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
摘 要: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學會求知、學會生存的重要條件。本文對隨遷子女學校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進行探析,旨在闡述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對提高隨遷子女學校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隨遷子女; 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005-002
一、背景
我校地處城鄉(xiāng)接合地區(qū),是一所建校不到兩年的公辦學校,95%以上的學生是隨遷子女。隨遷子女來自全國各地,水平參差不齊,習慣差、基礎弱,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屬于留守兒童,在農村接受的教育相對比較落后,部分學生在小學中途轉入本地的民工子弟學校,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家長忙于生計而忽視了對隨遷子女的監(jiān)督和教育,加上孩子的貪玩天性,所以這部分隨遷子女存在學習不系統(tǒng)、自主學習習慣沒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低下的問題。
二、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思考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基本內容,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不斷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學會求知、學會生存的重要條件。在初中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主要是要求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夯實基礎?!癟o teach one how to fish rather than just giving one a fish.”
課程改革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英語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在日常課堂教學當中,減少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加大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讓學生依照自身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使課堂成為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進而提高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思維能動性。(教育部2011)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互助學習。
中學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實用性強,有著學不完的知識,僅單詞就數(shù)以萬計,且不斷衍生。審視我們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英語教學中長期使用“滿堂灌”“滿堂問”,教師占用了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將語言知識點點滴滴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則被動地聽、記、背及做大量反復的練習。就拿我校而言,生源較差,絕大部分學生不會自主學習,長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從來不會主動的去消化、吸收,反復練習、講解都不懂。這樣的語言教學方法使學生長期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率往往不高。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p>
我們必須提倡新的學習方式,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格遵循“以學生為發(fā)展目標”的原則,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生能力視為英語課的靈魂,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英語自主學習的含義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自主學習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學習活動的監(jiān)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節(jié)、修正和控制。
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積極的、自主的。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四、英語自主學習的特征
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品質。如果說主動性表現(xiàn)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則表現(xiàn)為我能學。每個學生都有相當?shù)臐撛诘暮同F(xiàn)在的獨立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每個學生同時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xiàn)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fā)展自身主體性的過程。
五、英語自主學習的指導思想
英語自主學習的指導思想:通過發(fā)揮英語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主張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辯證統(tǒng)一,改變傳統(tǒng)的主導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的新型的主導觀,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小組集體合作學習放在英語教學的中心位置。
六、英語自主學習的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力求每個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都有機會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都具備巨大的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2.和諧的師生關系原則: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建立起新型的、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它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的作用既是主導,又具有輔助性;學生是主體,具有自主性,應當樹立平等的師生觀、主導觀.教師信任并尊重學生,理解并支持學生,啟發(fā)并鼓勵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學習英語創(chuàng)設培養(yǎng)主體意識的最佳情境。
3.活動性原則:英語教師要努力研究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方式,盡力讓學生處于主體激活的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對學生最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使之成為學生樂意追求的學習形式.
4.多樣性原則:改變千篇一律的、枯燥的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小組活動方式,多向交流互動,滲透主體意識。
七、隨遷子女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途徑
1.音標教學,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意識
音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當中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我校隨遷子女學生幾乎沒有學過語音知識,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往往都是跟著老師念,并不懂看音標,只是機械的記憶,不能把音形聯(lián)系起來,所以很容易忘記,相當一部分學生甚至注上漢字讀音。一段時間后,隨著所學單詞的增多,讀不準、記不清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很多學生因為不會拼讀單詞而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信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學生單詞讀不準,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根據(jù)隨遷子女學校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在七年級期初銜接教學時,進行音標教學的初步實驗。學習音標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自己拼讀單詞,做到聽音能寫,見形能讀,讓他們活學活用。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氛圍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心理學指出,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發(fā)動者和鼓舞者。為了營造學生自主參與、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在每節(jié)課中英語教師應努力做到:把微笑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帶進課堂,努力采用新穎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這樣能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自信心和主體意識,達到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斷提高克服各種困難障礙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教學的主體,強調對語言規(guī)則的解釋、理解和反復操練,而忽視讓學生自己到語言實踐中接觸、運用和歸納語言規(guī)則。在自主性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選擇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真實性的語言教學材料,給學生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并以任務為中心,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并在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囊龑?、幫助和鼓勵。比如,我們在新授每個單元的Speak up部分時,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成幾個小組并且確定好一個討論的話題,按照書上的對話展開有效的討論,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室內四下走動,必要時幫助學生解決部分難點,逐步打造英語自主學習的課堂。
同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測學情,注意學生間的層次差異與課堂提問技巧,鼓勵學生主動、踴躍、大膽發(fā)言,巧妙地化難為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3.重視學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視學法指導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
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并非是無目的的“放羊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要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真有所獲,提高能力,教師應具有更精湛的教學藝術,合理引導,及時點撥,激發(fā)思維,確保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啟思導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推動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最終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記住“方法的掌握比具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須在主體性實踐中實現(xiàn)”。因此,英語教師必須把教學的重點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轉移到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來,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英語教學方式,也為了更有效的貫徹并落實“五嚴”,同時,也結合我校的基本實情:我校絕大部分學生住宿,在校的自修時間就比較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法。為了落實“五嚴”,更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本學期期初起,我校要求各個學科開始試著編寫并使用導學案。所謂導學案,就是老師設計一種輔助和引導學生預習和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案,使學生通過借助導學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達到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目的。導學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鞏固這三個部分。在上新課前,要求學生先做好導學案上的預習部分,從預習抓起,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的預習和自學能力,逐步由被動轉向主動。因為,預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指導學生有序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課中、課后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應用新學知識。課前主動預習新課,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利于上課專心聽講,解決問題,也使課堂上有時間進行各種練習活動,如知識點專項訓練、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練習,使語言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言語技能。在上課前兩三分鐘,老師在班內巡視一圈,檢查預習情況,表揚預習好的同學,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學,堅持下去,同學們就會形成習慣。
一位英國心理學家曾說過,Tell me and Ill forget.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多參加語言實踐,以確保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總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外語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睂W生只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學生自然也會樂于學習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學會求知、學會生存的重要條件。
隨遷子女學校雖然學生習慣差、基礎弱,但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學習潛能。個體差異是事實,然而培養(yǎng)隨遷子女自主學習能力是彌補他們學習差異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們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增強主體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走進教學的全過程,盡量讓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操作。不斷摸索提高隨遷子女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使隨遷子女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幫助他們真正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胡春洞.英語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3]顧明遠.新課程教師課堂技能指導[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4]夏慧賢.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5]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育語言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