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電視臺在我國傳統(tǒng)媒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然而,受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和沖擊,傳統(tǒng)廣播電視臺的發(fā)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新聞采訪藝術對提高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效率起著關鍵性作用。本文對新時期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工作正在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分析,同時對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幾大要素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便推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時期 新聞記者 采訪藝術 提升 要點
新時代的新聞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保障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同時更是拓寬了社會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為了確保傳統(tǒng)廣播電視傳媒的發(fā)展與時俱進,要求新聞媒體記者快速獲取新聞信息,并能夠在媒體領域搶先一步發(fā)布,從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為此,新聞媒體記者除了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之外,還需要加強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洞察能力和篩選能力,以便提升自身的采訪藝術,挖掘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而提高業(yè)內的競爭力。
一、新時期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市場競爭形勢愈加嚴峻
廣播電視臺在我國傳統(tǒng)媒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內容豐富多姿,涉足領域廣泛,加上超高的播放量可以滿足觀眾不同的信息需求。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電視機從原本的遙不可及,變?yōu)槿藗兩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各大電視臺為了給人們提供多姿多彩的信息內容,可謂是絞盡腦汁,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電視節(jié)目形式和內容,以便獲得更高的收視率,電視臺收視率的提升成為媒體領域中的競爭目標。然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除了通過收音機和電視機等新聞媒體之外,還可以通過微博、論壇等新媒體平臺獲得所需的信息內容,使得傳統(tǒng)廣播電視臺的發(fā)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在新時期背景下,由于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的趨勢,如何在新媒體沖擊下仍然保持可觀的收視率,是當前各家電視新聞記者重點關注的問題。[1]
(二)新聞信息量驟增
新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非常龐大的信息量,隨著新媒體不斷地發(fā)展,涌現(xiàn)出各類信息平臺,從而實現(xiàn)新聞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信息內容不僅更加全面具體,而且相較于以往傳統(tǒng)媒體,傳播速度得到了質的突破。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能成為傳遞和發(fā)布新聞信息的主導者。不僅如此,新媒體時代還具有另外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新聞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真實性,以至于廣大新聞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新鮮度和真實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當代廣播電視傳媒的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除了加強新聞信息的采訪效率,還需要加強新聞信息內容的采訪質量。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是當代廣播電視傳媒新聞記者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2]
(三)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眾所周知,新時代的新聞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保障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實效性,為受眾開放全面、真實的新聞視角,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超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新聞媒體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部分新聞媒體為了博得群眾眼球,獲得更高的收視率,不惜在新聞信息內容中造假,如此一來,致使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看法和輿論產(chǎn)生偏歧,更不利于新聞事件背后本質的傳播。提高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當代新聞媒體記者面臨的新課題,是保障新聞信息高效傳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二、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
(一)加強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廣播電視臺新聞媒體記者要想確保新聞采訪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采訪前的工作是否準備充分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由于新聞采訪是一項專業(yè)性極強的工作,容不得半分差池,只有將準備工作做到極致,才能在采訪過程中面對突發(fā)狀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那么,新聞媒體記者應該如何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呢?首先,明確采訪目的。對受訪對象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根據(jù)受訪對象的性格特點和個人社會履歷,精心地設計相關的采訪內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緩解采訪對象緊張的情緒,調節(jié)采訪過程中的氣氛,使受訪對象有種被尊重的感覺,從而更好地配合新聞媒體記者的采訪工作。同時還可以避免采訪過程中發(fā)生冷場,導致現(xiàn)場所有人員陷入尷尬境地。其次,明晰采訪提綱。由于受時間的限制,采訪內容必須精簡,以便突顯新聞事件的重點。這就要求新聞媒體記者明晰采訪提綱,將采訪內容的順序加以梳理,做到信息主次分明,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挖掘實質性高的新聞素材。明晰采訪提綱對新聞媒體記者開展新聞采訪活動有兩個益處,一方面有助于新聞媒體記者更好地把控采訪時間;另一方面則是清晰新聞媒體記者的采訪思路,盡量避免采訪過程中有突發(fā)狀況發(fā)生。[3]
(二)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
除了經(jīng)常需要面對鏡頭的娛樂明星之外,大多數(shù)普通群眾都是第一次面對新聞鏡頭,難免會產(chǎn)生緊張的情緒,以至于說話磕磕絆絆,語無倫次。新聞媒體記者和受訪對象都是第一次和對方接觸,為了避免采訪過程中發(fā)生尷尬,新聞媒體記者需要事先了解受訪對象的性格特點,在采訪過程中要時時觀察受訪對象的心理變化。站在受訪對象的角度,致力于營造一個良好、歡快的采訪氛圍,以便緩解受訪對象的緊張情緒,從而拉近彼此間的情感距離。促使受訪對象以自然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當前的新聞采訪,進一步提高新聞的親和性。在實際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新聞媒體記者可以采用迂回手段,應用一些較為親切又不失體統(tǒng)的稱呼來稱呼對方,然后切入與之相關的采訪話題,使其完全放下心里戒備,緊緊追隨著新聞媒體記者的引導,由淺至深地回答相關新聞事件的問題。[4]
(三)加強語言提問的技巧
眾所周知,靈巧地運用語言不僅可以體現(xiàn)個人的情商,而且還能夠發(fā)揮出很強的代入感,尤其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由于新聞媒體記者與受訪對象都是第一次接觸對方,同時受訪對象缺乏被采訪經(jīng)驗,如果新聞媒體記者缺乏語言運用的技巧,很容易使受訪對象產(chǎn)生反感。還有一部分新聞媒體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常常以能者自居的姿態(tài)拉開與受訪對象的社會地位,甚至以咄咄逼人的語氣詢問對方,致使對方產(chǎn)生厭惡感,導致記者無法從受訪對象的身上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不利于新聞采訪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因此,新聞媒體記者需要事先理清自身的采訪思路,明確采訪信息內容,以從容平和的心態(tài)向受訪對象詢問自己想要獲取的新聞信息。在實際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一定要靈巧地運用語言,盡量以通俗而又不失文雅的語言表達,不可故弄玄虛,以免使受訪對象產(chǎn)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從而不愿全力配合采訪工作。除此之外,新聞媒體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還需注重提問方式。這是因為在整個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新聞媒體記者提問,被采訪對象如實回答,之后從受訪對象的回答中提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因此,新聞媒體記者的提問方式直接影響著整個新聞采訪活動的最終效果。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恰當?shù)奶釂柗绞娇梢允共稍L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促使受訪對象專心致志地投入到采訪當中。記者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采訪情況,適當?shù)卦鎏硪恍┚徑獠稍L緊張氛圍的話題,消除受訪對象的緊張情緒,而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新聞媒體記者具備超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之上。同時為了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和效果,新聞媒體記者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使新聞內容別具一格,從而增強新聞事件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進而獲得更高的收視率。[5]
(四)找準新聞采訪內容的重點和疑點
在新時期背景下,真實性和實效性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需要具備的重點要素,這就需要新聞媒體記者對新聞信息具備超強的嗅覺,以便快速挖掘新聞信息中的重點和疑點。眾所周知,往往具有價值意義的信息都會潛藏在新聞事件的細節(jié)之中,新聞媒體記者只有具備超強的洞察力和敏感性,才能將其挖掘出來,以便掌握新聞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只有在掌握新聞信息重點和疑點的情況下,才能夠從容應對采訪過程中突發(fā)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新聞采訪的效果。與之相反,一旦未能及時抓中采訪重點,就會被別人搶占先機,錯失第一手資料,更會大大增加廣播電視臺新聞采訪的成本。因此,新聞媒體記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對新聞信息敏感性,快人一步掌握獨家新聞信息。
(五)學會傾聽
新聞媒體記者除了掌握提問技巧之外,還需具備傾聽能力,提問可以使其獲得更多、更有用的新聞信息,然而這些需要建立在懂得傾聽的基礎上。懂得傾聽是對受訪對象最好的尊重方式,同時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認真傾聽還可以幫助新聞媒體記者整理獲取的信息,使采訪思路更加清晰,從而增強新聞采訪工作的質量和效果。[6]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傳統(tǒng)廣播電視臺新聞媒體的發(fā)展每況愈下,為了突破當前發(fā)展的瓶頸,實現(xiàn)與時俱進,提升新聞采訪藝術至關重要。這需要新聞媒體記者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便提高新聞采訪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滿足社會大眾不同的新聞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馬林飛.新形勢下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記者觀察, 2020(3):74.
[2]宋貝琲.新時期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提升的對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18):164-166.
[3]謝忠余.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記者搖籃, 2019,579(3):41-42.
[4]郝娜.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J].記者搖籃,2020,590(2):75-76.
[5]楊天懿,余院生.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01):117.
[6]張瑩瑩.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探究[J].傳播力研究, 2019,064(16):120.
(作者簡介:丁一桐,男,本科在讀,三峽大學,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