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棟,席建武,陳 軍,魏永祥,張玉屏
(定西市人民醫(yī)院 甘肅 定西 743000)
肺動脈CTA是臨床首選診斷肺動脈栓塞的手段,診斷準確度較高,有效避免誤診、漏診,者對于肺動脈栓塞診斷率及治愈率的提高,以及患者預(yù)后的改善來說有著重大意義[1]。臨床研究提示,肺動脈CTA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敏感度高達87%~90%,特異性達到94%~96%[2]。雖然肺動脈CTA有著無創(chuàng)、簡單、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但是在掃描過程中需使用大量碘造影劑,使得輻射危害增加,增加了患者的掃描風(fēng)險,甚至可引發(fā)癌癥、腎病等疾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如何在保證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降低輻射導(dǎo)致的損害,是近年臨床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有研究指出,肺動脈CTA掃描過程中將管電壓降低可使碘造影劑CT值升高,從而可使用低濃度造影劑,進而有效降低輻射,同時不會影響圖像質(zhì)量。為進一步探究此問題,本文納入60例患者展開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診的患者中,以隨機法抽選出60例行肺動脈CTA掃描者作為觀察對象。對患者進行數(shù)字編號,按編號分組后施以不同掃描模式。1~30編號者納為對照組,31~60編號者納為研究組。對照組資料:30位患者男女比例為8:7,即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齡45~71歲,平均(53.53±3.26)歲。研究組資料:30例患者男女比例為1:1,即女性與男性數(shù)量均為15例,年齡45~71歲,平均(53.61±3.24)歲?;颊吲c家屬在知曉研究詳情前提下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以統(tǒng)計學(xué)系統(tǒng)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提示無差異性,即P>0.05。研究的開展符合倫理要求,已提前上報至倫理委員會并獲其批準。
儀器選擇:選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128層螺旋CT,型號為Defination AS。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螺旋CT掃描,管電壓為120 KV,造影劑選擇優(yōu)維顯,濃度為370 mg/ml。研究組采用低輻射劑量低造影劑用量螺旋CT進行掃描,管電壓為100 KV,造影劑選擇威視派克,濃度為270 mg/ml。指導(dǎo)患者保持仰臥,上舉雙臂,深吸一口氣之后閉氣,掃描范圍為由肺尖到膈肌。先行平掃,然后經(jīng)患者右側(cè)肘前靜脈,將碘造影劑以高壓注射器注入,注射速率為4.5~5.5 ml/s,總使用量為40~60 ml,造影劑注射完成后,再利用30ml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注射速率與造影劑相同。ROI感興趣區(qū)為右肺動脈干,CT值為100 HU時,行4s延遲掃描。以螺旋掃描進行,毫安量為100~150 mA,機架轉(zhuǎn)速為2 rad/s,螺距為1.2,準直器為0.6 mm,重建層厚為1.0 mm,重建增量為0.7 mm。攝取圖像的分析由Sygio.VIA工作站進行。
比較兩組患者肺動脈各段掃描CT值,組間SD、CNR、SNR以及圖像質(zhì)量評分,比較組間碘攝入量以及輻射劑量,以評價掃描價值。
SD為噪聲值,SNR為圖像信噪比,CNR為噪聲比,其中,SNR=肺動脈主干CT值/SD,CNR=(肺動脈主干CT值-脊柱旁肌CT值)/SD。
圖像質(zhì)量評價:極差:1分,肺動脈的血管及主干均模糊不清,無法支持診斷工作的進行;較差:2分,肺動脈血管較清晰,但主干模糊不清,無法支持診斷工作的進行;尚可:3分,可對4級及其以上血管進行顯示,局部細小分支可顯示但較為模糊,不影響圖像分析及診斷工作的進行;較好:4分,可對5級及其以上血管進行顯示,可開展診斷工作;佳:5分,可對7級及其以上血管進行顯示,可開展診斷工作。
輻射劑量:包括ED(有效輻射劑量)、DLP(劑量長度乘積)、CTDIvol(CT容積劑量指數(shù))。
上述觀察指標(biāo)的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以SPSS20.0系統(tǒng)進行驗證,結(jié)合直接概率法校正檢驗卡方值(χ2),比較兩組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s),分別以χ2和t檢測,P<0.05時,提示檢測項目有明顯差異性。
組間肺動脈葉、肺動脈主干等肺動脈段掃描的CT值比較,提示不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組間肺動脈各段掃描CT值比較( ±s,HU)
表1 組間肺動脈各段掃描CT值比較( ±s,HU)
組別 肺動脈葉 肺動脈主干 肺段動脈 肺亞段動脈對照組 484.8±77.7514.9±83.5466.4±79.2450.9±75.3研究組 495.2±79.7528.4±86.4480.6±81.4466.0±78.0 t 0.5111 0.6154 0.6848 0.7629 P 0.6112 0.5407 0.4962 0.4486
組間SD、CNR、SNR以及圖像質(zhì)量評分比較提示無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 組間SD、CNR、SNR以及圖像質(zhì)量評分比較(±s)
表2 組間SD、CNR、SNR以及圖像質(zhì)量評分比較(±s)
組別 SD CNR SNR 圖像質(zhì)量對照組 7.8±2.2 25.1±6.7 24.1±7.4 4.3±0.9研究組 8.5±2.5 27.3±7.3 25.3±7.9 4.0±0.9 t 1.1513 1.2161 0.6072 1.2910 P 0.2543 0.2289 0.5461 0.2018
研究組患者的碘攝入量及輻射劑量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組間碘攝入量及輻射劑量比較(±s)
表3 組間碘攝入量及輻射劑量比較(±s)
組別 ED/mSv/mGy·cmDLP/mGy·cmCTDIvol/mGy碘攝入量/g對照組 5.9±0.8 391.7±33.3 8.6±0.7 8.5±1.2研究組 4.1±0.5 293.2±21.5 6.0±0.5 6.0±1.0 t 9.5759 13.6110 16.5546 8.7661 P 0 0 0 0
在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診斷中,肺動脈CTA有著較高的空間及時間分辨率,可直觀顯示栓子的位置、大小、數(shù)量及形態(tài),因此臨床應(yīng)用價值較高,且應(yīng)用范圍較廣[4]。雖然肺動脈CTA有著較高的診斷價值,但為了保障圖像質(zhì)量,通常將管電壓設(shè)置為120 KV,碘造影劑劑量選擇為370 mg/mL,輻射的高劑量以及碘造影劑的高濃度,會造成輻射損害,甚至引發(fā)惡性腫瘤及造影劑腎病[5]。臨床上為了降低輻射損害,降低了造影劑的濃度,但是這導(dǎo)致了含碘劑量的降低,進而對圖像質(zhì)量造成了影響。有研究指出[6],管電壓平方與X射線的強度表現(xiàn)出正比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將管電壓降低能提高碘對比劑CT值,增加含有碘對比劑的血管在增強掃描時的顯影,并且在維持對比噪聲比的前提下,對噪聲容忍度增加,從而有效解決了造影劑低濃度前提下圖像質(zhì)量下降的問題[7]。除此之外,血液可與低濃度造影劑相互混合,有效避免了因造影劑硬化而導(dǎo)致的偽影,進而提高了診斷準確性[8]。
本文以對比手段展開研究,結(jié)果顯示,常規(guī)劑量掃描與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的圖像質(zhì)量不存在差異性,且后者碘攝入量及輻射劑量明顯低于前者,這說明,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可在保證掃描質(zhì)量的前提下降低輻射損傷。
綜上所述,在肺動脈CTA中,常規(guī)螺旋CT掃描與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螺旋CT均可獲得理想的圖像質(zhì)量,但低輻射劑量低濃度造影劑螺旋CT掃描可有效降低輻射劑量及碘攝入量,降低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因此有著較高的應(yīng)用價值,可加強臨床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