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婧,王 芳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檢驗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以胰腺彌漫性出血和壞死為特征的危重急腹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SAP發(fā)病機制包括胰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胰腺血液循環(huán)障礙、白細胞過度激活等[2]。其中,微循環(huán)障礙、血液高凝狀態(tài)、微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損傷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3]。SAP患者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同時纖溶活性又相對不足,凝血和纖溶動態(tài)平衡被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使大量血小板活化聚集消耗,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微循環(huán)淤滯,細胞缺氧,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了胰腺損傷,如不及時糾正,易發(fā)展為多器官功能衰竭[4]。本研究擬探討SAP患者發(fā)病早期血漿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纖維蛋白單體(fibrin monomer,F(xiàn)M)和D-二聚體(D-dimer,DD)在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后中的價值。
選取2019年2月12日—8月10日甘肅省人民醫(yī)院SAP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2~90歲,有7例患者死亡。根據(jù)是否院內死亡將研究對象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SAP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年,上海)》[5]中重度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和口服抗凝藥物者。另選取同期甘肅省人民醫(yī)院體檢健康者26名作為正常對照組,男、女各13例,年齡23~74歲。本研究經(jīng)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采用STA-Compact全自動血凝儀(法國Stago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Fib、FM和DD。
采用3.8%枸櫞酸鈉抗凝管采集所有SAP患者入院當天和正常對照者體檢當天的空腹靜脈血1.8 mL,抗凝比例為1∶9,1 500×g離心10 min分離血漿。采用Clauss法檢測Fib(參考區(qū)間為2~4 g/L),免疫比濁法檢測FM(參考區(qū)間為0~5 μg/mL)和DD(參考區(qū)間為0~5 μg/mL)。樣本采集后2 h內完成檢測。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M)[四分位數(shù)(P25~P75)]表示,方差齊性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齊數(shù)據(jù)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存活組、死亡組及正常對照組之間D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Fib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正常對照組與存活組之間、存活組與死亡組之間Fib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FM水平高于存活組和正常對照組(P<0.001),存活組FM水平亦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存活組、死亡組、正常對照組血漿Fib、FM、DD水平比較
SAP發(fā)病機制復雜,近年來的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在胰腺壞死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血管內皮損傷和胰腺微循環(huán)障礙是SAP的一個關鍵性早期事件[6]。
Fib由肝臟合成,其水平升高時,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滯性增加,易產(chǎn)生血栓[7]。FM可反映凝血酶活性,可比其他凝血標志物更敏感地預測高凝患者血栓生成事件[8]。DD是證實體內存在繼發(fā)性纖溶的敏感的標志物,對血栓事件有較高的陰性預測值,但特異性很低[9-11]。
本研究將56例SAP患者根據(jù)是否發(fā)生院內死亡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同時選取26名正常對照者。3組之間比較,F(xiàn)ib、FM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D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死亡組Fib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正常對照組與存活組之間、存活組與死亡組之間Fib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ib水平升高表明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同時,F(xiàn)ib也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可能處于炎癥或應激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死亡組FM水平顯著高于存活組和對照組(P<0.001),且存活組FM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FM多聚物之間緊密連接形成血栓,而DD是血栓后形成的降解產(chǎn)物,因此FM異常升高是血栓發(fā)生的敏感標志物,而DD是血栓發(fā)生后的標志物,二者升高存在時間上的差異,與文獻報道[11]一致。本研究收集SAP患者入院當天血漿標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死亡組FM水平高于存活組和正常對照組(P<0.001),說明SAP發(fā)病早期監(jiān)測FM能預測疾病嚴重程度和轉歸。另外,SAP死亡組與存活組之間Fib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死亡組Fib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3組間D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這說明在SAP早期,F(xiàn)ib、FM升高較DD早,F(xiàn)M預測SAP嚴重性及轉歸較DD敏感。
本研究只檢測了SAP發(fā)病早期單一時間的指標,隨病情進展,各項指標還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尚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