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行,徐寶琳
(景德鎮(zhèn)市第二人民醫(yī)院CT室,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隱匿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微型骨折類型,主要指患者骨折部位不明顯或骨折不徹底,好發(fā)于骨骼隱蔽部位及生理解剖結構較為復雜區(qū)域[1]。踝關節(jié)靈活性高,皮膚層薄,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出現隱匿性骨折。以往臨床多采用X線檢查骨折,但由于踝關節(jié)組織重疊,X線圖像清晰度不高,易出現漏診或誤診情況,延誤病情,導致患者預后較差[2]。隨著影像學的不斷發(fā)展,多層螺旋CT、磁共振成像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前者具有影像學清晰、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能通過三維重建技術顯像,探查隱匿性骨折情況;后者能良好分辨人體軟組織,判斷骨折部位和周圍組織的受傷情況,各具優(yōu)勢[3]。有研究[4]指出,磁共振成像診斷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效果較為理想,為進一步探究其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磁共振成像在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46.62±12.58)歲;骨折原因:高空墜落21例,運動致傷18例,交通事故受傷35例,打擊致傷16例。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存在踝關節(jié)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經X線檢查懷疑為隱匿性骨折者;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書同意書;③受傷時間≤7 d;④無磁共振成像、多層螺旋CT檢查禁忌。排除標準:①合并血管、神經病變者;②心、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③存在嚴重并發(fā)癥者。
1.2 方法 多層螺旋CT檢查:采用多層螺旋CT掃面儀(GE,型號:LightSpeed64)檢查患者踝關節(jié),圖像重建層厚3~5 mm,層厚0.625 mm,掃面時間9~15 s;進行冠狀面、矢狀面、斜面、軸位掃描,仔細探查患者的骨質連續(xù)情況。
磁共振成像檢查:采用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SIEMENS,型號:MAGNETOM Skyra3.0T)為患者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序列SE:T1WI中的TR為600 ms,TE為20 ms;T2WI中的TR為4 000 ms,TE為100 ms。序列SIIR:TR為200 ms,TE為90 ms。間距為0.3 cm,層厚為0.5 cm,矩陣為245×245,對患者的踝關節(jié)進行矢狀面、橫斷面、冠狀面等多方面掃描。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給予磁共振成像、多層螺旋CT檢查,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比較磁共振成像、多層螺旋CT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特異度、靈敏度、漏診率、誤診率、診斷符合率。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漏診率=假陰性/(真陽性+假陰性)×100%;誤診率=假陽性/(真陰性+假陽性)×100%;診斷符合率=(真陰性+真陽性)/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式疾病檢出率比較 9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證實,有87例診斷為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疾病檢出率為98.85%,高于多層螺旋CT檢查的90.80%(79/8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疾病檢出率比較[n(%)]
2.2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磁共振成像檢查中,真陰性2例,假陰性1例,真陽性86例,假陽性1例;多層螺旋CT檢查中,真陰性1例,假陰性9例,真陽性79例,假陽性1例,磁共振成像檢查特異度高于多層螺旋CT,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磁共振成像檢查靈敏度、診斷符合率均高于多層螺旋CT,漏診率低于多層螺旋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磁共振成像檢查誤診率低于多層螺旋CT,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不屬于急性損傷,通常骨折部位較深或隱蔽,因此,漏診率或誤診率較高,易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造成骨骼壞死或骨折不愈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5]。因此,尋找更有效的檢測與診斷方法對患者、臨床均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9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證實,有87例為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疾病檢出率98.85%,高于多層螺旋CT檢查的90.8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磁共振成像檢查靈敏度、診斷符合率均高于多層螺旋CT,而漏診率低于多層螺旋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磁共振成像檢測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的檢出率高,臨床診斷效果理想。踝關節(jié)是人體重要關節(jié),承受機體的全部重量,且生理結構較復雜,在外力作用下,易出現隱匿性骨折,臨床主要表現為骨小梁、骨皮質斷裂[6]。受踝關節(jié)不規(guī)則的骨骼和骨密度、韌帶、周邊軟組織等影響,骨折部位不易被發(fā)現。多層螺旋CT具有顯像清晰、空間分辨率高、無影像重疊、掃描速度快的特點,不僅能從任意角度、層面獲取分辨率高且一致的影像圖,還可行薄層掃描,多方位探查骨折部位,檢出率較高[7]。但該檢查方法對骨內骨折的成像不佳,臨床診斷中仍會出現漏診、誤診情況。磁共振成像能通過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掃描踝關節(jié),且掃描參數、序列多種多樣,不但能清晰顯示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部位,且可全面仔細地探查踝關節(jié)骨髓出血、韌帶或軟骨的損傷、軟組織水腫等情況,疾病檢出率高[8]。因踝關節(jié)出現隱匿性骨折后,通常會伴有細胞外液增多、骨髓水腫或肌腱組織損傷等現象,進而易將微小的骨折部位“掩埋”,磁共振成像對上述情況均有較高的靈敏度,且磁共振成像能清晰分辨軟組織。因此,通過該方法檢查,可準確、清楚地顯示踝關節(jié)的生理、骨骼結構和骨折部位,診斷準確率高[9]。孫巖等[10]研究指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顯示踝關節(jié)的骨質、缺損部位、韌帶、水腫組織、軟組織、骨骼線等,其序列、參數的高低信號還可判斷骨折部位的水腫情況等,且可檢測出微小、程度輕的骨折情況,疾病檢出率和準確性高,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誤診、漏診的發(fā)生,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磁共振成像檢查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不但能全面探查骨折周邊的軟組織、韌帶、水腫情況等,還可準確顯示微小的骨折病變,臨床診斷符合率高,能有效避免誤診、漏診情況,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