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梅
[摘? ?要]學習動機作為學習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有著復雜多樣的解釋理論。其中自我價值理論作為成就動機理論與歸因理論的補充,因探討學生為什么不敢努力學習的問題而被廣泛應用于學習動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研究者對自我價值理論的界定、自我價值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及自我價值理論視角下學習動機激發(fā)的中介變量等內容進行了述評,并提出了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中介變量;歸因理論
一、問題提出
“為什么很多有能力的學生反而不敢去努力學習”已經成為困擾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現實問題。1984年,考文頓提出了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1]。該理論在充分借鑒成就動機理論與歸因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追求成功和回避失敗的情況,運用四象限模型劃分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動機和對應的學生類型。它立足于學生的自我價值保護,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能力、努力和學習動機相聯系,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學習動機理論模型。對該理論的重新解讀,不僅有助于教師理解學生不愛學習的現象,同時也能給教師當前的實際教學活動帶來新的啟示與應用。然而,研究者對近二十余年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相關研究進行檢索時發(fā)現,國內外從自我價值理論視角研究學習動機的成果較少,且多從自我妨礙角度探討學習動機不強的成因,缺乏對自我價值理論與學習動機的系統(tǒng)闡述與實證研究。因此,從自我價值理論視角出發(f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切實有效的干預就很有必要。為此,本文嘗試基于自我價值理論已有變量的研究綜述,探究從自我價值視角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途徑。
二、自我價值理論的基本內容
自我價值是指個體對自身重要性的一種主觀感受體驗,反映著個體對自己的接納程度;自我價值理論是對成就動機理論與歸因理論的補充??嘉念D認為,人的第一需要是自我接受,而自我價值是自我接受的前提。實際上,學生常把自我價值等同于能力,其學習的動機主要源于保護能力。該理論假定失敗這一負面結果會給個體帶來一些負面的情緒感受,進而影響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因此,在追求成功卻一直不能如愿的情況下,有些學生就會采取一系列消極措施維護自我價值和避免得到能力低下的負面評價,如降低努力等。
1.成功被視為能力的展現,失敗被視為不努力的結果
自我價值理論認為,個體追求成功的內在動力是保護其自我價值。對學生來講,成功更多被視為其個人能力的表現,他們更傾向于把學業(yè)上的成功解釋為自己具有超群的能力。由于高能力有利于提升自我價值感,因此擁有高能力對學生來講就意味著擁有自我價值。相應地,面對學業(yè)失敗時,為了維護自我價值,為了避免別人對自己形成能力不足的印象以及自己由此而產生的習得性無助,他們往往會采用努力不足這一借口來弱化對自身能力不足的歸因。此外,考文頓指出,學生對成功的歸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小學低年級學生傾向于認為努力是成功的原因。
2.能力、成功與自我價值聯系緊密
該理論假定,在現實生活中,有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而高度的自我價值感會伴隨成功而涌現。同時因成功產生的高自我價值感會促使個體進一步克服困難并追求新的成功,即自我價值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內在動機。學生在學校之所以會擁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去追求成功,是因為他們渴望從求學的成功經驗中提升自身價值感。
3.采用學業(yè)自我妨礙策略來維護自我價值
考文頓發(fā)現,為了逃避失敗對自我價值帶來的否定,學生會采取一些自我妨礙策略以保護自我價值。一是拖延行為。表現為經常把能夠提前完成的任務推遲到最后時刻,比如常常在考試臨近時才著手復習。二是放棄學習。有些學生干脆就不做作業(yè)、不學習,這樣就避免了對自己能力的檢驗,進而從根本上避免了失敗的潛在含義,即缺乏能力。三是蔑視努力。有些學生認為不努力獲得的成功才是最理想的,于是刻意避免給人造成自己很努力的印象,并由于他們擔心努力也可能換來失敗的結果,因此常選擇不努力。正如考文頓所指出的那樣:“努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很努力卻沒有收獲成功,我們往往就會杜撰出自身能力有限的結論?!彼氖窃O置不恰當的目標。比如設立過于簡單的目標,這樣可確保目標容易達成;又或者設置過難的目標,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將其歸因為任務難度而非能力的缺乏。還有的學生會把失敗歸因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身體突然不適等,總是想方設法找各種理由來掩蓋自己能力的不足,從而達到維護自身形象的作用。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1.自我價值理論研究
李成彬[2]將考文頓的自我價值理論概括為自我價值理論的成敗觀、自我價值理論關于能力與努力的解析與自我價值理論的動機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指出:自我價值理論只關注了部分學生的情況,沒有考慮全部學生的整體趨勢;只考慮了內部動機因素中“趨成避敗”的因素,而對興趣、價值感、焦慮水平等因素沒有進行整合,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外部影響因素,因此該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繼續(xù)改進。黃彬[3]認為,自我價值感在理論框架和實證研究方面需進一步完善和深入,未來關于自我價值理論的研究可以從擴大范圍、注重理論的應用性、完善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突破。
2.自我價值理論的應用領域研究
目前,關于自我價值理論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從自我價值理論的視角出發(fā),宏觀思考其在具體學科教學中對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王婷婷、吳慶麟[4]、龐維會[5]、鄭應霞[6]、李鳳珍[7]、彭湃[8]、連仙枝[9]等研究者根據考文頓提出的理論,對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及其對具體學科教學的啟示進行了研究,發(fā)現可以從不同維度改進措施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具體包括:妥善運用獎勵,確保學生獲獎機會均等;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讓學生獲得對學習的控制感;鼓勵學生設置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理論;培養(yǎng)能力增長觀,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能力信念等。
3.自我價值理論視角下學習動機的中介變量研究
近年來,在自我價值理論視角下對學習動機的研究中,自我妨礙、自我概念、學習投入、歸因等變量備受關注。國外關于學業(yè)自我妨礙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如馬丁(Martin)[10]針對學習妨礙提出了一系列消除策略。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且研究群體集中在中學階段,不同專家之間的觀點存在差異。如曾婧[11]發(fā)現,只有青少年這一群體容易采用自我妨礙策略來對自己的學業(yè)成效做出調節(jié),進而達到保護自我價值的目的。同時還認為,關于自我妨礙是自我價值保護策略的種類還是自我表現的印象管理策略尚存在爭議。而王園園和徐澤鈴[12]發(fā)現,小學階段是學業(yè)自我妨礙的高發(fā)時期,并證實了如果學生采用自我妨礙策略后依然能夠成功,就會使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以致以后還會繼續(xù)采取類似的自我妨礙策略,從而導致“自我妨礙—自我價值保護—自我妨礙”的循環(huán)怪圈。這些研究都為學生試圖通過不接受失敗的學習結果來維護自我價值提供了參考。但關于自我妨礙策略在學習動機與自我價值之間的中介調節(jié)作用,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曾嘉鴻等[13]證實,自我價值感與學習投入的中介變量是學習動機,而經濟狀況調節(jié)了學習動機的中介作用,表現為與低收入家庭學生相比,高收入家庭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自我價值感對學習投入的影響作用上更強。
此外,關于自我價值理論與能力、努力、學習成績之間關系的研究也是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研究的主要方向??嘉念D指出,努力是低年級學生心中好學生的首要前提,他們認為努力會使人聰明,于是會通過不斷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有能力;而高年級學生則認為努力是個體能力低下的表現,并采取減少努力的自我妨礙策略來削弱自己的學習動機,進而達到維護自我價值的效果。李成彬[14]的研究還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數次失敗的體驗會讓學生從最初認可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轉變?yōu)楹髞韺εΦ慕Y果失去信心,從而喪失學習的動機。此外,國外已有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學業(yè)成就存在關聯。
4.自我價值理論與其他學習動機理論之間關系的研究
考文頓提出的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是在維納的歸因理論與阿特金森的成就目標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李成彬[15]還認為,該理論在參照成就動機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為根據“趨成避敗”將學生按動機分為四種類型。王青[16]認為,持有表現目標的學生比持有掌握目標的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采取自我防御措施;而持有掌握目標且自我價值水平較高的學生一般都對學習任務持有內在動機。即自我價值理論與成就目標理論中掌握目標的群體是有關聯的。伍新春[17]指出,成就動機理論和歸因理論更多是從認知與情緒上對動機做出解釋,但它們都不能解釋諸如為什么一些學生會有意隱藏努力,害怕表現出自己辛苦的問題。而自我價值理論正好可以做出解釋,這是對學習動機已有理論的補充與創(chuàng)新。
5.現有研究的不足
從已有的文獻中發(fā)現,目前國內外關于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的研究成果總體上較為豐富,但關于這一理論的框架和實證干預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和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自我價值理論本身的研究深入不夠,表現為對自我價值理論與學習動機的其他認知理論的概念理解模糊,不加區(qū)分;二是對于自我價值理論視角下激發(fā)學習動機的研究類型較單一,缺乏多變量的實證干預型研究;三是缺乏對自我價值理論與學習動機的中介調節(jié)變量的研究。
四、研究構想
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的提出已經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重視與研究,為了更深入地探究自我價值理論對學習動機的解釋與應用機制,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推進。一是完善研究方法與類型。以往的研究多為文獻綜述等,研究方法相對較單一,未來可以考慮采用實驗法、行動研究法等進行干預試驗,提高兩者之間的實證關聯性。二是擴大研究范圍。目前關于運用自我價值理論解釋學習動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缺乏學習動機的群體,未來的研究可以擴大到更普遍的群體。如可探討中老年人自我價值保護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將以往關于青少年的橫向研究轉向縱向的追蹤發(fā)展研究等。三是注重中介變量的研究。以往從自我價值理論視角解釋學習動機的研究比較淺顯且變量關系模糊,未來的研究可考慮將自我價值與學習動機的中介、調節(jié)變量引入并進行實證研究。
五、理論建構
自我價值理論視角下的學習動機研究計劃突破原有較單薄的研究方法,從知、情、意、行四個層面對能力與努力的地位關系進行展開,為采用自我價值理論解釋學習動機提供了以下方面的證據。一是自我價值理論的解釋結果與學習者學習的任務類型有關。二是內部因素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主因,學生只有感覺到自己有價值,才會更有勇氣投入學習。即通過滲透自我價值感教育,學生低層次的自我肯定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對高層次知識的追求中。三是自我價值感是學習動機保持的關鍵前提。
上述預期結果若得到證實,就可以建構出用自我價值理論解釋學習動機的模型。該模型主要包括解釋機制、表現形式和干預措施三個部分:在機制方面可將學習者追求學習的動機解釋為保護自我價值;在表現形式方面,主要以學習者將失敗歸因為努力或能力來體現;在干預措施方面,主要考慮將激發(fā)學習者的內在價值、增強學習者的自我價值感作為首要選擇。
參考文獻
[1]Martin V. Covington. The Self-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4,85(1):4-20.
[2][14][15]李成彬.自我價值理論的再認識[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29(2):75-79.
[3]黃彬.有關自我價值感的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1):169-206.
[4]王婷婷,吳慶麟.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7(10):129-130.
[5]龐維會.自我價值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基礎教育,2004(6):44-46.
[6]鄭應霞.從自我價值理論角度論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動機[J].教書育人,2009(15):76-77.
[7]李鳳珍.自我價值論: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新視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7(8):18-20.
[8]彭湃.學習動機自我價值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5):83-84.
[9]連仙枝.自我價值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4):44-45.
[10][17]Martin V Covington,Karen Manheim Teel.學習障礙的消除策略[M].伍新春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11]曾婧.學生學業(yè)自我妨礙策略的心理根源及干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5):117-121.
[12]王園園,徐澤鈴.小學生學習自我妨礙及影響因素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3):243.
[13]曾嘉鴻,陸愛桃,黃子容,等.自我價值感與學習投入:學習動機和經濟狀況的有調節(jié)中介模型[J].心理研究,2018,11(5):434-443.
[16]王青.成就目標理論與自我價值保護策略的關系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14(1):129-130.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