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芳,陳曉霞,黃桂燕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yī)院1.護理部;2.泌尿外科,廣東中山,528400)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人口老齡化席卷全球。2018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2.49億,占總人口17.9%。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見病,60歲以上發(fā)生率超過60%,80歲以上可達95.5%[1]。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是BPH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金標準”[2]。因術后禁食、高齡、臥床等原因,術后便秘發(fā)生率可達60%,前列腺電切術后前列腺窩和直腸臨近,術后用力排便可使腹內壓力增加,靜脈內壓力升高引起已經(jīng)止血的小靜脈重新開放,進而導致繼發(fā)性出血,對患者心理、生理產(chǎn)生嚴重影響[3-5]。宣教對便秘的預防起著及其重要作用。傳統(tǒng)宣教以簡單灌輸式教育為主,是單向信息傳遞模式,沒有對患者理解力和信息掌握程度實施及時評價和反饋。研究[6]顯示,接受宣教后部分患者會馬上遺忘其中40%~80%健康信息,且記住信息中接近50%是錯誤的。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宣教依從性差,如何有效落實預防便秘的措施值得探討。品管圈(QCC)活動是以改進質量為目的,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開展的小組活動[7]??剖矣?017年3月—10月開展了品管圈實踐活動,通過構建預防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宣教路徑,采用回授法進行健康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10月醫(yī)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QCC活動實施前48例患者為對照組,年齡61~81歲,平均(72.55±7.30)歲,前列腺體積(54.21±15.79)cm3,手術時間(58.15±5.54)min。QCC活動實施后48例患者為觀察組,年齡59~85歲,平均(70.55±8.40)歲,前列腺體積(55.21±16.79)cm3,手術時間(57.48±6.35)min?;颊呒{入標準:智力正常,能準確表達語言,均未并存嚴重心、肺、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均為良性前列腺增生?;颊呋蚣覍倌苷_領會護士語言及表達自己想法,自愿參加,排除因器質性疾病或藥物所致便秘。2組年齡、文化程度、前列腺體積、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成立品管圈
按照“自愿參加、關心患者”的原則,由10名護士組成品管圈。選出圈長1名,輔導員1名,投票決定圈名和圈徽,圈名為“泌愛圈”。
1.2.2 選定主題
分析專科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采用頭腦風暴法和評價法進行主題評價,采用“5、3、1標準”選主題,選定主題“降低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發(fā)生率”。
1.2.2.1 主題說明: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是指患者自覺腹脹不適,有便意,術后72 h內不排便或排便時出現(xiàn)排便困難、排便費力、排便不暢。
1.2.2.2 衡量指標的定義及計算公式:①便秘定義: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卻排便困難,常表現(xiàn)為便意、排便次數(shù)減少、排便困難、費力、排便不暢,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5]。②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判定標準:患者自覺腹脹不適,有便意,術后72 h內不排便或排便時出現(xiàn)排便困難、排便費力、排便不暢[6]。③便秘發(fā)生率=監(jiān)測期間行前列腺電切術后發(fā)生便秘的患者人數(shù)/監(jiān)測期間行前列腺電切術的患者總數(shù)
1.2.3 根據(jù)計劃擬定甘特圖
本圈活動計劃進度表用甘特表:選定主題、擬定活動計劃;設計前列腺電切術后發(fā)生便秘原因調查表進行現(xiàn)況調查、設定目標、分析原因、擬定對策、對策實施;鞏固措施使其標準化(制定標準)、研討與改進。
1.2.4 現(xiàn)狀調查
通過查閱文獻、了解現(xiàn)狀、圈員討論確定影響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發(fā)生便秘因素,制定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因素現(xiàn)狀調查表。初步分析原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自身與環(huán)境因素:老年體弱;不習慣床上排便;不適應環(huán)境,依從性差。②護理因素:宣教效果不佳;未落實。③治療因素:術前未灌腸;術前未使用通便藥;術后未使用通便藥;術后使用解痙鎮(zhèn)痛藥。④術后飲食因素:進食少;水分不足;膳食中缺乏纖維素。
48例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中有33例術后發(fā)生便秘,發(fā)生率為68.75%。采用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因素現(xiàn)狀調查表調查原因,按照影響因素出現(xiàn)頻次排序,分別是:活動少33次、飲食中水分纖維少33次、術后使用解痙止痛藥33次、不習慣床上大便18次、術后未采取通便措施15次、術前未采取通便措施12次、不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3次。
1.2.5 設立目標和改善重點
根據(jù)影響因素所占百分比建立柏拉圖,根據(jù)“80/20”法則,確立79.59%為改善重點。確定患者活動少、攝入食物及水分少、不習慣床上排便、使用解痙止痛藥物4個因素所占累計百分比為79.59%,遵循“80/20”原則,將此4項列為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根據(jù)現(xiàn)況值、圈能力和改善重點累計百分比,設定本次品管圈活動目標值,目標值=[現(xiàn)狀值-(現(xiàn)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100.00%=[68.75-(68.75×79.59%×72.20%]×100.00%=29.24%。
1.2.6 要因解析
對4個因素從“人、機、物、法、環(huán)”5個方面采用魚骨圖分析原因,見圖1—4,通過圈員充分討論投票選出要因,分別是:缺乏預防便秘知識,宣教方法效果不好,未提前做好排便準備,未根據(jù)情況停止解痙止痛藥。
圖1 患者活動少原因分析
圖2 攝入食物及水分少原因分析
圖3 不習慣床上排便原因分析
圖4 長時間使用解痙止痛藥物原因分析
1.2.7 真因驗證
根據(jù)以上4個魚骨圖選出的要因分別設計查檢表,進行為期2周的臨床查檢,依據(jù)“三現(xiàn)原則”,即現(xiàn)場、現(xiàn)物、現(xiàn)實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真因驗證,根據(jù)“80/20”原則,確定真因。①確定患者活動少的真因是缺乏預防便秘活動相關知識,所占累計百分比為81.20%。②攝入食物及水分少的真因是宣教方法效果不好,飲食飲水依從性低,所占累計百分比為76.20%。③不習慣床上排便的真因是未提前做好充分排便準備,所占累計百分比為86.20%。④使用解痙止痛藥物的真因是未及時停止解痙止痛藥,所占累計百分比為74.20%。
1.2.8 根據(jù)真因,制定詳細改進措施
1.2.8.1 缺乏預防便秘知識的措施:細化床上活動宣教內容,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便秘危害、術后預防便秘重要性及其方法。術后管床護士每天評估患者活動能力、執(zhí)行能力,必要時給予協(xié)助。術后每天指導患者床上活動及腹部按摩方法,食蔬菜、火龍果,檢查落實情況。采用患者回授法每天評估患者掌握宣教內容程度,護理根據(jù)患者掌握情況進行鞏固宣教。
1.2.8.2 飲食飲水依從性低的措施:術后可在進食時給予飲食指導,向患者詳細解釋攝入食物及補充飲水的重要性。管床護士每天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飲食飲水指導,并且飲水量化,教會少量多次飲水方法。管床護士每天了解飲食飲水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及時糾正錯誤習慣。
1.2.8.3 未提前做好充分排便準備的措施:解釋術后保持大便通暢重要性,術前進行排便訓練及教會患者床上使用便盆方法。提前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排便環(huán)境,患者排便時協(xié)助清理,減少人員走動,并用屏風遮擋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正確放置便盆。此外,護理人員應保持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關心、體貼患者。
1.2.8.4 應對解痙止痛藥長期使用的措施:術前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疼痛,并教會應對疼痛的方法。術后根據(jù)臉譜疼痛評分表評估患者疼痛情況。教會患者輕度疼痛應對方法,如何分散注意力和放松。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解痙止痛藥用藥后效果,如無疼痛應建議醫(yī)生及時予停用解痙止痛藥物。
1.2.9 對策實施與檢討
根據(jù)以上改進措施,圈員通過頭腦風暴及小組討論,依據(jù)可行性、經(jīng)濟性和效益性進行評分(優(yōu)5分、一般3分、差1分),最終確定可實施對策和具體方案。
1.2.9.1 制作健康宣教路徑:根據(jù)具體對策內容按照時間段制作健康宣教路徑,制作健康宣教手冊,每個患者發(fā)放1冊,供患者閱讀。見表1。
表1 降低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宣教路徑
1.2.9.2 加強護士知識培訓:改進宣教方法,采用集中培訓對策,對健康宣教路徑和健康宣教手冊進行培訓,利用晨間交班后對培訓內容進行強化。采用回授法提升宣教有效性通過向患者解釋宣教內容的重要性,讓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評估其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對不理解的信息再次澄清,直到患者理解。
1.2.9.3 檢查護士落實情況:護長、組長督察管床責任護士是否落實宣教,了解患者及家屬執(zhí)行效果,督查結果記錄在質控記錄中,對存在問題在晨會及時反饋,定期召開圈會對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持續(xù)改進。
1.2.10 評價方法
比較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便秘發(fā)生率。②品管圈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00%;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00%。此外,開展品管圈效果評價。5項無形成果由圈員10人投票提出,于品管圈活動結束前評分。每項評分最低0分,最高10分,得分越高,該項越得到圈員的認可。
采用SPSS 20.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33例患者發(fā)生便秘,對照組9例患者,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發(fā)生率由實施前的68.75%(33/48)降低至實施后的18.75%(9/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目標達成及進步率:目標達成率=(18.75-68.75)/(29.24-68.75)×100.00%=126.55%;進步率=(68.75-18.75)/68.75×100.00%=72.72%。說明采取措施有效,達到預期效果。
圈員運用品管圈手法、團隊凝聚力、積極性、責任心、自信心、解決問題能力各項自評總分由活動前的6.4~7.7分提高至活動后的7.9~8.6分。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為老年患者,胃腸道功能減弱,口渴感覺遲鈍,對體內高滲狀態(tài)調節(jié)能力下降,容易出現(xiàn)輕度脫水,增加便秘風險;患者術后活動減少、疼痛、臥床時間長、飲水不足等因素,使食物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過度吸收引起便秘[3]。陳孝英等[8]報道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發(fā)生率占65%。便秘可使腹壓增加,靜脈壓升高引起前列腺窩電凝后已經(jīng)止血的小靜脈重新開放導致繼發(fā)性出血[9]。高纖維食物在胃腸道中不易被消化酶破壞,能吸收大量水分使糞便軟化[10]。目前臨床針對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的預防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不能有效地預防便秘的發(fā)生。此次QCC活動針對前列腺電切術后便秘高危因素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措施中通過關注患者每日飲水量,指導患者每天飲水2000~2500 mL,清晨空腹飲一杯溫開水,采用少量多次飲水模式,濕化胃腸道軟化糞便,改善腸道內缺水,防止糞便內水分被過度吸收,預防術后便秘。通過指導患者食用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火龍果,以及做下腹部按摩等措施刺激腸蠕動,預防術后便秘的發(fā)生。臨床護士工作繁忙,容易遺漏。宣教路徑讓護士在實施預防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措施中能有據(jù)可依,保證同質化。宣教路徑細化了預防措施,明確了執(zhí)行時間,使管床護士知道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系統(tǒng)、動態(tài)、規(guī)范而又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一程序化和標準化工作方式可避免宣教的隨意性,確保了連續(xù)性和完整性[11]。
臨床經(jīng)驗及研究發(fā)現(xiàn),對患者進行宣教后,患者會逐步遺忘40%~80%的信息,而且反饋的信息接近50%是錯誤的[12]。前列腺增生患者多為老年人,聽力下降,反應遲鈍,記性差,掌握知識能力有限,即使閱讀過后患者也可能不易理解,容易忘記,需要家屬督促?;厥诜ㄍㄟ^護理人員實施宣教后,讓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或演示學到的健康信息[13]。這可以給護士提供患者對健康信息理解程度的機會,如果患者理解錯誤或未完全理解信息,護士應再次解釋或糾正信息,以確保健康信息得到有效傳遞。本研究觀察組采用回授法,每天先由管床責任護士評估患者情況,提問患者目前預防便秘注意事項,根據(jù)患者回答情況給予補充和強化有助于患者理解和掌握。此外,借助預防前列腺電切術患者便秘的健康宣教手冊強化,達到有效降低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回授法是提高其健康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回授法不僅能增加患者相關知識,而且提高患者依從性。
QCC活動是一種自下而上、主動參與的持續(xù)質量改進方法,每個圈員都享有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強調圈員的自主能動性[14]。QCC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每位成員的特長,傾聽每位圈員想法,尊重每位圈員意見,從而調動臨床一線護士參與護理質量改善的責任感和信心,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充實護士專業(yè)價值[15-16]。通過開會討論、頭腦風暴法等方法,有效調動了圈員的積極性,能通過QCC活動解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優(yōu)化了護理措施,改善了服務品質,提升了病區(qū)整體形象。通過本次QCC活動開展,圈員在品管手法、團隊精神、溝通與協(xié)調、責任心等方面顯著提升,不僅實現(xiàn)了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更增強了護理人員質量改進的意識,提高了運用QCC科學方法持續(xù)改善護理問題的能力。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