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 要:大學生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威海職業(yè)學院在工作中,將軍事課教學主渠道滲透國防教育,通過定向培養(yǎng)士官、“骨干帶訓”學生軍訓、“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建設預備役應急分隊等形成國防教育特色,扎實開展豐富有效的國防教育活動,積極推進大學生國防教育,提升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精神,探索出一條國防教育的新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國防教育;特色
威海職業(yè)學院于2000年10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是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敝?,是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強基礎,創(chuàng)特色,學院通過將軍事課教學主渠道滲透國防教育,以定向培養(yǎng)士官、“骨干帶訓”學生軍訓、“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建設預備役應急分隊等多種形式,形成國防教育特色,扎實開展豐富有效的國防教育活動,筑民族心、立民族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聚力紅色基因傳承,升華國防責任擔當。
一、高度重視國防教育工作
學院成立國防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制訂軍事理論教學、軍事技能訓練、國防教育活動計劃并組織實施。各二級學院配備專職輔導員,負責本部門軍事課教學、技能訓練輔助、督導和國防教育活動組織等工作。按照“參加省級及以上國防教育活動所需經費單列、軍事課教學經費單列”標準,嚴格按照財務管理規(guī)定,保證經費專款專用、實報實銷。
二、加強課程教學體系建設
學院將軍事課作為公共必修課,教學時數為36學時,計2個學分;實行分班(專業(yè))授課,教學內容注重聯(lián)系實際,教學方法強調啟發(fā)引導、師生互動。學院積極與駐威部隊合作,開發(fā)“中國海防”“現代兵器”等特色課程。2016年,學院引進“軍事理論課”網絡學習與考試系統(tǒng),“線上線下”結合教育,打破了國防教育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的學習途徑更加多元、掌握國防知識更加全面。
三、軍地協(xié)同定向培養(yǎng)士官
學院連續(xù)七年被確定為定向培養(yǎng)士官院校,現已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技術、輪機工程和航海技術四大專業(yè)。與部隊結為戰(zhàn)略合作關系,把部隊文化融入學院管理之中,探索“軍地協(xié)同、共建共育、分段實施、定制培養(yǎng)”育人模式。采用軍事一體化管理,做到學院教學與部隊訓練相融合、學習內容與工作崗位相融合,打牢學生的科學文化基礎、軍事素養(yǎng)基礎和身心素質基礎。近年來,武警士官班學生學以致用,連續(xù)3年為威海5所學校22000余名學生軍訓,擔任教官,圓滿完成外訓任務,解決了疫情期間教官嚴重不足的難題。
四、抓實學生應征入伍工作
學院成立征兵工作站,實現征兵“一站式”服務。深化“應征入伍”宣傳教育,定期舉辦應征入伍咨詢宣傳活動,向學生介紹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基本條件、優(yōu)惠政策、具體程序等;舉辦優(yōu)秀軍人事跡報告會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優(yōu)秀青年立志從軍,熱血男兒精誠報國”的意識;抓實應征入伍學生網上報名、政策咨詢、疑問解答、身體初檢、政治審查、學籍保留、學費補償代償和檔案提調等工作。三年來,共有612名學生應征入伍,報效祖國。首屆武警定向培養(yǎng)直招士官專班7名學生被所在地武警部隊授予“優(yōu)秀士官”榮譽稱號。
五、實行“骨干帶訓”學生軍訓
2010年,學院積極創(chuàng)新軍訓工作的新思路,全面改革學生軍訓模式,實行“骨干帶訓”,每年4至5月,組織選拔學生骨干;5至8月,組織學生骨干日常訓練和暑期集訓,考核合格的學生骨干,聘任為“學生軍訓教官”;9月,學院協(xié)調部隊安排15名教官和120余名學生軍訓教官,共同完成新生軍訓任務?!肮歉蓭в栔啤睂W生軍訓實施10年來,共承訓新生近56000余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國防意識、軍事素質。
六、深化“紅色文化”主題教育
(一)設立國防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利用威海人文環(huán)境和歷史傳統(tǒng),學院積極對接有關部門,設立劉公島中日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文登天福山起義紀念館、乳山市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威海定遠艦景區(qū)、榮成偉德將軍碑廊等國防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助力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助力學生愛國熱情的升華。
(二)扶持國防教育學生社團建設
學院聘請駐威部隊軍官作為顧問,配備專門的社團指導教師,在經費支持、場地安排、活動內容等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國防時事討論、國防教育征文比賽、軍事知識競賽、軍體拳表演賽、航模競速賽等院級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參與,通過活動展現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專業(yè)技能,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頑強拼搏精神,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
(三)開展豐富的教育文化活動
抓住紀念五四運動、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一二·九”運動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舉行升國旗、唱紅歌、誦經典、觀影片、聽報告等教育活動;每周三晚自習設為“國防教育活動日”,組織學生開展“看一場抗戰(zhàn)影片、讀一篇紀念文章、唱一首抗戰(zhàn)歌曲、聽一個抗戰(zhàn)故事”的“四個一”活動;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將第一課堂教學延伸至第二課堂“紅色文化”主題教育。
七、建設山東高校首支大學生預備役應急分隊
依托威海地方資源,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學院與駐威某部共商,組建“山東高校首支大學生預備役應急分隊”。
應急分隊隊員由學校思想素質好、身體條件好、學習成績好的低年級學生組成,平時是學生,穿上軍裝是軍人。暑期,集中到部隊接受軍事理論、隊列訓練、輕武器射擊、高炮操作、野外拉練等軍事訓練;平時,每周末進行常規(guī)軍事素質訓練,每月開展一次 20 公里野外徒步拉練,每天早晨 6 點出操,進行隊列訓練;內務整理、衣著言行均以軍人標準要求。日常主要完成國旗護衛(wèi)、教官指導、校園安保、技術服務等工作,志愿服務、學以致用。
回顧過去,威海職業(yè)學院大學生國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展望未來,面臨新的任務與挑戰(zhàn),學院將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貢獻。
山東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20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