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內容摘要】單元整合教學,就是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重構,發(fā)現(xiàn)不同文本之間共有的教學內容。單元整合教學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通過整合單元學習內容,整合單元教學組織,整合單元教學評價,不斷在基于學習力,能力分層;細化目標性,閱讀增效;借助學習單,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單元整合? 初中語文? 意義? 路徑? 策略
語文知識的建構,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單元整合教學是單元主題教學之后,受到廣大中學教師關注的一種新的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基于單元內容的整合,有利于在知識上實現(xiàn)遷移,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言語能力上得到發(fā)展,在人文主題上得到升華。單元整合教學,需要回答三個命題:一是單元內容怎么整合;二是提取哪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三是內容整合之后,教師如何實施教學。也就是從意義、路徑、策略三個維度進行思考,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
一、初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意義
語文教學經歷了一個從單一到多元,從單篇到多篇,再從多篇到單元整合的變化過程。進行整合教學,首先,從老師的課堂時間效果來看,單元整合有利于凸顯語文教學的有效;其次,從語文教學理論角度來看,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建構的形式,而進行單元整合,告別了傳統(tǒng)的由教師“教”到學生“記”的滿堂灌,有利于學習方式的高效;最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為主,學生是課堂的消費主體,有利于學生的生長。
1.基于《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綜合運用的學科。強調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教學中,“工具”指向的是語文要素,“人文”指向的是單元主題。在一單元當中,所有的課文都是圍繞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進行的。因此,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2.基于課程改革的要求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在教育中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載體在課程。全國教育大會上也指出:要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路徑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當下的語文教學,從教材角度,已經實行了全國統(tǒng)一編寫;從學習方法的角度,走向了以學生為主;從評價的模式角度,已經從分數(shù)走向素養(yǎng)。
3.基于教育理論的要求
周慶云在《語文教學論》中指出:“語言用來交流,交流需要對信息進行整合?!眲凇段业恼Z文工具觀》一書中強調:“語言是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工具。工具需要在整合中運用?!币虼耍趩卧系慕虒W,是一個“1+1>2”的教學。以單元為教學單位,能夠更好的整合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拱破傳統(tǒng)教學的繭縛,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二、初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路徑
單元整合是基于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整體梳理思路下的知識整合,基于單元整體內容重構下的教學組織,以及基于單元整體教與學下的效果評價。
1.整合單元學習內容
單元學習內容的整合,一是基于單元課文內的學習知識重新建構,是以單元內一組學習文本內容為學習材料的整合;二是是基于一冊學習內容的前后整合,可以是基于文體的整合,基于人文主題的整合,基于知識邏輯的整合;如《陳太丘與友期行》《驛路梨花》弘揚的都是互相幫助,相互友愛;三是基于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整合,可以是基于知識體系的漸進整合,也可以是基于能力體系的整合,還可以是基于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整合。如領袖人物毛澤東的文章《七律·長征》《紀念白求恩》《沁園春·雪》進行組合,既可以整體把握偉人的寫作風格,也有利于了解偉人偉岸的情懷;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社戲》《故鄉(xiāng)》《孔乙己》是魯迅的系列文章,雖然選擇不同選集,但有著相通之處;再如《皇帝的新裝》《天上的街市》《女媧造人》《帶上她的眼睛》都包含著豐富的想象。無論哪一種整合,都要基于教學內容,找到學習知識的核心內容,以單元作為備課體系,通過對單元教學當中共性的學習點進行梳理與重構。在內容組合完成后,教師進入備課階段。在備課中,教師要有整合的概念,通過對教材的仔細研讀,找到其中語文知識建構的規(guī)律,進行知識的整合。在知識的整合上,還需要圍繞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教師不能隨意的設立學習的目標,學習的目標的確立需要符合教材的編排要求。
2.整合單元教學組織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一般在教學當中分為三大板塊。以“統(tǒng)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人文主題是“四季之景”,本單元的四組課文都是圍繞景色來寫的。在組織教學中,教師首先從單元整體入手,緊緊扣住導語頁中的“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時景物美不勝收”作為教學主題,然后找到本單元學習的語文要素在于感受四時之美,在朗讀中學習作者喻情于景的寫法,帶領學生在語言當中徜徉,揣摩和品味語言之美,學習各種豐富的修辭表達;其次,進行分課教學。四篇文本,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教師需要求同存異,差別教學。在具體進行分科教學的時候,《春》一課,作者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感官來具體的感知春的景色,主要抓住“春之景”“春之美”“春之力”進行描寫,作者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稘系亩臁纷髡呤抢仙幔仙岢浞职l(fā)揮了語言大師的風采,把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濟南看作是一幅畫卷,徐徐地在讀者面前展開,蘊含著作者對濟南的無比熱愛的感情。《雨的四季》是抓住特征,描寫景物。有雨之聲音,雨之氣息,雨之趣味,雨之性格,其中蘊含了作者對雨無比喜愛的思想情感。《古代詩歌四首》則是從文學常識角度把握詩歌的意思,四首詩從不同的層面描寫了不同場域、不同季節(jié)、不同心境下的景色。教師就可以把這些內容作為分課教學的內容;最后,盤點單元,回顧整合?;氐奖締卧膶W習內容中,教師帶領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單元散文的特點,作者寓情于景的寫法,從整體上總結回顧。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閉環(huán),從單元整體入手到單元整體結束。
3.整合單元教學評價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就是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該形成哪些能力,具備哪些方法,獲得哪些體驗,發(fā)展哪些言語作為評價依據(jù),并以此作為教師教學的生長點。在單元整體評價中,教師首先要關注問題的前后聯(lián)系,要設計好能概括單元整體學習內容的知識;其次要左顧右盼,要兼顧同一知識在不同學習文本中的存在;最后是上聯(lián)下掛,最好能夠在不同單元的評價當中,實現(xiàn)知識的前后貫通。
三、初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策略
單元整合的語文教學重點落在“整合”上,從知識能力整合,從文本內容整合,從寫作要素整合,從語文生活整合。因此,整合設計走向有效,難點在于如何在不同的文本當中,找到有效的教學資源,找到主要的教學路徑,在整合當中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1.基于學習力,能力分層
在整合學習當中,需要讓每個學生都過一種有意義的語文學習生活。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就是要把握住整合教學內容當中的關鍵學習要素,對學習要素進行上位知識與下位知識的分解,從中找出符合不同學習能力學生進行探究的問題,將教師的“教”轉變?yōu)閷W生的“學”。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整合教學中,基礎學習內容是理解字詞,通過閱讀課文,掌握四篇文本的主要內容,嘗試運用批注的方法進行學習;進階學習內容是聯(lián)系課文內容,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字詞并運用字詞,在快速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掌握四篇文本的主要內容,學習運用批注的方法,寫下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并交流;延學學習內容則是熟練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出文中的主旨句,關鍵句,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進行賞析,將批注內容進行展示。當學習有了分層后,就能夠滿足不同學習力的學習需要,并且在分享交流中,獲得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2.目標細致化,閱讀增效
單元組合教學當中目標的細化,就是要從知識與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本單元教學目標。這里的目標,既要需要符合本單元的文本內容,也要符合同“統(tǒng)編版”教材對每單元學習功能的定位。這里的目標是可視的,可操作的,也是可以檢測的。做好目標的細化,教師就需要走入文本的深處,對文本實現(xiàn)精準描述,同時還要領會編者意圖。有效閱讀是單元整合學習的方法之一,幾篇文本放在一起,運用哪一種閱讀方式非常重要。
3.借助學習單,合作學習
當多篇文本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學習內容大大變多,如果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去學習,則很難在課堂上解決教師預設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編印學習單。整合教學中的學習單一般有課前預習單,課堂導學單,課后練習單組成?!叭龁巍焙弦唬δ苡指鞑幌嗤?。課前預習單主要是從單元整體入手,可以是字詞的積累,課文的初讀,人物的初步感知,自己疑惑地方的記錄;課堂導學單則是對整合內容進行抽取,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學習中及時記錄學習所得;課后練習單則是對單元學習內容的集中鞏固。通過“三單”,既有學生的個體學習,如預習與練習,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如導學的過程,一般就是小組合作交流進行學習的過程。當然,單元整合下語文教學,課型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組合形式,不同的組合內容,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
總之,“統(tǒng)編版”中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明確“整合”的學習內容,優(yōu)化學習的方式,找到達到單元整體學習內容的路徑與策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主體地位,實現(xiàn)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潔. “讀”“寫”整合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教育研究,2019(06):32-33.
[2] 陳燕. 項目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整合的策略探究[J]. 教育,2019(03):32-35.
[3] 陳玉軍.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18(04):52-53.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知識結構的四步讀寫整合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號:B-b/2018/02/99)的階段性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