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在線學習參與度是影響學習績效的重要因素。研究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調查了在校大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并利用SPSS?26.0工具,運用描述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學生在線參與度的建議: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加強在線引導,積極與學生進行交互;教學平臺豐富學習資源,及時更新資源內容。研究為在線教學的優(yōu)化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在線學習;在線學習參與度;提升策略
Study?on?College?Students′?Online?Learning?Participation?and?Promotion?Strategy
Peng?Pei
Qufu?Normal?University?School?of?Media?ShandongRizhao?276826
Abstract:Students′?online?learning?participation?is?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their?learning?performance.The?research?uses?literature?analysis?and?questionnaire?survey?to?investigate?the?online?learning?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uses?SPSS?26.0?tool,descriptive?analysis?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to?analyze?the?status?quo?and?influencing?factors?of?college?students′?online?learning?participation.On?this?basis,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students′?online?participation:students?give?full?play?to?their?subjective?initiative?and?improve?their?selfmanagement?ability;Teachers?strengthen?online?guidance?and?actively?interact?with?students;The?teaching?platform?enriches?learning?resources?and?updates?the?content?of?resources?in?a?timely?manner.The?research?provides?a?reference?for?the?optimization?of?online?teaching.
Keywords:College?students;Online?learning;Online?learning?participation;Promotion?strategy;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教育資源的大量開發(fā)與使用,在線學習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當今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途徑。眾多大學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作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目標[1]。國務院發(fā)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強調“要形成更加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泛在學習模式”。在線學習參與度是學生在線學習時,其行為、認知和情感上的變化,對在線學習績效有很大的影響?;诖?,研究對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進行了現(xiàn)狀調查,分析了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
1?在線學習參與度的闡釋
1.1?學習參與度
學習參與度緣于學習投入,即在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關注并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學習參與行為表現(xiàn)[2]。之后,Skinner?&?Belmont將其定義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續(xù)的行為參與,以及參與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1];學界比較認同F(xiàn)redricks根據(jù)布魯姆分類目標提出的將學習參與度分為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3]。行為參與度是易于觀察測量的,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討論的次數(shù)、出席課堂的次數(shù)等,數(shù)據(jù)易于收集。認知參與度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運用,在課上討論或是與學生交流中運用所學知識的多少。情感參與度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反饋,例如高興、厭煩或無聊等情緒[4]。研究認為,學習參與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認知和情感三方面的積極體現(xiàn),是一個比較直觀的觀察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優(yōu)異程度。
1.2?在線學習參與度
在線學習是學生通過電子設備和網(wǎng)絡在虛擬空間進行學習。在線學習(ELearning)也稱之為數(shù)字化學習。學者李克東將其定義為“學習者在數(shù)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利用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以數(shù)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要素是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和數(shù)字化學習方式[5]。在線學習參與度,與學習參與度不同之處是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Hrastinski認為在線學習參與度是指學生通過參與和保持與其他人關系進行學習的復雜過程,表現(xiàn)為學生線上和線下學習過程中的行為、交流、思考、感覺和歸屬等[6]。雖然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了,但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在線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在線學習仍然積極體現(xiàn)了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7]。
2?研究設計
2.1?研究目標
目前很多大學生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學習,在線學習參與度成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旨在調查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現(xiàn)狀,分析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主要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情況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2.2?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在李爽等[8]提出的“遠程學生學習投入評價量表”和楊杉[7]提出的“在線課程學習者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問卷”的基礎上,結合在線學習的具體情況,設計了“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和在線學習狀況。第二部分是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現(xiàn)狀調查,該部分共11道題,采用李克特量表,每道題共五個選項,分別是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和非常符合,從左到右為1~5分進行統(tǒng)計分數(shù),該部分的得分越高表示在線學習參與度越好。第三部分是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量表,該部分共20道題,采用李克特量表,每道題共五個選項,分別是完全不影響、基本不影響、一般、比較影響和非常影響,從左到右為1~5分進行統(tǒng)計分數(shù),該部分的得分越高表示影響越大。
問卷以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發(fā)放調查問卷之前,針對部分在校大學生進行預測試。根據(jù)預測試分析結果,將問卷進行更改,然后形成最終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fā)放問卷,平臺總共回收191份,去掉8份無效問卷,有效樣本總共183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5.8%。
2.3?問卷信度、效度檢測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愈高表示該測驗的結果一致性好。效度是測量的有效性程度,其是科學的測量工具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分別針對整體問卷、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測,可以判斷該問卷一致性較好(如表1所示)。效度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該問卷的效度可靠。
3?數(shù)據(jù)分析及研究結論
3.1?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分析數(shù)據(jù),提取共同因子,共同因素有三種: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是指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參與的頻度(如回放課程和訪問教學平臺次數(shù))、廣度(如在線時長和在線學習完成率)和深度(記筆記)來進行判斷行為參與的程度。認知參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引起不同的思維活動,例如記憶、理解、分析、運用和評價等心理過程。情感參與度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反饋,例如高興、厭煩或無聊等情緒,研究主要從學習興趣和與他人交互的高興情緒判斷。
通過SPSS26.0軟件對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進行描述性分析,其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知,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平均值為3.48,表明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整體中上水平。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的均值分別為343、3.49和3.52,則情感參與>認知參與>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較高,處在平均值以上水平,說明大學生非常愿意參與在線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投入足夠的認知策略;行為參與度較低說明大學生行動力相對較弱。利用Excel軟件對學生的在線學習完成率和訪問平臺頻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4所示。由結果可知,雖然在線學習行為參與度的值低于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但是學生的訪問教學平臺頻率和在線學習完成率較高。因此行為參與仍處于中等水平。
3.2?在線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分析
在SPSS?26.0軟件中,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得到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的影響因素矩陣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主要因素一包括B9、B4、B13、B12、B11、B8、B17、B7共8個題目,因素二包括B18、B16、B14、B6、B2共5個題目,因素三包括B15、B1、B10、B19、B20、B3、B5共7個題目。由表5可知每個因子載荷量都在0.5以上,說明變量重要性較高。由表5可發(fā)現(xiàn)因素二為學生自身因素,因素一和因素三的表述中都含有兩種不同因素的變量,因素一為學習資源和教師因素,因素三為教學平臺和小組同伴因素,說明其影響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程度相似。然后運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各個因素之間的差別,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和表6我們可知,影響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因素是學習資源、教師、學生、教學平臺和小組同伴五個方面。
3.3?研究結論
研究以183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描述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分析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得到以下結論:
(1)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大學生整體在線學習參與度處于中上水平,其中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較高,行為參與較低,表明學生積極參與在線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投入足夠的認知策略,但行動力相對較弱。但是行為參與和認知參與、情感參與差值很小,因此在之后的在線教學中需要鍛煉學生的行動力,縮小差值。
(2)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學習資源因素對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影響較大。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影響因素主要為學習資源、教師、學生、教學平臺和小組同伴,其影響程度為學生自身>學習資源>教師>教學平臺>小組同伴。其中學生自身的因素主要為學生是否有自律性、自主性、學習興趣和反思能力,學生的自我控制決定在線學習的參與度程度。學習資源的影響因素主要為資源是否豐富、清晰,學習視頻的長度對參與度影響不大。教師因素主要為教師能否及時反饋、給予幫助和評價。教學平臺的功能和同伴的評價對其在線學習參與度影響較小。
4?提升策略
由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可知,學生、教師、學習資源對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影響較大,教學平臺和小組同伴對其影響較小。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提出以下策略建議。
4.1?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影響在線學習參與度最大因素為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的在線學習主要靠自覺,學習參與度非常影響學習績效。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在線學習非常積極,有清晰地認知策略,但存在行動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和缺乏自覺性的問題。因此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其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線學習。首先學生要練習管理自己的時間,學會拆解學習目標,將學習目標分成階段性目標,引發(fā)在線學習內驅動力。其次,學生要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思,優(yōu)化學習方式,找到適合的在線學習方式,促進在線學習效率的提高。最后,學生要復習之前的課程內容,在調查學習參與度時,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不會回放在線視頻。復習可以查缺補漏,加強與下節(jié)課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4.2?教師加強在線引導,積極與學生進行交互
Moore表示師生交互活動的目的是教師為了“刺激或者維持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習者學習,維持和增強學習者自我導向和自我激勵的興趣”[9]。師生交互水平是影響在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10]。教師因素影響程度最高的是教師的及時反饋,反饋在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過程中,也促進學習者知識和技能的提高[11]。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進行交互,例如在QQ或者微信等社交軟件中對學習任務進行提醒反饋;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多設計驅動性任務引導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提高學生的在線參與度。
4.3?教學平臺豐富學習資源,及時更新資源內容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習資源的內容的豐富性和清晰性非常影響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匱乏,則需要學生查找學習相關資料。由問卷結果可知,大部分學生課下不會查找資料,因而學生上課時跟不上教師節(jié)奏,不知所云,影響其在線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學平臺要積極整合學習資源,及時更新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性。
5?結語
研究參考其他學者的學習參與度量表,調查了在校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了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和在線學習參與度最大影響因素為學生自身的結論。然后根據(jù)影響因素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研究的數(shù)據(jù)樣本量不多、所提出的建議需要進行新一輪的實證研究檢驗?;诖?,后續(xù)研究將持續(xù)關注“在線學習參與度”這一話題,推動在線學習參與度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以期為后續(xù)提升在線教與學質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寶敏,宮玲玲,祝智庭.在線學習力測評工具的開發(fā)與驗證[J].開放教育研究,2018,(3):7784,120.
[2]Fisher?C?W.?Teaching?behaviors,?academic?learning?time,?and?student?achievement:?An?overview[J].Journal?of?Classroom?Interaction,?1981,?17(1):?215.
[3]Fredricks?J?A,?Blumenfeld?PC,?Paris?A?H.?School?Engagement:?Potential?of?the?Concept,State?of?the?Evidence[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2004,74(1):59109.
[4]黃慧.?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5]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08):4649.
[6]Stefan?Hrastinski.?What?is?online?learner?participation??A?literature?review[J].?Computers?&?Education,2008,51(4).
[7]楊杉.在線課程學習參與度的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5.
[8]李爽,喻忱.遠程學生學習投入評價量表編制與應用[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06):6270+103.
[9]Moore,?M.G.(1989).?Three?types?of?interaction.The?American?Journa?of?Distance?Education,?3(2):16.
[10]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OL].中國電化教育,2020(03):106113[20200814].
[11]王志軍,趙宏,陳麗.基于遠程學習教學交互層次塔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7(06):3947+80.
作者簡介:彭培(1997—?),女,漢族,河南濮陽人,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