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川
摘要:應用FloTHERM對某車載電子模塊散熱方案進行熱分析,通過流場、溫度場分布論證了方案的熱設計可行性,結果表明初始方案可行且存在較大的設計余量;在滿足散熱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方案優(yōu)化,獲得了性價比更高的方案。
關鍵詞:FloTHERM,車載模塊,熱分析
0.引言
隨著新能源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及自動駕駛技術(Piloted Driving, PD)的發(fā)展,汽車電子設計面臨著提高系統(tǒng)性能及集成度、縮減重量和體積的要求,這些要求使得系統(tǒng)單位熱流密度值迅速增大,而汽車應用環(huán)境的復雜性[1] [2]和高可靠性要求對汽車電子熱性能提出更高的挑戰(zhàn)。一項對電子產品失效故障投票統(tǒng)計表明,包括高溫、水、機械振動、污染、供電、電磁兼容、輻射等因素中,高溫故障獲得投票最高[3],研究[4] [5]表明電子設備的故障率與溫度呈指數增長關系,因此熱分析成為汽車電子從概念設計階段就需要考慮的必要程序。在概念階段利用CFD仿真技術進行電子產品熱設計[6][7]已成為廣大熱設計工程師重要工作。
本文通過Simcenter FloTHERM對某車載模組的散熱特性進行CFD計算分析,在產品概念設計階段驗證設計方案能否在60℃的空間內穩(wěn)定工作,各元器件滿足其溫度限值要求。通過對模擬計算獲得的流場、溫度場進行分析,在滿足散熱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方案優(yōu)化,獲得更佳的性價比方案。
1 車載模組設備介紹
本文研究對象為某車規(guī)級計算平臺,結合深度學習感知技術,以便為高級別自動駕駛提供穩(wěn)定可靠的高性能感知系統(tǒng)。該模型包括3個主要的高算力計算模塊Module為主要熱源,中間通過7個風扇進行內部通風,系統(tǒng)的頂部設計兩個開口作為風道。設備模型如圖1-1所示,詳見補充材料。
2.仿真流程
2.1 仿真對象及簡化
根據流動傳熱分析需要,在設備進行仿真前,為獲得封閉的流體模型,對原始A1的CAD模型進行必要的簡化、轉換、縫補等工作,原始A1模型包含散熱模塊、7個風扇及其他模塊,模型簡化如圖1-1所示。主要包括如下簡化或假設:
外部箱體進出風口用了等效面積處理;
使用簡化PCB模型;
簡化了計算模組的邊角;
物理模型做如下假設:
對風扇給定固定流量,不考慮旋轉和P-Q曲線數據;
U9芯片按照最大功率計算。
2.3 仿真工況
參考溫度設置為60℃,基于1個標準大氣壓操作,氣體介質選擇為空氣,固定流量型的簡化風扇模型,80尺寸風扇流量為25cfm,120尺寸風扇流量為50cfm,風扇總流量為250cfm,各部件物性參數詳見補充材料。
網格設置中最小尺寸為0.01mm,最大尺寸為10mm,總網格數約為419萬,針對芯片、風扇等關鍵區(qū)域進行加密。采用全局所有部件絕大部分平均溫度為判定收斂標準。
在獲得A1方案數據后發(fā)現(xiàn)模型溫度余量較大,考慮成本和減重需要,提出方案優(yōu)化A2,具體如下:
風扇考慮旋轉和P-Q曲線數據,詳見補充材料;
使用紫銅替換為較為便宜的鋁材(導熱系數為201W/mK);
刪除原來外殼與紫銅裝配的導熱硅脂,保留芯片與鋁材的導熱硅脂;
其他設置與A1保持不變。
3.結果分析
3.1結果數據
A1方案模型各組件工作狀態(tài)溫度分布如表3-1所示,三個模型內的溫度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組件溫度分布在72.1℃到87.7℃之間,所有主要元器件都能滿足溫度極值要求,且最低有18.8℃的設計余量。A2方案所有主要元器件溫度分布在81℃到97℃之間,相對于A1模型,溫度升高,但是都能滿足溫度極值要求且最低有8.9℃的余量。
3.2 仿真云圖
模組表面溫度云圖如3-1所示,兩個方案3個組件表面溫度整體分布一致,U26、U27、U28、U29區(qū)域器件尺寸較小,其熱流密度較高,該區(qū)域溫度較高;兩個方案3個組件溫度最高器件溫差較低,A1方案Module2最高溫度U26較最低溫Module1高1.5℃,A2方案Module3最高溫U26較Module1高3.4℃,這是因為在考慮旋轉后,流經Module3的氣流沒有充分經過Module3的散熱器,如圖3-2。
流動跡線圖3-2表明,兩個方案流場基本符合設計預期,氣流主要路徑從右側進風口進風后流經Module3后,經過風扇流過Module1、Module2散熱器,然后從左側出風口排出,氣流經過風扇前流動結構基本相似,經過風扇后,流動變得復雜。若不考慮風扇旋轉,設備內流態(tài)較為簡單,反之,流場中有較多復雜漩渦結構。A2方案流體流經風扇前,在Module3處,考慮旋轉后氣流更多流經Module3的下表面,減少了流經上表面散熱器的流量,這就造成上述圖3-1中Module3的器件溫度較高;流經風扇后,在Module1和Module2處氣流因漩渦溫升更高。
3.3 成本分析
上述結果表明,兩個方案在溫度上都可以滿足溫度極值設計要求,改進后的模型A2既可以滿足器件溫度極值要求,又能夠降低成本(A1方案的13.7%)和重量(A1方案的44%),如表3-2所示。
4.總結
本文通過CFD技術對概念設計階段的車載模塊進行熱分析,獲得了設計方案詳細的溫度場、流場分布,結果表明該設計方案所有元器件可滿足溫度極值設計要求,最低有18.8℃的余量;通過進一步的方案優(yōu)化,在滿足散熱要求的前提下(最低有8.9℃的余量),獲得了一個性價比更高的方案(原方案成本的13.7%,原方案重量的44%),細化后方案的流場分析能夠也能協(xié)助溫度場的分析??傊?,概念階段的熱設計能夠協(xié)助汽車電子工程師進行散熱方案分析及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趙治國. 車載計算機環(huán)境適應性設計研究[D].中南大學,2010.
[2]徐浩. 車載多媒體主機的熱固耦合設計[D].蘇州大學,2019.
[3]J. Falck, C. Felgemacher, A. Rojko, M. Liserre, and P. Zacharias, “Reliability of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IEEE Ind. Electron. Mag., vol. 12, no. 2, pp. 24–35, 2018, doi: 10.1109/MIE.2018.2825481.
[4]楊林,周堯,喬衛(wèi)華.一種加固計算機熱設計開發(fā)[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8,31(01):102-103.
[5]電子設備熱設計及分析技術[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余建祖, 2008
[6]王長昌,杜廣群.基于FloTHERM的車載電氣設備風冷散熱器參數優(yōu)化設計[J].鐵道車輛,2019,57(04):17-20+1.
[7]楊林,周堯,喬衛(wèi)華.一種加固計算機熱設計開發(fā)[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8,31(01):102-103.
西門子工業(yè)軟件(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 楊浦區(qū) 2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