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吳佳
上海市靜安區(qū)市北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上海 200040
膿毒癥是臨床常見危重癥,極易引發(fā)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準確的診斷及對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有利于及時給予有效的救治,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2]。膿毒癥屬于感染性疾病,而血清學指標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病情評估中極具參考價值。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為反映細菌感染的標志物,在機體處于持續(xù)性炎癥狀態(tài)或自身免疫病急性期時其水平會迅速升高,因此常用于細菌感染的輔助診斷。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作為糖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與組織代謝狀態(tài)密切相關,常可反映病情嚴重程度[3]。本研究旨在探討PCT、乳酸清除率(LCR)及血乳酸(Lac)在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因膿毒癥在上海市靜安區(qū)市北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接受治療的患者72例。納入標準:①符合Sepsis-3膿毒癥診斷標準;②年齡不低于18歲。排除標準:①年齡超過80歲;②重大手術者;③惡性腫瘤者;④妊娠期女性;⑤臨終狀態(tài)或放棄治療者。按照患者轉(zhuǎn)歸情況將其分為生存組48例和死亡組24例,生存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29~74歲,平均(51.78±10.34)歲;合并基礎疾病者31例。死亡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25~76歲,平均(52.28±10.76)歲;合并基礎疾病者16例。根據(jù)24 h LCR水平將患者分為高LCR組39例(LCR≥10%)和低LCR組33例(LCR<10%),高LCR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26~75歲,平均(51.28±10.56)歲;合并基礎疾病者24例。低LCR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25~76歲,平均(51.58±10.96)歲;合并基礎疾病者23例。以上各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1)于入科時、次日和第3天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PCT水平;同時采集動脈血,利用血氣生化分析儀測定Lac水平,并計算24 h LCR,24 h LCR=(初始Lac-24 h Lac)÷初始Lac×100%;(2)治療結束后對患者行24 h內(nèi)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及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
1.3 觀察指標 (1)比較生存組和死亡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及不同時間的PCT、Lac水平;(2)比較高LCR組和低LCR組患者入科時的PCT、Lac水平及病死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預后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及PCT、Lac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入科時的PC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存組患者次日、3 d時的PCT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入科時、次日、3 d時的Lac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存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明顯低于死亡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及PCT、Lac水平比較(±s)
表1 不同預后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及PCT、Lac水平比較(±s)
組別生存組死亡組t值P值例數(shù)48 24入科時28.71±6.78 30.26±7.89 0.865 0.390次日29.45±7.01 33.89±8.11 2.403 0.019 3 d 19.45±4.55 39.76±8.76 10.662 0.001入科時2.98±0.54 3.83±0.83 4.685 0.001次日2.15±0.42 3.25±0.67 7.353 0.001 3 d 1.76±0.24 2.75±0.52 8.867 0.001 APACHEⅡ(分)22.87±5.73 27.43±6.33 3.074 0.003 SOFA(分)7.52±1.75 9.03±2.13 3.207 0.002 PCT(μg/L) Lac(mmol/L)
2.2 不同LCR組患者入科時的PCT、Lac水平、APACHEⅡ、SOFA評分及病死率比較 兩組患者入科時的PCT、La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LCR組患者的APACHEⅡ、SOFA評分明顯低于低LCR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高LCR組患者病死率為17.95(7/39),顯著低于低LCR組51.52(17/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62,P<0.05)。
表2 不同LCR組患者入科時的PCT、Lac水平、APACHEⅡ、SOFA評分比較(±s)
表2 不同LCR組患者入科時的PCT、Lac水平、APACHEⅡ、SOFA評分比較(±s)
組別高LCR組低LCR組t值P值例數(shù)39 33 PCT(ug/L)28.56±6.38 29.76±7.01 0.748 0.455 Lac(mmol/L)3.02±0.68 3.27±0.73 1.503 0.137 APACHEⅡ(分)23.78±5.81 26.89±6.14 2.205 0.031 SOFA(分)7.89±1.81 8.97±1.97 2.456 0.017
膿毒癥是全身性感染引發(fā)的以多器官功能持續(xù)性受損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數(shù)據(jù)表明,全球膿毒癥患者病死率高達30%[4-5]。有研究表明,炎癥因子水平與膿毒癥的發(fā)生、病情進展密切相關,膿毒癥會激活體內(nèi)巨噬細胞系統(tǒng),出現(xiàn)嚴重炎癥反應,釋放大量炎癥因子[6]。隨著膿毒癥發(fā)病率的不斷增高,關于膿毒癥的診治指南也不斷更新,然而重點均在盡早給予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并進行病原學培養(yǎng),但其培養(yǎng)結果用時較久,不能給予及時指導意見。因此,臨床常用血清炎癥指標來評估病情。研究發(fā)現(xiàn),膿毒癥患者的PCT、Lac水平均遠高于正常人,且與病情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相關性[7]。
Lac是體內(nèi)進行無氧代謝的產(chǎn)物,當體內(nèi)處于缺氧或者清除率低于合成率的時候,就會發(fā)生乳酸堆積,因此是反映機體組織灌注不足和處于嚴重缺氧的敏感指標之一。文獻指出,Lac水平能夠用于評價重癥肺炎的治療有效性,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預后不良[8]。廖繼旸等[9]在研究中指出,利用LCR指導的復蘇治療療法可有效降低膿毒癥患者病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患者不同時間的Lac水平低于死亡組,高LCR組的病死率均低于低LCR組。說明Lac與LCR水平可以反應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研究結果相一致。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在體內(nèi)具有較好穩(wěn)定性,當機體存在感染、創(chuàng)傷時,其含量迅速增加,作為高靈敏的炎癥反應標志物,常用于細菌性膿毒癥的輔助診斷。正常人體內(nèi)的PCT水平非常低,大部分由甲狀腺C細胞合成,其它器官可少量合成,但當體內(nèi)存在細菌內(nèi)毒素時,幾乎可以在任何器官中刺激PCT的產(chǎn)生,因此,PCT水平越高,細菌感染和膿毒癥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患者次日、3 d時的PCT水平均低于死亡組,與有關結論具有一致性。但相關研究認為,Lac和PCT的預測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常需采用綜合評估的方法去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10]。APACHEⅡ評分是臨床應用較廣泛的疾病嚴重程度評估系統(tǒng)[11],梁彥平等[12]研究指出SOFA評分在預測膿毒癥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12]。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患者APACHEⅡ、SOFA評分均低于死亡組,高LCR組的APACHEⅡ、SOFA評分及病死率均低于低LCR組,符合相關文獻報道。
綜上所述,PCT、Lac及LCR水平對評估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在臨床應用中還應該結合其他指標如APACHEⅡ、SOFA評分等進行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