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麗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極大滿足,因此,對教育事業(yè)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以后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明確自身責任,對教學內(nèi)容和手段進行豐富,營造趣味性課堂,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以更加輕松的方式學習。教師通過為學生營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能夠通過興趣的引導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自身語文素養(yǎng),以便于在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中能夠得到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構建措施
一、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導致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加,不僅需要掌握足夠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自身各項能力,例如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等。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模式還不夠健全,對世界的認知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通過一些較為有趣的事物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并且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出發(fā),營造更加吸引學生、適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的各項能力能夠得到發(fā)展。
二、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無法更好地開展高效的語文課堂,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不牢固,導致學生在面對一些問題時無法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這是因為小學生的人生經(jīng)歷不夠,在面對文章時,只能理解到其中較為淺顯的道理,而更加深刻的內(nèi)涵無法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七子之歌》時,學生可以理解到歌詞中澳門和祖國濃厚的聯(lián)系,但是由于學生的閱歷不夠,對歷史的掌握不足,因此無法理解歌詞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所以在學習這首歌時,學生無法與歌曲產(chǎn)生共鳴。也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導致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學生對文章中部分字詞的含義不了解,無法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無法開展更加深層次的教學實踐,需要先向?qū)W生講解生字,才能更好地開展深層次的問題探究。
(二)學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是我國幾千年發(fā)展歷史中的文化精髓,其中每一個字詞在不同的環(huán)境當中都有不同的情感和含義。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應該通過自身的實際理解去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是以自己的思維去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思想觀點是否正確,也沒有認識到小學生的思維是多樣化的,在長久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自己的想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思維形態(tài)被限制,只會使用一些所謂的標準答案去回答問題。從學生整體而言,這種現(xiàn)象似乎是良好的,然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會被扼殺,思維形態(tài)被限制,失去了對事物評判的標準,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中無法更好地發(fā)展自身主觀能動性,從而限制了成長的可能性。
三、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的策略
(一)將知識串聯(lián),開拓學生思想空間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足夠的好奇心,因此,想要更好地開展語文趣味課堂,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將趣味性貫穿到整個課堂活動中。語文教學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較為靈活,在解讀其中一個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進行解答,因此,教師在講解問題時,應該給學生提供思路,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標準答案,通過為學生指點關鍵詞、關鍵點,讓學生根據(jù)提示開展思考,以此來理解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靜夜思》這篇古詩詞時,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每句詩詞的含義以外,還可以將寫作融入其中,通過對這篇詩詞的講解,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以最準確的詞匯描寫生活中見到的各項事物,通過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項事物,引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不受到固有想法的限制。能夠通過詩詞的學習,獨立思考,感受詩詞中所蘊含的韻味,并且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
(二)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教學手段開展創(chuàng)新,致力于營造語文趣味性教學,以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樂趣,認識到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一件開心的事,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自身語文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語文作為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運用的語言的書面表達形式,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將課堂融入實際生活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收獲豐富的知識,還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語文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手段逐漸豐富,將其融合到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生活化,以信息技術的方式將各種文化內(nèi)容以動畫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能夠積極地參與,并且通過觀看動畫的方式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含義,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趣味性課堂,便于學生和教師展開互動,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互動體會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方式,開展更加高效的教育。比如在教學《日月潭》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日月潭的實際圖片,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觀看到日月潭的景色,從而引發(fā)學生分享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享自己旅游中的事件和感受的方式,提升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聽其他同學的分享,能夠見識到自己所沒有見識到的世界,增加自身見識,感受祖國秀麗風光的美好;其次,再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從而感受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精美,使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吸收知識,收獲樂趣,培養(yǎng)自身語言表達和閱讀能力,通過學習知識,鍛煉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