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桂紅 王道軍 馬朝峰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中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內(nèi)膜癌和子宮頸癌,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多項研究證實與年齡、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guān)[1-2]。卵巢癌起病較隱匿,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約7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中晚期,以鉑類藥物為主的同步放化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3-5]。但是,部分卵巢癌患者由于耐藥性、嚴重不良反應等,不能順利完成治療,導致化療效果不理想,預后較差。氨磷汀是1種廣譜細胞保護劑,可以保護正常器官、組織不受化療、放療的影響,而對腫瘤組織則不具備保護作用[6-7]。目前,氨磷汀在卵巢癌患者放化療中應用的報道較少,本研究討論了氨磷汀聯(lián)合化療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預后的影響。
選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120例卵巢癌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實驗組60例,年齡40~68歲,平均(54.94±5.23)歲;FIGO分期:Ⅱ期28例、Ⅲ期20例、Ⅳ期12例。對照組60例,年齡42~70歲,平均(55.32±6.68)歲;FIGO分期:Ⅱ期30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經(jīng)細胞學及組織學病理確診為卵巢癌患者;②FIGO分期:Ⅱ~Ⅳ期;③既往未接受過卵巢癌化療、放療治療,生存期>3個月;④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急性、慢性感染或出血傾向者;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傳染病等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者;⑥合并精神疾病、溝通困難者。
2組患者均在治療過程中進行抑酸、保肝和抗感染等常規(guī)處理。對照組:采取紫杉醇+卡鉑化療治療,d1、d8、d15,紫杉醇80 mg/m2靜脈滴注,卡鉑AUC 5~6靜脈滴注,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化療3個周期。實驗組:d1、d8、d15,紫杉醇+卡鉑化療劑量同對照組;在服用5-羥色胺阻滯劑等止吐藥物后、化療開始前30 min,將250~400 mg/m2氨磷汀+50 ml生理鹽水在15 min靜脈滴注完畢,調(diào)整患者體位并給予心電監(jiān)護,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化療3個周期。治療結(jié)束進行影像學檢查,并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①臨床療效?;熐昂突熃Y(jié)束后2周,進行CT檢查,按照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8],完全緩解(CR):可見病灶消失,至少持續(xù)4周以上掃描無異常;部分緩解(PR):腫瘤最大直徑縮和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減小≥50%;疾病穩(wěn)定(SD):腫瘤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減小<50%,增大<25%;疾病進展(PD):1個或多個病灶的腫瘤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增大≥25%。疾病控制率=(CR+PR+SD)/總?cè)藬?shù)×100%;②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采集化療前后患者靜脈血5 ml,取3 ml 6 h內(nèi)進行染色處理,使用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F(xiàn)ACScomp軟件檢查儀器靈敏度并設置實驗條件,利用MultiSET軟件對輔助/誘導T淋巴細胞(CD4+)、抑制/細胞毒T淋巴細胞(CD8+)進行絕對計數(shù)分析,計算兩者在T淋巴細胞中的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③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前、治療結(jié)束后分別取入組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利用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血清腺癌相關(guān)抗原(CA153)、卵巢癌相關(guān)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試劑盒由日本日立公司提供;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根據(jù)通用毒性標準,將不良反應分為0~Ⅳ級,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異常、疲乏、骨髓抑制、周圍神經(jīng)毒性反應等;⑤預后情況。對2組患者通過門診和電話隨訪1年,隨訪率為100%。統(tǒng)計2組1年生存率。
化療結(jié)束后,實驗組疾病控制率為91.67%(55/60),高于對照組的83.33%(50/6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05,P=0.168),見表1。
表1 2組近期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2組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CD8+水平高于治療前;其中,實驗組的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對比
治療前,2組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A153、CA125和CE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其中,實驗組血清CE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2組骨髓抑制、周圍神經(jīng)毒性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異常、疲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例,%)
實驗組1年生存率為80.00%(48/60),高于對照組75.00%(45/6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30,P=0.512)。
中晚期卵巢癌的一線化療藥物包括紫杉醇和鉑類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骨髓抑制、肝腎臟毒性、神經(jīng)毒性、過敏反應都是常見的不良反應,而一般較長期的化療過程也會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導致其并發(fā)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化療的效果[9]。因此,應該重視對化療患者健康器官、組織的保護。一項前瞻性研究比較了mFOLFOX6化療、化療聯(lián)合氨磷汀對消化道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氨磷汀可以降低血液不良反應、神經(jīng)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10]。姚藝瑋等[11]的研究認為化療前使用氨磷汀,可減少化療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害。
目前,氨磷汀在卵巢癌患者的治療中應用較少,本研究中,2組的疾病控制率相當,說明氨磷汀不會影響卵巢癌患者紫杉醇+卡鉑化療治療的效果。血清腫瘤標志物在癌癥的早期診斷、化療療效評估、預后預測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其中CEA為廣譜腫瘤標志物,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的診斷,CA125是判斷卵巢癌患者的預后的主要指標之一[12-13]。本研究中,化療治療后3種標志物水平均有所降低,實驗組血清CEA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氨磷汀可以降低患者體內(nèi)CEA水平,推測是因為氨磷汀保護機體正常細胞、減少化療不良反應,有助于化療過程的順利進行。T淋巴細胞亞群是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CD3+、CD4+、CD8+組成,CD4+T淋巴細胞可誘導和輔助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發(fā)展成熟,同時增強B淋巴細胞的抗體,CD8+通過自身及抑制因子的作用,抑制抗體的形成,可負向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因此CD4+/CD8+水平可以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狀態(tài)[14-15]。本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后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氨磷汀的化療治療對卵巢癌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影響更小,這可能與氨磷汀的細胞保護作用相關(guān),具體可能通過以下途徑進行:①WR-1065的自由巰基與鉑類藥物的活性代謝產(chǎn)物相結(jié)合,減少細胞毒性;②去除體內(nèi)自由基;③預防細胞凋亡,保護健康細胞的正常功能。通過對患者化療不良反應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出現(xiàn)Ⅰ~Ⅳ級骨髓抑制、周圍神經(jīng)不良反應的幾率更小,與魏曉晨[16]和張蕾[17]等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提示化療治療聯(lián)合氨磷汀,可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適應性,減少骨髓抑制、周圍神經(jīng)毒性反應的發(fā)生。本研究,2組1年生存率比較無差異,可能與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有關(guān),有待繼續(xù)延長隨訪時間,討論多氨磷汀聯(lián)合化療治療對卵巢癌患者中遠期預后的影響。
綜上所述,氨磷汀作為1種生物保護劑,聯(lián)合化療可減少卵巢癌患者骨髓抑制、周圍神經(jīng)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顯著改善腫瘤標志物、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