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楊家埠木版年畫興于明,盛于清,是山東濰坊楊家埠村的民間年畫,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楊家埠木版年畫制作方法簡單,工藝精湛,內容豐富,色彩鮮艷,以其吉祥多變的主題和寓意賦予春節(jié)另外一種文化意義。2006年,楊家埠木版年畫被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關鍵詞:楊家埠木版年畫;非遺;文化;傳承
楊氏先人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從事佛經雕刻,這便是之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工藝基礎。在明洪武年間(1368—1398),楊氏先祖由四川梓潼縣遷至楊家埠以東的下店村,明隆慶二年(1568),在下店歷經200年的風雨滄桑后,因浞河水災泛濫,畫業(yè)受損嚴重,楊氏先人被迫遷到現(xiàn)在的楊家埠村,并先后創(chuàng)立了恒順、同順堂、萬曾城、天合永四家畫店。
清乾隆年間,是楊家埠木版年畫商品化高度發(fā)展的昌盛時期,在此后的一個多世紀里,楊家埠木板年畫以品種多、規(guī)模大、銷售范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成為了風靡一時的中國民間三大畫室之一。在清咸豐年間達到鼎盛,分店已有數(shù)百家,種類和數(shù)量也有了質的飛躍,風靡當時的大半個中國。
自清末到解放前,楊家埠木版年畫除在“五四”運動時期出現(xiàn)過短暫繁榮外,基本一直在走下坡路,靠吃老本度日。一直到1979年,原濰縣政府才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對殘缺不堪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及其受損年畫舊版題材進行整理歸納。1983年,楊家埠木版年畫在跟隨山東工藝美術展進京展出期間,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濰坊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與發(fā)展,先后建立了楊家埠旅游開發(fā)區(qū)、楊家埠民俗大觀園等眾多非遺旅游項目。伴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楊家埠木版年畫也逐漸被許多人所熟悉和喜愛,并在“過年”期間走進了千家萬戶?,F(xiàn)如今,楊家埠村不論是年畫作坊的產量還是銷量都有了非??捎^的成績。
楊家埠年畫制作工藝別具一格,主要分為以下兩個部分。一是起稿畫樣。即畫出樣稿,然后反貼在木板上進行雕刻制作;二是雕刻木板。基本上是選擇耐潮、耐腐蝕耐摩擦、易于雕刻的梨木(早期選用木質堅硬且纖維少的海棠栗子木,目前此木比較稀少多用梨木),經過鋸、刨、鏟等一系列工序,再用刻刀進行雕刻,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
在楊家埠年畫的制版、起稿、雕刻、印刷、裝裱等眾多工序當中,雕刻印版是年畫制作技術性最強的一道工序,線條講究精細、靈巧、深刻、流暢。一副年畫通常需要5-6副雕版,雕刻出圖案的主要框架,3-6塊顏色雕版,用于在線板的基礎上印刷顏色。
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圖文豐富,制作年畫的藝人從小就受到民俗、民風以及民間藝術的熏陶,潛移默化之間形成了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結構、審美尺度和審美心理。在他們的年畫作品中充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形成了與文人畫風格迥異的藝術形式和特色,線條簡潔流暢,色彩鮮明,對比強烈,構圖飽滿,造型夸張,并且多以象征、寓意和諧音等手法來表達畫藝。
楊家埠木版年畫由于其特定的“民俗”性,因而被稱做農民畫。內容上,反映了生活在農村的農民獨特的“俗”味,以及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形式上具有著濃郁的民間和地方特色;節(jié)令上突出了“年”字。
一、題材劃分
濰坊楊家埠年畫種類多,題材廣,大體可以概括為:驅邪祈福、吉祥瑞福、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戲劇、時事幽默、山水、祥禽瑞獸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地圖、算法、科技等具有實用性的作品也應運而生。楊家埠木版年畫不僅代表著民俗文化,更像是一本承載著普通勞動人民的圖畫字典,包含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木版年畫以“俗”取意,在“俗”的外表之下還代表著古人對于安穩(wěn)祥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著民間倫理道德之下對于真善美的充分認知與評判。
民間最常用的幾類年畫及其歷史典故寓意。
(一)門神
1.上古門神。上古門神是我國最早的門神,傳說在鬼門的門口有兩個神,分別叫神荼和郁壘。他們守衛(wèi)鬼門,看守邪祟,一旦發(fā)現(xiàn)邪祟的魂魄便將其捆綁之后扔山下喂虎。因此,黃帝便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并在門上畫神荼、郁壘和老虎的圖像,以保一年平安。門神年畫的主色調是紅藍黃,威嚴之中不失祥和。
2.御封門神。顧名思義,御封門神是皇帝封賞的,即唐代開國大將秦瓊和尉遲恭。御封門神也是民間張貼最多的門神。相傳唐代李世民成就帝業(yè)期間殺人無數(shù),后夢中多見寢宮門外鬼魅嚎叫,夜無寧日。李世民懼之,召眾將群臣商議后,讓元帥秦瓊、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于宮門兩旁,果然無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宗憐惜二將日夜辛苦,便令畫師們將兩位將軍氣勢洶洶的戎裝像懸掛于宮門兩側,至此,邪祟全消。
(二)灶神
灶神專門在灶房的煙囪、鍋灶等地方監(jiān)管人間的食祿情況。自古以來,百姓最熟悉的家神當中便有他,具有廣泛的流行基礎。古人更是在廚房供奉灶神神位,以求辟邪除災,迎祥納福。年畫形式上主要也是以紅黃藍為主。
(三)劉海戲金蟾
劉海戲金蟾來源于道家的典故,據(jù)說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人認為得到了金蟾便等同于得到了財富。年畫表現(xiàn)了活潑頑皮的劉海用一串銅錢釣取井中金蟾的傳說,寓意財源滾滾,幸福美好。
(四)連年有余
兒童作為吉祥符號經常出現(xiàn)在民間繪畫和工藝雕刻中,在楊家埠木版年畫中,這一題材屢見不鮮。畫中娃娃騎在金魚的背上,背后荷花綻放,以金黃色為背景,突出富貴氣象;蓮花與金魚的組合,蓮通連,魚通余,“金魚”與“金玉”音近,以金魚隱喻富貴有余。全畫寓意鮮明,意為年景連連豐收。
二、傳承與衍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文化種類也極其廣泛,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傳承、文化符號、文化內涵。在眾多的文化當中,伴隨著歷史長河已經徹底消失沉沒的也不計其數(shù),令人惋惜。
時代是變遷的,但是文化是時代的一種符號,如何讓當下各種珍貴的民族文化再鑄輝煌,并且賦予其特定的時代內涵,甚至弘揚到世界各地,已經成為當下最艱巨的任務。發(fā)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是每一個國人應當具有的品格。
結合當代科技,文化的傳承與衍生有以下幾方面。
(一)視覺方面
視覺傳達設計作為平面的延伸,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每一位設計者來說,如何正確、創(chuàng)新、充分地傳達所要表述的信息,一直是藝術設計工作者所要面臨的核心問題。一是要著眼于時代的發(fā)展和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重視創(chuàng)新和藝術文化的歷史因素,尋求二者互補之處;二是要結合本民族文化特色,比如楊家埠木版年畫等非遺藝術,體現(xiàn)創(chuàng)新之美、民族之魂,這也是當下中國文化藝術的重中之重。近幾年比較火的文創(chuàng)設計、插畫設計等都可以作為視覺平面的載體去表達文化的脈絡,繼承文化的創(chuàng)新。
(二)工業(yè)方面
工業(yè)與文化的聯(lián)系也是縱橫交錯,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工業(yè)設計(產品設計),工業(yè)設計在中國當下的發(fā)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但是,相較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而言,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非遺文化更是立意的源泉之一,如何利用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好做強產品,無疑是中國工業(yè)設計行業(yè)下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文創(chuàng)產品更是成了現(xiàn)如今非遺文化的另外一個代名詞。
(三)城市公共建設方面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建設,并不是簡單地結合建筑物理層面的藝術設計,而是要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的城市文化烙印。楊家埠所處的濰坊地區(qū)就十分重視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設當中的應用,小到路邊公交站點和路燈,大到火車站高鐵站隨處都可以見到的年畫、風箏、玩偶等民俗創(chuàng)意?!懊袼住边@個看似難登大雅之堂的所謂的俗文化不論是現(xiàn)在還是未來,都將融入到濰坊城建的方方面面,并不斷創(chuàng)新、演化和發(fā)展。
(四)優(yōu)秀文化教育方面
優(yōu)秀文化教育并不單純是普通的科學文化教育,其更重要的一點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立足于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念。
三、結語
立足于文化特點,把握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古與今,在科技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發(fā)展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特色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藝術界應當考慮的問題,也是教育界應當思考的一種全民文化追求。傳承文化,發(fā)展文化,再設計文化,讓文化之光點亮時代的每一個角落,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參考文獻:
[1]范振坤.基于楊家埠木板年畫風格特征的衍生設計[J].設計藝術研究,2014(5):45-49.
[2]寧瑤.解讀楊家埠年畫中色彩的情感[J].國畫家,2020(1):75-76.
[3]范振坤.楊家埠木板年畫在設計學科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4(6):136-138.
[4]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
[5]于洪文.楊家埠木板年畫精品欣賞[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孫熙,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