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言
【摘要】以近三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的命題來看,文學類文本閱讀仍然是中考語文卷中的重要試題。試題符合新課標要求,能給考生正面的啟發(fā)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筆者結合近三年中考命題趨勢,談談中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幾點復習策略。
【關鍵詞】中考試題;文學類文本閱讀;復習策略
文學,簡單點來說,就是用語言文字去形象化地反映我們的生活。其中,散文和小說是初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中最常見的兩種文體。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命題分析
以近三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的命題來看,文學類文本閱讀依然是每年都要考的題目,試題題量保持在4道小題,分值控制在17分。
(一)選文特點
中考試題選擇的文體大多數為小說或者敘事性散文,內容大多數為回憶或描述人物的成長經歷,能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要求: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通過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二)考查方式
中考試題文學類文本閱讀常見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對整體感知文章并概括文章主題,分析概括文章的寫作順序,概括文章或重點段落的主要內容等的考查。
2.對分析人物形象品質,分析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對文中人或事的看法等的考查。
3.對寫作技巧(表達手法、方式),特別是品味語言方面的考查。
4.對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考查。
5.對重點句段在文中作用的考查。
6.對理解詞語的含義,分析詞語妙用或表達效果,理解句子的含義,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的考查。
7.對情境創(chuàng)設,根據內容補寫詞語或句子,結合自身經歷談感受等開放題型的考查。
以上考查方式大致可以歸納總結為:概括內容、寫作順序、揣摩心理、體驗情感、表現手法、品味語言、標題妙析、句段作用、理解含義、開放題型等。
(三)近三年文學作品閱讀的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2018年《筆下猶能有花開》——肖復興
(1)根據全文,按要求填寫下表。(4分)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4)第⑨段畫線句子中的“花”有多層含義,請結合全文概括。(5分)
四小題分別考查了體驗情感、句段作用、品味語言和理解含義四個考點。
2.2019年《燈如紅豆》——侯志明
(1)文章重點寫一盞“小油燈”,它們都給了“我”啟迪。結合全文,填寫表格。(4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4)文章以“燈如紅豆”為題目,有什么妙處?(5分)
四小題分別考查了概括內容、句段作用、品味語言、標題妙析四個考點。
3.2020年《與母親相守50天》——明前茶
(1)選文中哪些事體現了莉君母親的“能干”?(4分)
(2)選文多處運用插敘的寫法,請舉出一例并簡析其作用。(4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4分)
①體會下面語句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2分)
②結合上下文,在橫線上補充母親說話時的神態(tài)或語氣,并說明理由。(2分)
(4)某文學刊物《騰飛》設有“人間親情”“山水游蹤”“人生感悟”“古今論壇”等欄目。你會向哪個欄目推薦本文?請分別從選材和主題的角度說明理由。(5分)
四小題分別考查了概括內容、寫作順序、品味語言、揣摩心理、開放題型五個考點。
2020年是以新課標為依據進行中考試卷命題的第一年,在考查的17分中,只有6分是原來的??伎键c。與近年來第一題都以表格的形式來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不同,2020年第一題以問答的形式考查對內容的概括。第二題考查的考點為寫作順序;第三題既延續(xù)了高頻考點“品味語言”的考查,又新增了“揣摩人物神態(tài)或語氣”的考查;第四題則考查多年未考過的考點——開放題型(情境創(chuàng)設)。由2020年的考查可以看出,固定幾個考點連續(xù)考查的狀態(tài)將成為過去,教師在給學生備考時應高度重視各個考點以及各種題型。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復習策略
筆者根據近三年中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命題趨勢的分析,提出幾點復習策略:
(一)要強調學生的真正閱讀
現在大多數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教師,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教學基本上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的,而不是讓學生認真去閱讀文本體會其真正內涵。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這樣做往往是不夠的。我們要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去,化身為文本中的人物,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真正讀懂文本。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文本除了要保證質量之外,也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這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教師在訓練學生閱讀文本時,不僅要訓練學生獨立去摸索閱讀文本的方法,也要訓練學生答題的技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對其提高獲取文本必要信息的速度,掌握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意圖,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能力都有極大的作用。
(三)訓練思維
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個概念提出后,思維的培養(yǎng)更是越來越受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訓練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去闡述。
(四)正確進行專題訓練
復習道路千千萬,努力訓練占一半。文學類文本閱讀專題復習訓練要做到與課本同步,盡量選擇相似題材的文本來訓練。教師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指導。訓練的內容重質不重量,要求學生必須是在讀懂文本內容后去完成習題,不能盲目貪多。
(五)借助“智慧學伴”平臺大數據查漏補缺
將學生每次習題訓練的答案,掃描上傳到“智慧學伴”平臺批閱,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每個學生分析結果進行“點對點”訓練,以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重復性做習題。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 2018-2020年廣東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
[3] 張海俠. 中考文學類文本答題分析與復習對策[J]. 語文教學通訊,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