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河北省遷西縣醫(yī)院,河北 遷西)
AF(房顫)就是心房顫動,屬于心律失常的一種,影響心房內(nèi)血流及心功能,還會誘發(fā)血栓形成而激發(fā)腦血管或肺部栓塞,有生命安全隱患[1]。多數(shù)房顫因心臟瓣膜病變所致,其中風濕性心臟病又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瓣膜病變高危因素[2]。對于伴有房顫的瓣膜病變者來說,單純置換瓣膜可能仍然難以達到理想的心律轉復效果,因此建議同期開展改良迷宮射頻消融手術治療來糾正心律失常。良迷宮射頻消融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房顫的重要手段,其轉復率約80%~90%?,F(xiàn)進一步分析我院50例心臟瓣膜病變合并房顫患者的資料,介紹如下。
選擇我院確診的50例瓣膜病變合并房顫患者,所有患者心功能均為Ⅲ級以上,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60 mm以上、心臟射血分數(shù)低于0.4,首次接受心臟手術治療,符合手術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先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對照組男女比例11:9,平均(55.8±1.7)歲;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17:13,平均(56.3±1.2)歲。另外兩組患者病變位置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為心臟瓣膜置換術,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經(jīng)胸骨正中切口,建立體外循環(huán),在主動脈根部或左右冠脈開口處灌注中度低體溫心肌保護液,充分顯露,實施瓣膜置換術。關閉左房,復溫,排氣,開放升主動脈。關閉右房,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再結束體外循環(huán),放置臨時起搏導線。觀察組選擇瓣膜置換術同時進行改良迷宮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在氣管插管全麻后,胸骨正中切口、低體溫體外循環(huán),先實施環(huán)繞左右靜脈開口順沿左右肺靜脈消融路線,后實施左上肺靜脈口順沿左心耳消融路線及左下肺靜脈口順沿二尖瓣環(huán)消融路線,也可以對患者同時進行右房內(nèi)冠脈靜脈竇順沿下腔靜脈消融路線,消融3~5次。結束消融后置換瓣膜、留置臨時起搏線。50例患者在完成手術治療后均常規(guī)抗凝、微量泵泵入胺碘酮30 mg/h,持續(xù)3 d??烧_M食后改為胺碘酮口服200 mg/次、3次/d,持續(xù)3個月。出現(xiàn)復發(fā)、房顫未消除的情況則繼續(xù)服用胺碘酮3個月。
①竇性心律轉復:術后復查動態(tài)心電圖1次/月,連續(xù)復查3次,無房顫則視為轉復;②記錄術前、術后3個月時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左房內(nèi)徑及射血分數(shù)。
①兩組竇性心律轉復率分別為86.67%、60.00%,組間相比(P<0.05);②術后觀察組LVEF、左房射血分數(shù)、左房內(nèi)徑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n(%),±s]
組別 例數(shù) 竇性心律轉復率(%)LVEF(%)術前 術后觀察組 30 26(86.67) 52.3±1.6 62.1±1.3對照組 20 12(60.00) 52.2±1.2 58.6±1.7 χ2/t 4.6784 0.2354 8.2400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左房內(nèi)徑(mm) 左房射血分數(shù)(%)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30 58.2±1.3 42.5±1.9 0.38±0.06 0.69±0.25對照組 20 58.9±1.1 50.3±1.6 0.37±0.07 0.45±0.17 t 1.9799 15.1179 0.5400 3.7482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器質性心臟病常伴有房顫情況,二尖瓣狹窄會增大左房后負荷、阻礙血流,與二尖瓣關閉不全所致的左室收縮期高峰血流沖擊而使得左房增大,這種結構變化又會引起左心房內(nèi)形成多個折返路徑,這些折返路徑相互作用而導致房顫持續(xù)[3]。房顫時心臟不能有效收縮而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心率,心室舒張末期被縮短,血液循環(huán)及心臟輸出量明顯下降,最終降低心功能[4]。另外,房顫者心房內(nèi)還極易出現(xiàn)附壁血栓而誘發(fā)體循環(huán)栓塞并發(fā)癥。
瓣膜置換術是瓣膜病變的治療手段,但其不能改善房顫癥狀,因此合并房顫者單純置換瓣膜并不能收到理想效果。房顫主要靠藥物治療來恢復竇性心率,而藥物又難以終止心房重構和電重構,也就不能消除房顫發(fā)生機制。因此建議在瓣膜置換術的同時采取手術治療房顫[5]。射頻消融原理在于以射頻能量來使得心房組織透壁性壞死、去除異位病灶、阻斷異常傳導線路,從而針對性治療興奮局灶和折返環(huán)路[6]。迷宮射頻消融手術中除了右房縱切、縫合之外,其他線路都是射頻消融,并心內(nèi)縫合左心耳,可以簡化流程、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風險。射頻消融對左房組織不可避免造成一定損傷,理論上影響左房功能,但實際上因射頻消融糾正了不規(guī)則心律和瓣膜病變,會改善左房功能[7-8]。
瓣膜病變合并房顫患者治療的目標在于改善心功能、提高竇性轉復率,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竇性轉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瓣膜病變合并房顫患者手術治療中同時應用改良迷宮射頻消融手術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改善左房功能,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