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摘 要: 真正好的教育,不在于給予學生多少專業(yè)知識的教學,讓學生通過知識灌輸來接受現(xiàn)成的知識,而在于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思維,才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言學科,在中國的教育工作當中一直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英語教學,如果僅僅是教給學生各種各樣的英語知識,要求學生盲目地進行語法和單詞積累,那么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并沒有太大益處。不單如此,這種盲目的教學行為,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受限,難以像運用漢語那樣自主地表達。文章立足小學英語教學這一大背景,探究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思維培育,通過教育方式的改變達到提高小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 小學;英語;思維培育
一、 引言
在英語教學工作當中,多加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有助于促進中國的英語教學朝著當代教育潮流的轉(zhuǎn)變。也就是說,如果將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作為首要目標,那么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會逐漸轉(zhuǎn)變成一個主動角色,而非以往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當中的被動者。這樣對小學生英語學科成績的提高及其獨立學習及思考能力的增強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文章將從小學英語教學狀況、小學生英語思維培養(yǎng)現(xiàn)狀、如何促進小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yǎng)這三個方面開展深入探究。
二、 小學英語教學狀況分析
從教育內(nèi)容上來看,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師通常會以增加小學生的詞匯量與語法為基礎,因此,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主要包含了一些字母學習、單詞學習以及簡單的英語句式學習。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注重小學生基礎的鞏固,其內(nèi)容相對簡單。從教師的教學手法來看,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本身難以具有強大的自制力與自主學習意識,所以教師一般在教學活動當中都會采取強制監(jiān)管措施,這導致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教師的約束和推動才能進行學習。經(jīng)過長期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小學生逐漸對教師產(chǎn)生了極大的依賴性。從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方面來看,小學生無法良好地進行自主學習,他們英語的一些學習行為大多數(shù)都是出于教師的要求和安排。從小學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常存在記憶不準確的現(xiàn)象,
無法準確地掌握單詞的含義,而較高年級的學生又難以對單詞進行完整的拼寫及運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當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側(cè)面反映出中國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尚存在不足,其教學方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應做出相應的改革。
三、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狀況分析
(一)部分英語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
〖JP2〗在小學英語教學狀況部分分析中可以看出,部分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常常會主觀地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自理能力,所以對學生總是采取強制管束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的長期影響之下,學生沒有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和意識。也就是說,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并沒有足夠的思維培養(yǎng)意識,他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為小學生強制灌輸英語基礎知識,然后要求學生一遍一遍地背誦和記憶。只有極少數(shù)教師會注重探索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及英語自主學習意識的方法。
(二)教師沒有足夠的思維培育經(jīng)驗借鑒
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獨立學習能力,這是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不得不面臨的現(xiàn)實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小學生自身沒有具備足夠的獨立學習能力,那么小學生也不會具備自己的英語學習思維,這也意味著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工作難度是非常大的。然而,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中國所采取的都是應試教育方法,更為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能力及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正是受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導致中國小學的英語教學工作長期沒有進行過英語思維培養(yǎng)的探究。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當中,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培養(yǎng)的時候,就會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借鑒。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借鑒,不僅會導致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而且還會導致英語教師在嘗試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的時候,容易走進各種各樣的誤區(qū),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難度較大。
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首先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能夠去開動大腦進行思考,在不斷重復的思考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形成自身的英語思維。也就是說,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更多地向?qū)W生拋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逐層逐層地來破解問題,最終達到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訓練的目的。例如,在小學四年級英語部編版教材當中的“Welcome to school”這一單元,課文主要設置的場景是學生開學之后到達學校,不同學生之間進行的自我介紹。英語教師在開展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時,不要直接為學生翻譯課文內(nèi)容,而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的方式,來假設圖片當中所講述的故事或者場景。學生通過圖片觀察,應該很容易發(fā)現(xiàn)課文所講的是開學時不同學生在進行自我介紹。這個時候,教師再引導學生來猜測,圖片當中的哪些人物可能是教師,哪些人物可能是學生。通過圖片觀察的方式,學生進行了揣摩之后,教師可以先不給出準確答案,直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翻譯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老師對學生說的:“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如果是學生開學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第一句話會說什么呢?通過這種逐層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去猜測英文句子的大意,對于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是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筆者想要強調(diào)的就是,英語教師在針對小學生展開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不能直截了當?shù)貙W生逐字逐句地翻譯英文句子,而要學會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去投入思考,通過圖片觀察等多種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去揣測不同英文句子的大意,久而久之學生在遇到英文句子的時候,才會大膽地去進行揣摩。這個揣摩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英語思維培養(yǎng)和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