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富
【摘 要】當前校本研修面臨成效持續(xù)遞減的典型困境,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課程改革的新階段,探索校本研修整體轉型已成為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扒度胧健毖行尥ㄟ^重構“嵌入式”研修時空、重組“嵌入式”研修社群、長程“嵌入式”研修實施和變革“嵌入式”治理方式,為校本研修的生態(tài)轉型提供借鑒。
【關鍵詞】“嵌入式” 工作場 校本研修 專業(yè)發(fā)展
課程改革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學校校本研修出現(xiàn)成效遞減的顯著問題,于是一種兼具研修時空保障、主體能量互換、課程生態(tài)訂制、成長進程可見的研修范式——嵌入教師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以下簡稱“嵌入式”研修)應運而生。“嵌入式”研修主要通過重構“嵌入式”研修時空、重組“嵌入式”研修社群、長程“嵌入式”研修實施和變革“嵌入式”治理方式,為校本研修轉型提供強大的生態(tài)支撐。
一、嵌入式:改變傳統(tǒng)資源的配置方式
研修時空保障不善是教師研修倦怠的直接外因,營造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工作場域是“嵌入式”研修的典型特征。學校通過重構研修時空,讓教師既能“在工作中學習”,又能“在學習中工作”。
1.重構“嵌入式”課程空間
根據學生課程開設的需要,學校通過打開封閉區(qū)、貫通閑置區(qū),全域建設范圍更大、包容性更強、交互性更好的物理空間,然后將集中配置在各個封閉空間里的圖書、樂器、電腦等器材嵌入配置到開放空間,形成資源聚合的“嵌入式”樓層、“嵌入式”場館和“嵌入式”辦公室,為學生課程開設和教師研修提供最便捷的學習場。
2.開辟“嵌入式”研修空間
學校把工作場研修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共處方式來對待,將每個樓層傳統(tǒng)意義的辦公室打造成“嵌入式”辦公區(qū),每個辦公區(qū)都由“班級協(xié)作區(qū)”“學科聚合區(qū)”“嵌入研修區(qū)”三部分組成,“嵌入式”研修區(qū)就是嵌入日常辦公區(qū)域的一個智能會議室,教師可以在教學區(qū)及辦公區(qū)高度融合的空間里隨時研修,實現(xiàn)工作與學習的同頻共振。
3.廣域“嵌入式”虛擬空間
學校引導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創(chuàng)建“三人行小課題研究小分隊”;創(chuàng)建以學科組為單位的“精品課例研修虛擬教研室”;創(chuàng)建以“導師制”為單位的“學導式名師讀書社”。每天除了嵌入教師日常工作情境在場研修之外,下午課后延時服務時間還開展團隊“空中研修”,解決了線下研修時間局促、主題研修受大量非教學任務沖擊的問題。
二、社群化:尋找研修生長的腳手架
研修組織的固化是教師研修倦怠的內因,學校通過創(chuàng)造自主更新、合作共生的“嵌入式”研修社群,為教師成長搭建腳手架,讓“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的同伴互助轉變?yōu)榻處焸€人與社群的能量互換。
1.改良“傳統(tǒng)性”研修社群
實踐證明,師帶徒、備課組、教研組等教師社群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組織形式。雖然這些組織一般都是基于行政控制的“硬造合作”,行政意味濃厚,但是這些組織整體架構穩(wěn)定,能夠很好地與上級部門對接,依然能發(fā)揮研修學習的聚焦功能。因此,在進行基于備課組、教研組的新建設中,學校主要通過嵌入“專業(yè)帶頭人”的方式,讓傳統(tǒng)的研修社群增添新的光彩。
2.創(chuàng)新“三人行”研修社群
“三人行”研修社群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自組織”特性,即該組織每年(每期)按照研修課題(話題)自行組建或行政引導組建,呈現(xiàn)出同學科異質組合、同學科同質組合、非同學科異質組合等多種形態(tài)。二是“內生性”驅動,“三人行”研修社群因教師的研究志趣而凝聚,因研修契約而協(xié)同,是自我賦能的“自傳”與團隊助力的 “公轉”的統(tǒng)一。三是高頻率運轉,即該研修組織因“小”而“快”,因“快”而“靈”,能捕捉到最敏感、最前沿、最鮮活的問題信息,為日常教學提供實踐平臺。
3.聚焦“學導式”研修社群
“學導式”研修社群即“1+1+1+N”協(xié)作研修團隊,該團隊具有“1名學員”,預約“1位專家”,尋找“1個專題”,通過“N次研修”的長程特色,該研修形式通過磨礪“種子教師”,帶動“影子教師”成長,具有私人訂制、專家預約、集群助力的特征,既有橫向打通跨學科研修團隊的合作,又有跨越不同年齡層次的同學科研修團隊的重組,多次有聚焦點的研修能很好地將點狀研究形成線性研究,將線性研究形成立體研究,使每一個層次的教師在與專家、與同伴的實踐對話中形成系統(tǒng)認知,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三、長程化:讓探究學習真實發(fā)生
研修成效不明顯是導致教師研修倦怠的關鍵原因,學校主要通過教師研修內容的系統(tǒng)開發(fā)與研修活動的長程策劃及精準的“刻意練習”讓教師集群成長。
1.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機嵌入”
“嵌入式”研修是基于工作場的實踐學習,為了避免工作場學習中理論性知識難以融入,實踐性知識分享障礙,以及實踐經驗結構化困難的問題,學校在以實踐問題為導向的研修內容定向基礎上,結合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需要開設了指向立體生長的“教師分層定向課程”,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優(yōu)質課堂專修課程”,完善自我增長的“個體特需預約課程”,這些系統(tǒng)化、結構化、層次化的研修內容為解決教師研修學習的碎片化、孤立性、低層次問題發(fā)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2.關注前延后續(xù)的“長程設計”
“嵌入式”研修活動的實施包含四個環(huán)節(jié),即確定主題—前移研究—正式研討—后續(xù)拓展。這種“前延后續(xù)”的研修主題一般來源于教師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前期進行了周密的調研,后期根據前移研究和正式研討形成的資源,組員各自開展教學重建、隨筆撰寫、網上論壇、成果梳理等工作,然后通過后續(xù)多次研修實施,將一般學校單個回環(huán)的研修變成連續(xù)的多個回環(huán)修正、追蹤及提升,真正實現(xiàn)了基于實踐的積淀、基于生長的輸出和可視化的成長。
3.聚焦成長可見的“刻意練習”
美國“刻意練習”研創(chuàng)者安德斯·艾利克森認為,從新手到專家需要進行有效的“刻意練習”。而“嵌入式”研修恰恰切合了“刻意練習”的精髓:一是要有“目標”,二是要有“計劃”,三是要找好“導師”,四是要有“反饋”。在教育領域,專家級教師無不都是磨礪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于找到正確的目標,并把這些目標分解成一系列明確的小任務,讓學習者按一定的順序完成?!扒度胧健毖行薜摹?+1+1+N”的研修模式深刻融入了“刻意練習”的精髓,讓學校的校本研修更直接、更精準地服務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四、協(xié)同性:讓治理變革引領新常態(tài)
管理與評價的不適是導致教師研修倦怠的核心動因,學校主要通過實施扁平化管理、搭建教師自主式成長平臺和構建激勵性評價制度促進教師集群成長。
1.實施“嵌入式”扁平化組織變革
空間的變革必然帶來管理的變革,學校業(yè)務管理實施“嵌入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實施“課程教學管理中心”主任領導下的“樓層驛站站長”制;各學科主任分別兼任樓層驛站的負責人,統(tǒng)領樓層的研修學習。學?!叭诵小毖行迣嵭小扒度胧健弊灾芾?,自主解決碎片化時間里嵌入教師工作情境的研修;學科主任對“學科團隊”研修進行統(tǒng)籌安排,實施學科層級管理;而“嵌入式”“學導式”協(xié)作研修采取的是“課程課堂管理中心”的預約管理,實施精準的訂制研修。
2.搭建“自主式”成長展示平臺
搭建教師自主展示的平臺能很好地避免個人在群體中的“合法性”隱藏,這種“展示即評價”的方式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一是改變每周四的政治學習安排,單周開設“融匯講堂”,讓教師在群體展示中凝練自己的教學主張,促進自己的研究成長。二是成立小課題研究俱樂部,隔周開展“融匯小講壇”活動,讓每位教師輪流講述自己的課題研究小故事,捕捉身邊教師研究中的閃光點。三是學校每年舉辦一次“融匯杯賽課”,通過“聽上評”活動,讓教師充分交流與研討,活動期間,邀請專家、名師現(xiàn)場點評,實現(xiàn)教師群體知識與智慧雙增長。
3.構建“激勵性”績效評價制度
學校把教師研修成長作為學校發(fā)展的核心,出臺了“融匯沙小教師月考評(平時考核)制度”,配套資金獎勵教師在常規(guī)研修工作上的進步;出臺“融匯沙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設立教師個人業(yè)績獎、學生成長獎、年度增長獎等項目,指導教師聚焦學生成長,提升研修質量;出臺“融匯沙小‘融耀團隊評價表”,將教師個人成長與團隊成長捆綁評價。根據個人及團隊競爭抑制原理,加大團隊獎勵的比重,重視研修評價從“功利取向”轉向“幸福導向”。
注:本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 2016重點有經費課題“嵌入教師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實踐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2016-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