免痰液堆積,感染肺部。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小兒推拿療法配合機械深度排痰對小兒肺炎患兒康復效果及舒適度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5 例肺炎患兒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2 例和觀察組43 例。對照組男 25 例,女 17 例;年齡 4 個月 ~13 歲,平均年齡(7.61±0.32)歲;病程 2~7 d,平均病程(4.59±1.54)d。觀察組男 24 例,女 19 例;年齡 3 個月 ~13歲,平均年齡(7.58±0.30)歲;病程 2~8 d,平均病程(4.95±1.82)d。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療規(guī)范(2019 年版)》[2]中診斷標準。(2)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兒童病毒性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9 年制定)》[3]中風熱閉肺證診斷標準:發(fā)熱微汗、咳聲響亮、痰黃黏稠、咽紅疼痛,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
1.3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經家屬同意翻閱臨床資料。(2)排除標準:合并心血管疾??;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肝腎等功能障礙。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注射用頭孢呋辛鈉(國藥準字 H20041579)靜脈滴注,30~100 mg/kg,2 次 /d,同時予以止咳、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
1.4.1 對照組 采用小兒推拿療法治療。取肺經、脾經、肺俞、肝經、八卦、腎俞、三關及足三里穴位,捏脊推拿,補脾經直推300 次,補肺經推按200 次,內八卦推運150 次,膻中分推150 次,足三里揉按150次,肺俞、腎俞各揉150 次,三關推200 次,捏脊5遍。1 次/d,持續(xù)治療5 d。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高頻胸壁振蕩排痰儀(型號:V13 型,珠海黑馬醫(yī)學儀器有限公司)治療。排痰前15 min 給予霧化吸入稀釋痰液,患兒取側臥位,暴露胸背部,選擇排痰合適振頭,振幅設置為15 Hz,可依據(jù)患兒耐受情況調整參數(shù),10 min/次,2次/d。持續(xù)治療5 d。
1.5 評價指標 (1)臨床療效[4]:肺部體征消失,咳嗽、咳痰明顯改善,體溫恢復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超過95%為痊愈;肺部體征、咳嗽、咳痰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總分下降71%~95%為顯效;肺部體征、咳嗽、咳痰有所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總分下降30%~70%為有效;肺部體征、咳嗽、咳痰無明顯變化,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低于30%為無效??傆行剩剑ㄈ龜?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癥狀改善時間: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時間。(3)舒適度: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時狀態(tài),其中哭泣吵鬧、身體扭動反抗為不舒適,反之則為舒適。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內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組別 n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啰音消失時間觀察組對照組43 42 tP 2.15±1.02 3.24±1.21 4.494 0.000 5.87±1.59 7.26±1.84 3.729 0.000 4.98±1.25 6.07±1.67 3.412 0.001
2.3 兩組舒適度對比 觀察組舒適度為90.70%(39/43),對照組舒適度為73.81%(31/42),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0,P=0.041)。
肺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肺部組織所致,與免疫力、環(huán)境均有關,是一種肺部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氣道狹窄、分泌物增多,導致呼吸道出現(xiàn)咳嗽、咳痰,甚至引起呼吸困難等癥狀[5]。嬰幼兒是肺炎高發(fā)人群,其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對病毒、細菌抵抗力較差,如不及時治療,極易發(fā)展為重癥肺炎,引發(fā)低氧血癥、酸中毒、休克等并發(fā)癥,嚴重者易導致機體臟器損傷衰竭,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6]。西醫(yī)臨床認為肺炎發(fā)病機制與病毒、細菌感染導致的炎性反應有關,治療上多以抗菌抗炎為主,多采用抗生素治療,其在消除炎癥、抗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療效,但存在一些副作用,且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尚需尋找有效、安全的方法治療小兒肺炎。
中醫(yī)將小兒肺炎歸屬于“肺炎、喘嗽”范疇,認為其與小兒肺臟較弱,肺氣不固,易感風邪,脾失健運,肺儲痰濕,而肺管不利,氣道滯澀,致使痰濕瘀積,脈絡阻滯,出現(xiàn)肺炎喘嗽之癥,因此治療上以止咳化痰、清熱宣肺、通絡理氣為主[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舒適度較對照組高,可見小兒推拿療法配合機械深度排痰治療小兒肺炎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提高患兒舒適度。分析原因在于,小兒推拿療法屬于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手法,以嬰幼兒生理、病理特點為依據(jù)取穴,輔以特定手法進行推拿,可有效增強嬰幼兒免疫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9]。補脾經可健脾和胃、益氣活血;補肺經可宣肺止咳、補肺益氣;推運內八卦可平喘止咳;分推膻中可降氣宣肺、通絡化痰;揉按足三里可燥化脾濕;揉肺俞、腎俞可宣肺理氣、補腎壯陽;推三關可溫氣補血、調理肺氣。而捏脊療法可調節(jié)督脈氣血,固本培元,結合穴位推拿可有效健脾理肺、調和陰陽。嬰幼兒年齡較小,無法主動咳出痰液,因此,需借助外力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高頻胸壁振蕩排痰儀可通過振動將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物松弛,從而將已被液化的黏液推擠出呼吸道,進而排出體外,配合小兒推拿療法可盡快祛痰止咳,避免肺部感染;同時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利于保持患兒呼吸通暢,提高其舒適度,治療效果較好[10]。
綜上所述,小兒推拿療法配合機械深度排痰治療小兒肺炎患兒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提高患兒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