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嬌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是該學段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大多對古詩死記硬背,但是在現(xiàn)在的古詩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古文理解教學,以深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中學習古詩的重要性
小學生學習古詩可以增強愛國情懷和愛國精神,提升自身的審美品位,提升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拓寬語文視野。所以,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助于對學生品德進行教育,有助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增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進而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熱愛,從而使學生喜愛讀詩、學詩。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古詩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學生正確地掌握和運用,但是有些小學生因為閱歷尚淺,對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難以體會,所以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但是有些教師因為古詩素養(yǎng)不是很高,自身對古詩理解還不到位,所以不能教授學生,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不解其意,導致古詩教育成果不好。并且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古詩內涵千變萬化,所以教學方式應該跟隨其題材性質來進行變化,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卻沒有注意到這一方面,而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語文教學內容單一、枯燥,久而久之,學生會對古詩教學產生排斥心理。還有的教師忽視了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低的特點,在講解中枯燥無味,導致小學生失去了對古詩學習的熱情,并且也不能彰顯學生的主體特性,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
三、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求知階段,對什么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古詩描述的場景和句子晦澀難懂,
小學生的閱歷也有限,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進行古詩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呈現(xiàn)出景象,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古詩教學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小學語文《惠崇春江晚景》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春江晚景》的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春江景色有直觀的了解,從而對文中詩句有一定的認知,深入探究后,引發(fā)學生展開想象:春江晚景描寫了哪個季節(jié),這幅畫上都有什么景色?并讓學生理解詩中最后一句是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二)有感情地品讀和誦讀,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在教學古詩文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讀能力。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范讀、領讀、指讀等多種讀法,雖然小學生還不理解古詩中的具體含義,但是學生通過反復地誦讀與理解,就會對古詩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漸漸讀得順暢,讀出感情,自然而然地理解詩中意思,從而提高對古詩學習的興趣。所以,有感情地品讀和誦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小學語文《山行》課時,學生通過誦讀古詩,達到順暢朗讀的效果,再來進行品讀,最后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本詩句子的理解和詩句的大概意思,在朗讀的基礎上來感受古詩的韻味,體會詩人作詩時的情景。
(三)提升教師古詩能力,提高學生的古詩素養(yǎng)
語文教師作為教學人員,自身的能力、知識儲備以及教學能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最終的教學成果?;诖?,教師除了要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外,還要在工作之余,加深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和認知,深入感受詩中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底蘊,在自身理解之后,進行二次加工,在課堂中傳遞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小學語文《三衢道中》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了解三衢的來歷,引導學生學習“衢”字的定義,欣賞一下“三衢”的美景,再引入“三衢”的詩文,讓學生理解詩人在游三衢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作者當時的心情。通過語文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文本理解通透,從而提升學生古詩
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古詩作為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首古詩都蘊含著相應的意境,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對詩中的重點字句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中的內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提升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素養(yǎng),進而推動學生全面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洪艷.淺談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1,37(3):70-73.
[2]劉青.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