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馨
摘 要: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源遠流長,在新時代又被賦予更多的意義,是教育的根本,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基于此,對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導下將立德樹人融入幼兒園教育的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陶行知德育思想;立德樹人;幼兒園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十分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導下,將立德樹人融入幼兒園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幫助幼兒在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在日常生活中融入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中,將學生教育和生活教育統(tǒng)一起來,他認為生活決定教育,過怎樣的生活就是接受怎樣的教育。其主張教育立足于生活,認為日常生活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土壤。學生應從日常生活中感受、體驗并踐行美德,將情感體驗、認知要素與行為進行有機統(tǒng)一。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還不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因此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合理融入,并積極利用生活中的相關活動,如游戲活動、生活活動、故事活動和談話活動等進行常規(guī)滲透。融入與浸潤是整個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生活中有很多德育的素材和資源,每個活動場景、教學方法、生活場景以及偶然發(fā)生的事件等,都能孕育立德樹人的可能性。如在洗手時要節(jié)約用水、在吃飯時的光盤行動、小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等,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給予充分的關注,讓幼兒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通過點滴的積累養(yǎng)成更多的良好思想習慣、生活習慣,樹立良好的品德等。
二、在實踐活動中踐行
陶行知主張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其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受到更直接的教育。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將在學校中學到的道理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現(xiàn)狀等,將教育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活動,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行動方式。因此,幼兒園可以舉行相應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從實踐中親自感知、體驗等,從而將情感體驗、認知要素和行為進行有機統(tǒng)一,如在感恩節(jié)以“我會感恩”為主題,在新年季以“我會分享”為主題等,通過相應的生活實踐主題,帶領幼兒將了解到的美德進行內化,在參與主題活動中踐行相應的美德,培育幼兒的思想品德等。
三、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對教師開展德育給予更多的支持,并積極配合其教育活動。陶行知認為身教重于言教,并認為教師要求學生應該做到的,其本身也要做到,如果沒做到,其教育是失敗的。因此,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幼兒園要積極發(fā)揮其主導地位,建立健全家園溝通機制,搭建相應的溝通平臺,發(fā)揮多方主體教育影響。幼兒園為家長提供相應的教育指導服務,引導家長為孩子做榜樣,用合適的言行影響幼兒,幫助幼兒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幼兒園要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重視家風建設,打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支持。
四、加強優(yōu)秀文化熏陶
陶行知對集體生活起到的教育作用十分重視,并認為集體生活就是全盤教育。因此,幼兒園應更多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優(yōu)秀的文化活動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通過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每個孩子都不斷提升文明素養(yǎng)。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立德樹人的精神土壤,借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教育,引導幼兒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主動繼承傳統(tǒng)美德,使其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得以不斷增強。另外,幼兒園不斷地加強文化建設,更好地實現(xiàn)以文育人和以文化人,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營造一個友善、民主、平等、自由的幼兒園文化環(huán)境。幼兒園通過構建相應的教育機制,在生活中融入浸潤、在實踐中踐行體驗、在家校社交平臺上協(xié)同育人、在傳統(tǒng)文化中熏陶感染,讓立德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并發(fā)揮更多的積極作用,讓幼兒在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教育環(huán)境下,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十分重要,廣大教育者要對其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德育,將陶行知德育思想理念應用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加強文化熏陶,并聯(lián)合家長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其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李傲翼,譚周婷.立德樹人視域下中學音樂課堂德育滲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