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雙 王歡
【摘要】目的: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方法:研究自醫(yī)院抽取30例患者檢驗報告出現(xiàn)誤差,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對其微生物檢驗報告及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對研究標本實施細菌培養(yǎng),使用K-B法進行藥敏實驗,觀察病原菌耐藥性。結果:在影響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檢驗人員自身素質,占比為14例(46.67%);占比第二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檢驗標本留取時間,占比為4例(13.33%)。在回歸性分析中,微生物質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檢驗人員自身素質、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這之中有革蘭陽性菌102株、革蘭陰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藥性結果判斷中,青霉素耐藥率最高38株(92.68%);紅霉素耐藥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藥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大腸桿菌:頭孢噻肟耐藥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為11株(47.83%)、頭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頭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藥率并列最高8株(38.10%),頭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結論:檢驗科微生物質量影響因素,在檢測過程中規(guī)范操作步驟,增加相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對病原菌使用耐藥性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擇選合理的抗菌藥物。
【關鍵詞】檢驗科;微生物檢驗;影響因素;病原菌;耐藥性
在臨床治療中,微生物檢驗是診斷感染疾病最有效、最準確方法之一,臨床微生物檢驗是感染性疾病診斷、治療的基礎,能夠快速順利察覺流行病學[1]。微生物檢驗通常有種類繁多、步驟及過程復雜繁瑣等缺點,且在檢測過程中質量實施檢驗的工作人員的素質也存在著差異,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2]。通常而言使用抗菌藥物耐受程度均為病菌的耐藥性,病原體產生了耐藥性后,抗菌藥物的藥效必定下降[3]。本次研究選取我院30例患者檢驗報告出現(xiàn)誤差,實施對研究標本實施細菌培養(yǎng),使用K-B法進行藥敏實驗,觀察病原菌耐藥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自醫(yī)院抽取30例患者檢驗報告出現(xiàn)誤差,時間段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對其微生物檢驗報告及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男17例,女13例,年齡24~81歲,平均年齡(52.5±4.65)歲。
1.2方法
將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的微生物檢驗報告及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在無菌條件下實施藥敏試驗,進行病原菌的分離、培養(yǎng)、鑒定。使用K-B是指擴散法對微生物的藥敏性實施檢測。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微生物檢驗工作質量有影響的因素
表1所示,在影響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檢驗人員自身素質,占比為14例(46.67%);占比第二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檢驗標本留取時間,占比為4例(13.33%)。
2.2影響因素的回歸性分析
表2所示,在回歸性分析中,微生物質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檢驗人員自身素質、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病原菌耐藥性結果
表3、4所示,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這之中有革蘭陽性菌102株、革蘭陰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藥性結果判斷中,青霉素耐藥率最高38株(92.68%);紅霉素耐藥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藥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大腸桿菌:頭孢噻肟耐藥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為11株(47.83%)、頭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頭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藥率并列最高8株(38.10%),頭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
3討論
影響微生物質量檢驗因素及對策:實際試驗中,微生物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首先,微生物檢驗方面需要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檢查員需要具備相關知識[4]。如果檢驗人員的相關知識、經(jīng)驗或判斷不充分,檢驗結果將不可避免地被影響。其次,標本因素:護理人員取樣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送入檢驗科,在送標本的途中易受感染;抽取標本后,處理過重或過輕時,測試結果影響標本的最終結果。如果患者在采集樣本前使用過抗生素,這可能會影響結果準確性。再則,操作因素:驗證人員必須準確確定測試結果,以確保后續(xù)測試程序順利進行,如果相關過程未按規(guī)定進行,則可能直接影響測試結果準確性。
應考慮到上述因素,即為確保微生物檢驗準確執(zhí)行,需要改進對檢查人員進行正確和適當操作微生物檢驗以及提高其知識和專業(yè)水平培訓[5]。在采樣階段,有必要根據(jù)采樣程序對常用微生物采樣方法進行精確描述,以避免應檢驗人員及操作等客觀原因影響標本質量。標本檢測環(huán)境有效監(jiān)控相關規(guī)定,在此期間,檢驗操作人員提高對規(guī)范操作意識,減少或消除違規(guī)行為發(fā)生概率,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6]。
微生物檢驗在傳染病治療中作用:病原菌在病原菌分析:隨著抗菌藥物研究發(fā)展,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逐漸降低,但在世界范圍內也存在病原菌耐藥性問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高度耐藥性。因此,臨床醫(yī)生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患者時,應積極采集標本,對病原體進行檢測,以確定患者疾病,從而為治療建立可靠依據(jù),提高治療療效和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影響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檢驗人員自身素質,占比為14例(46.67%);占比第二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檢驗標本留取時間,占比為4例(13.33%)。在回歸性分析中,微生物質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檢驗人員自身素質、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這之中有革蘭陽性菌102株、革蘭陰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藥性結果判斷中,青霉素耐藥率最高38株(92.68%);紅霉素耐藥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藥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判斷結果中,大腸桿菌:頭孢噻肟耐藥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為11株(47.83%)、頭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頭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藥率并列最高8株(38.10%),頭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結果表示: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檢驗質量至關重要,因為檢驗人員本身問題可能會導致檢驗過程中錯誤。為避免出現(xiàn)問題,必須加強對檢驗人員專業(yè)培訓,詳細講解微生物檢測、基本步驟和醫(yī)院相關規(guī)定的重要性,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正確執(zhí)行檢驗過程[7]。在微生物檢驗之前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醫(yī)務人員在取標本前解釋微生物檢驗意圖、方法和意義等,以確保患者遵守醫(yī)囑配合檢查。這能夠將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影響降到最低。護理人員在取好標本后盡快進行送往檢查。工作人員方面:從日常工作開始時,首先監(jiān)測試驗環(huán)境,加強設備評估,適當使用儀器,必須在試驗前進行評估,如果性能不理想,則不能用于微生物檢驗檢查。此外,微生物標本耐藥性大幅度降低抗生素臨床治療有效性[8,9]。
本研究結果顯示,從病人身上分離出個別病原體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治療分析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等藥物耐藥性較高,而阿莫西林、環(huán)丙沙星、頭孢噻污等藥品的耐藥性較低,說明:臨床上應選擇阿莫西林、環(huán)丙沙星、頭孢噻污等主要藥品。肺炎克雷伯菌對紅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等耐藥性相對較低。說明這些藥物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不同藥劑或藥劑耐藥性也可能存在重大差異。為加速患者癥狀改善,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病歷進行準確評估是提高治療效果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沙敏.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20,5(18):7-9.
[2]王義賀.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4(4):43-45.
[3]趙靜.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27):39-40.
[4]國顯紅.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14(23):196-197.
[5]李萍.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21):153-154.
[6]趙世祥.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34(20):135-136.
[7]洛丹婷.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4):237-238.
[8]任繼欣,吳連杰,周善榮.2018年某基層中醫(yī)院臨床分離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9,16(20):3036-3040.
[9]任繼欣,吳連杰,馮燕.某二甲中醫(yī)院2018年重癥監(jiān)護室臨床分離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9,16(15):22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