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杰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蒙醫(y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實驗室常見的問題之一為標本溶血,具體指的是在因為某種原因而導致紅細胞破裂后,促使血清中滲入了部分紅細胞物質,進而導致樣品呈現紅色現象,尤其是白細胞或血小板等物質,一旦遭到侵蝕,就會促使細胞內的成分迅速釋放,繼而影響血漿里的含量平衡,會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干擾[1]。在臨床實驗室中,誤差來源的主要源頭就是標本溶血,是導致標本拒收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標本溶血一旦發(fā)生,很容易給出錯誤的結果報告,最后不得不重新進行血液標本采集,不僅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又造成醫(yī)院人力和物力的損失。我院為探討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60例的健康體檢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24~50歲,平均(35.25±5.35)歲。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5~50歲,平均(35.16±5.4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所有健康體檢者都需要保持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血液標本,分別置于兩批真空試管中,每根試管保持在2.5 mL,觀察組的試管實施人工處理,對照組試管不進行人工處理。兩組均實施離心處理,持續(xù)時間為15 min,轉速保持在3000 r/s,保留血清和待測結果。應用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生化指標檢驗情況。
比較兩組生化指標檢驗結果:TC(總膽固醇)、Cr(肌酐)、TP(總蛋白)、TG(甘油三酯)、UA(尿酸)、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B(白蛋白)、UREA(尿素)、TBIL(總膽紅素)。
觀察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UA、TP、ALT、AST、ALB、UREA 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化檢驗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生化檢驗結果對比(±s)
TBIL(mmol/L)觀察組(n=30) 4.25±0.17 62.25±15.71 83.50±3.16 1.18±0.16 299.16±20.22 37.36±16.2841.18±19.20 42.66±3.34 5.16±0.38 10.34±2.46對照組(n=30) 4.85±0.56 76.00±15.01 77.00±2.85 1.56±0.15 280.31±21.36 30.18±17.11 33.11±17.36 39.16±3.21 5.82±0.52 12.75±3.40 t 5.615 3.466 8.366 9.490 3.510 1.665 5.940 4.138 5.613 3.145 P 0.000 0.001 0.000 0.000 0.001 0.101 0.000 0.000 0.001 0.003組別 TC(mmol/L)Cr(m/L)TP(g/L)TG(mmol/L)UA(mmol/L)ALT(U/L)AST(U/L)ALB(g/L)UREA(mmol/L)
標本溶血指的是紅細胞因為某種原因而導致破裂,促使細胞中溢出血紅蛋白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員沒有嫻熟的采血技術,采血流程缺乏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沒有按照合理的比例使用抗凝劑和實施冷存,標本沒有第一時間送檢等,這不但對于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造成重大影響,同時也促使誤診風險增加[2]。
在本次研究中,對我院30例健康體檢者的血液采集標本實施了人工干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觀察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UA、TP、ALT、AST、ALB、UREA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UA、TP、ALT、AST、ALB、UREA 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也就是說,紅細胞內部的AST和ALT含量與血漿內部含量對比,相對較高,一旦紅細胞被破壞,就會導致以上兩種物質滲入血清,即便只發(fā)生輕微溶血現象,也能夠增加出現假性結果的概率[3]。另外,大量釋放血紅蛋白例的球蛋白,會增加ALB和TP的含量,而影響測定結果的重要決定因素就在于血紅蛋白,這會促使結果增高。觀察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標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由于溶血現象產生,從而導致反應體系氧化劑大量消耗,進而加速溶解了部分紅細胞,并且,與此同時,由于溶血作用下,紅細胞的內部液體緩慢滲入血清內,進而促使其體積增加,并導致其濃度稀釋,原有部分的成分含量降低[4]。在生化檢驗結果中出現標本溶血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極大的誤差,為避免此種情況發(fā)生,應及時給予以下干預措施:(1)在采血時,醫(yī)護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有關血液標本操作流程規(guī)范進行操作,要密切注意止血帶的捆綁程度,是否松緊適度。(2)注射試管時,應緩慢推注血液,輕輕搖晃試管,充分混勻抗凝劑和血液,對其實施離心操作的時候,應該充分控制離心速度和水浴箱的溫度[5]。(3)當出現標本溶血現象時,能夠顯著觀察到可見光譜中部分波長光譜吸收增強,所以,在實施檢測的時候,需要采取雙波長對比檢測法,確保檢驗結果準確無誤。(4)組織操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全體實驗室成員必須參加該培訓,對于采血和標本溶血的知識應該著重學習,一旦發(fā)現標本溶血現象,應該盡快聯系有關科室,必要情況下,應重新采集血液標本[6]。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中發(fā)生標本溶血,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對于患者的機體狀態(tài)和病情情況無法及時反映,所以有關人員在臨床應用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重視其負面作用,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