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楓 吳志敏 伍仲秀
由于手術屬于風險較高的治療手段,患者信息準確性及各種醫(yī)療設備、手術用物準備情況均會對手術效果帶來直接影響,所以做好術前交接工作尤為重要[1-2]。以往手術室護理工作交接在凸顯人文關懷方面暴露出較大不足,使得患者生命體征波動劇烈、心理問題嚴重,給手術的順利實施帶來較大不利影響[3]。清單式管理項目內(nèi)容具體而明確,實踐中具有很強的可檢驗性,對提高組織監(jiān)管水平及管理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已經(jīng)引起各行各業(yè)的高度關注[4]。現(xiàn)狀-背景-評估-建議(situation-backgroud-assessmenrecommendation,SBAR)模式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標準化溝通模式,能夠為護理人員準確傳遞工作信息、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及安全性[5]。目前雖有各自單獨使用的報道,但卻尚未有聯(lián)合應用的臨床研究,故本次研究圍繞清單式管理結合SBAR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交接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內(nèi)容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擇期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行擇期手術治療;(2)術前各項檢查反饋結果正常;(3)認知功能良好,能夠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2)合并未經(jīng)控制的高血壓、糖尿?。唬?)昏迷。采用隨機數(shù)余數(shù)分組法分為對照組、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聯(lián)合組各50例。四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颊吆炇鹬橥鈺狙?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手術室交接,手術之前由責任護士仔細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后掃描腕帶二維碼做進一步確認。與手術室護士完成患者交接工作,按照雙人核對制度對各項信息進行確認,確認無誤后簽名并由手術室護士將患者推入手術室內(nèi)。手術結束,患者轉出手術室后由巡回護士確認患者身份信息,與麻醉醫(yī)師將患者送至麻醉復蘇室或者是重癥監(jiān)護室,與等待交接的護士完成信息核對,填寫轉運交接單后交接人員留取簽名。
1.2.2 清單式管理組 在常規(guī)手術室交接基礎上加用清單式管理,詳細列出患者清單,內(nèi)容包括基本信息(科室、床號、轉入/轉出、轉運日期/時間)、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導管(胸管、深靜脈置管/輸液管、胃管、導尿管、鼻導管)、皮膚(完整/破損)、藥物過敏(無/藥物名稱)、藥品交接(無/有、交接藥品、帶出藥品)、血制品(無/血液成分及數(shù)量)、影像資料(X線片/CT/MRI)、輸液情況(無/有,具體名稱)、個人物品(假牙、隱形眼鏡、首飾)、備皮情況(有/無)、備注(心理狀態(tài)、注意事項)、交接雙方簽名。在手術前及手術結束后責任護士/等待交接護士與手術室護士就患者清單中的信息進行逐一核對,確認無誤后雙方簽名。若患者心理狀態(tài)不佳,則詳細填寫于備注之中并做重點交代,由手術室護士對被推入手術室的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及情感支持。
1.2.3 SBAR模式組 在常規(guī)手術室交接基礎上加用SBAR模式,繪制的SBAR表格包括現(xiàn)狀(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術式名稱、疾病類型等)、背景(患者既往病史、個人史、陽性體征、異常報告值)、評估(患者目前的癥狀表現(xiàn)、心理狀態(tài),采取措施后患者情況,亦對患者做的相關健康宣教指導)、建議(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不良事件發(fā)生等)。在患者被推入手術室之前由手術室護士執(zhí)此表格逐一與責任護士進行交接,如實掌握患者實際情況后雙方簽字。心理狀態(tài)不佳者進入手術室后開展相應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手術結束后以相同表格與責任護士/等待交接護士進行確認,確保各項信息的準確共享。
1.2.4 聯(lián)合組 在常規(guī)手術室交接基礎上加用清單式管理結合SBAR模式,術前責任護士根據(jù)清單及SBAR表格內(nèi)容逐一核對及填寫患者信息,與手術室護士詳細交代患者信息,重點強調(diào)備注內(nèi)容及評估結果,便于手術室護士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護理干預。手術結束后以相同流程完成清單及SBAR表格交接。
比較四組心率、收縮壓、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滿意率。焦慮評分利用焦慮自評量表測定,中國常模界值50分,≥50分為存在焦慮癥狀,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6]。抑郁評分利用抑郁自評量表測定,中國常模界值53分,≥53分為存在抑郁癥狀,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7]。不良事件包括非計劃性拔管、墜床。滿意程度利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量表評定,分值100分,≥85分為滿意、60~84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該量表信度0.89、效度0.88,結果可信。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室前四組心率、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室后,四組心率、收縮壓較入室前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室后,四組心率、收縮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清單式管理組與SBAR模式組心率、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入室前后心率、收縮壓比較 (±s)
表2 四組入室前后心率、收縮壓比較 (±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P<0.05;△與清單式管理組比較,P>0.05。
組別 心率(次/min)收縮壓(mm Hg)入室前 入室后 t值 P值 入室前 入室后 t值 P值對照組(n=50) 72.00±3.00 82.50±2.50 8.981 0.000 111.34±5.36 125.25±3.25 15.857 0.000清單式管理組(n=50) 72.50±3.50 78.00±2.00*# 6.654 0.000 111.40±5.42 118.50±3.40*# 12.383 0.000 SBAR模式組(n=50) 72.00±4.00 78.50±2.50*#△ 6.328 0.000 111.37±5.29 118.55±3.45*#△ 12.459 0.000聯(lián)合組(n=50) 72.50±4.50 75.00±2.00* 4.580 0.000 111.42±5.24 114.62±3.59* 9.762 0.000 F值 0.421 6.732 0.289 10.524 P值 0.589 0.000 0.773 0.000
入室前四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室后,四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較入室前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入室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四組入室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 [分,(±s)]
表3 四組入室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 [分,(±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P<0.05;△與清單式管理組比較,P>0.05。
抑郁評分組別 焦慮評分入室前 入室后 t值 P值 入室前 入室后 t值 P值對照組(n=50) 45.50±5.50 57.00±5.00 10.859 0.000 47.00±4.00 59.50±3.50 12.347 0.000清單式管理組(n=50) 45.00±5.00 53.50±4.50*# 7.342 0.000 47.50±4.50 54.00±3.00*# 7.422 0.000 SBAR模式組(n=50) 45.50±6.00 53.00±4.00*#△ 7.210 0.000 47.00±5.00 54.50±3.50*#△ 6.897 0.000聯(lián)合組(n=50) 45.00±5.50 48.50±3.50* 5.897 0.000 47.50±4.00 50.00±4.00* 6.077 0.000 F值 0.421 7.841 0.421 6.959 P值 0.589 0.000 0.589 0.000
四組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滿意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四組滿意率比較 例(%)
四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四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例(%)
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疏忽都會給其療效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所以手術患者接送及交接成為當前醫(yī)學領域關注的重要內(nèi)容[8]。只有真正貫徹落實患者身份信息識別、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詳細交接各種信息,才能夠為避免錯誤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供有力幫助[9-10]。以往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交接中經(jīng)常發(fā)生患者信息交接不全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的情況,但隨著腕帶的廣泛使用,此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然而,腕帶反映的信息有限,僅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心理狀態(tài)等容易引起應激反應的信息并未涵蓋其中,使得交接質量及整體服務質量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11]。
清單式管理既往常用于某項職能范圍內(nèi)的管理活動,在仔細分析流程并對其進行細化、量化以形成可視化清單,在詳細列出管理的重點或者是控制的要點后便于保質保量執(zhí)行,具有內(nèi)容明確、切中核心問題、便于操作、可檢驗性等特點[12]。王偉等[13]指出,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清單管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健康宣教合格率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SBAR模式最早應用于美國,是醫(yī)療團隊成員對患者情況交流的標準化框架,對于提高醫(yī)護人員交流效率、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增進團隊協(xié)作具有重要意義[14-15]。羅梅梅等[16]指出,于手術室及ICU護士交接班中使用SBAR模式有助于縮短交接班時間、降低交接班缺陷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盡管已經(jīng)有清單式管理、SBAR模式應用的報道,但尚未有聯(lián)合應用的臨床研究。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聯(lián)合組入室后心率、收縮壓、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較入室前發(fā)生明顯改變,表明陌生環(huán)境會對患者身心帶來負面影響,使其生命體征波動明顯。在滿意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上,在分別實施清單式管理、SBAR模式、清單式管理結合SBAR模式后各組改善效果均較對照組更佳,清單式管理組、SBAR模式組并無明顯差異性,表明三種方案均有助于提高交接效果,改善患者入室后出現(xiàn)的負性心理問題并消除環(huán)境刺激帶來的不良影響,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改善緊張的護患對立形勢,而清單式管理結合SBAR模式則充分發(fā)揮出各自優(yōu)勢,使得評估更為科學,對手術室護士提供的護理工作指導性更強,故其取得的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交接中清單式管理結合SBAR模式更有助于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改善負性心理狀態(tài)及護患關系,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