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峰
紫砂壺是中國陶瓷藝術中一件十分重要也獨特的產(chǎn)品,從紫砂壺誕生,距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紫砂壺的魅力并沒有因物質的發(fā)展而褪色,相反在當代這個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社會,得益于其作為優(yōu)秀的文化載體,紫砂壺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在市場化的博弈中脫穎而出,從紫砂上游的原料制作,到下游的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銷售,整個紫砂行業(yè)都散發(fā)著一股蓬勃的活力,而這種活力的源頭,就在于中國優(yōu)質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骨子里總是有一種對文化的憧憬,自古以來,上至君王,下到黎庶,無不以有文化為榮,這跟當代中國人追求學歷和文憑有些相似,卻又不盡相同,其中蘊含了強大的魅力與價值,是中華民族能夠傳承發(fā)展的一大基石。紫砂壺發(fā)展至今,已然不單單是一種優(yōu)良的茶具,更是中國古典文化中對于精神美的集合,這就是紫砂藝術文化能夠保持長久深遠影響力的強大動力。
紫砂“德鐘壺”的本意就源自于中國人骨子里對道德的追求,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中,對于有崇高道德的人統(tǒng)統(tǒng)會被尊稱為“圣賢”,而一個人的一生,倘若視圣賢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常恭醒,那么就有很大的希望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無論歷經(jīng)多少時光,都永不會褪色?!暗络妷亍边@一壺式,內核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道德,另外就是能夠傳音繚繞的古鐘。正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鐘的聲音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代人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才能聆聽端音,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是聽不到的?!暗络姟钡脑煨蛶в泄喷姷囊馕叮诓鑹氐慕Y構當中,輾轉騰挪,硬生生地傳出音的意味,所以制作“德鐘壺”的要點就在于建立以工藝為重點的形,以內涵為重點的韻,兩者之間形成相互連通的關系,整體挺、整、神、完,為情感提供文化聯(lián)想的物質基礎。
首先說形,“德鐘”的造型寬和俊秀,其寬闊的壺身,就如同一個魁梧之人的肩膀,雄渾挺立,就有一種天然的氣質。其中“鐘”的意味就發(fā)揮著絕大的效果。在中國古代,鐘是非常重要的禮樂之器,祭祀是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根本大事,正所謂“國之大事,在戎在祀?!痹谥卮蟮涠Y中使用的器物,無不天然地便帶有一股莊重森嚴之氣,繚繞的鐘聲則在原本禮器外形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種無形的莊重,那便是聲音,“德鐘壺”的體態(tài)不是單純的硬,它沒有非常急切徹底的線面轉折,從壺鈕到壺底,線條是柔和的,但其中的走勢卻是堅定的,這就與傳統(tǒng)古鐘的外形線條走式非常相似,線條從上至下,穩(wěn)定地向外拓展,并在特定的時刻停止,絕不會逾越一步,是非??酥频?,同時也是高度沉穩(wěn)的線面走勢。
其次,“德鐘壺”是相當厚重的造型,其壺面并不追求鼓,而是追求一種厚實感,并借用這種感覺引申出重量的內涵。由于最初的古鐘都由青銅鑄造,其重量基類佛寺,是相當沉重的,后世宗廟佛寺也常常會置一口碩大的老鐘,用以鎮(zhèn)壓山門,傳達重要訊息,所以這種沉重還包含有意蘊上的沉重,這是一件有用之器,重要之器。
最后,就是“德鐘壺”制作鐘的內涵部分,一個人的德行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它沉甸甸地壓在內心深處,在某些時候可以堅定立場,拒絕誘惑;在某些時候可以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更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定海神針、不動如山的精神效果,“德鐘壺”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核,正是這樣一份沉重。同時,道德不是保護,它不會讓一個人瞻前顧后,它是一種順暢、正直的情感,所以茶壺上并不曲折,它的線條連續(xù)而貫通,它的出水爽利而干脆,握著它的時候,內心仿佛有一種信心,那就是道德的支撐,這足以引人自省,點明人心。
結語:紫砂經(jīng)典壺式的傳承,其實是一種精神意念的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能夠歷經(jīng)幾千年,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就在于這種精神上的傳承相繼,每一代人都能從前人的智慧中總結出自身所需要的,每一代人也都在這種傳承中,將文化留給下一代,道德之心,道德之性就蘊含在做壺的奧秘之中,想要做好“德鐘”就需要先理解道德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