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華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其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是最基礎(chǔ)的教學內(nèi)容,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可以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互動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 ?語文 ?師生互動 ?策略
當前,我國正在實行教育改革,因此,教育理念等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教師不能像以往一樣只知道自己教授知識,而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只有加強了互動,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最近幾年里,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推行,由于新課改的推行,課堂教學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無論是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都趨向于合理化,能更加反映學生的情況方便教師進行個性化教育,然而,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還是存在很多不足,舉個例子,教師一味地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作用,學生接受知識不是主動習得,而是被動接受的,學生很少在課堂上發(fā)言,而這也偏離了新課改的要求。其實,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不能有效互動的原因非常多,所以,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對問題加以剖析,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改變現(xiàn)狀,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所面臨的問題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基于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于師生互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低效、僵化、單一的互動形式依然阻礙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其具體表現(xiàn)為:(1)互動意識淡薄,在長期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課堂互動的理解僅限于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這樣不僅學生缺乏主動與教師建立思想聯(lián)系的意識,教師也缺乏調(diào)動學生參與互動的意愿;(2)互動形式單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師生互動的形式不斷豐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依然傾向于利用問題來引起互動,而對于其他的互動形式要么忽略,要么缺乏運用能力,從而造成了課堂氛圍的沉悶僵化;(3)互動過程缺乏人文性,語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但是在課堂互動中,多數(shù)教師都難以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使得互動過程缺乏情感,并影響了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地位
(1)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從教學課堂出發(f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每位教師必須遵守的教學標準,有助于突破以往無聊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 的學習想法和需求。
(2)實現(xiàn)雙向的信息交流。有效的互動交流不僅要有問題,還要有回答和反饋。在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傳播信息的一方也扮演接收者的角色,教師不僅需要向?qū)W生傳播信息、情感和思想,而且在傳達信息后,還應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以便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的回應來進行調(diào)整。所以,在實際的互動和交流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互動引導,使學生能夠充分進入互動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雙向的信息交流。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
(1)融洽師生關(guān)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能夠有效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必須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相互信任。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居于主導地位的應該是學生,教師只能是學習的引導者,切不可喧賓奪主,應當充分交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拓展學習的參與度。教學日常中教師可以滲透民主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與尊重,使他們自愿表達個人見解并勇于表達;同時教師還應當以平等的身份學會傾聽,既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和學生一起進行互動學習,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以及點撥。其對象不僅針對優(yōu)生,而是應面向全班所有學生,但是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互動教學策略并根據(jù)課堂生成及時進行調(diào)整。
(2)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師生互動。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當前的學校環(huán)境相較于之前而言,有很大的改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硬件設施,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資源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法,通過使用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通過多媒體的影音播放,使學生在課堂中視聽結(jié)合,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教師也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自主表現(xiàn)法,讓學生在學習情感性文章時,能有感情演朗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自主學習、即興表演的形式,將所講課文內(nèi)容進行理解,用形象語言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與學習能力。此外菜單式教學法、訂單式教學法等都是當前能較好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增強課堂師生互動。在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合作氣氛,形成全員互動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各種課堂活動的機會,同時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特點來設計相關(guān)的活動。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前期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參與,從而開發(fā)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的潛能及創(chuàng)造力。只有通過這樣,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以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效果。如教師在講解《桂林山水》時,教師不僅要對桂林山水的美景進行講解,通過圖片、食品等資料,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桂林山水的美,或者教師在課堂可以邀請學生講解其自身的旅游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的山水美景,相信通過以上類似的活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能得到較好效果。
(3)靈活運用教材,拓寬師生的課堂互動渠道。教材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指導,也是開展師生互動的載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的豐富性,并從中挖掘能夠引起互動的話題,以拓寬課堂互動的渠道,例如在《松鼠和松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觀察與他人分享松鼠的有趣習慣;在《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在中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程度。
小學語文教學的改良與創(chuàng)新,是基于培養(yǎng)全面的人才為最終目標,促進學生學習到廣泛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自身語文素養(yǎng)。這就凸現(xiàn)出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是助力孩子抒發(fā)個人思想,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包日娥.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析[J].亞太教育,2016,28:33.
[2]查莉琳.真教育: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2:91.
[3]陳雪梅.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亞太教育,2016,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