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李 婷,白素琴,張清雯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3201醫(yī)院:1.微生物免疫檢驗科分子診斷實驗室;2.臨床醫(yī)學檢驗科,陜西漢中 723000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約占女性侵襲性腫瘤的22.9%[1]。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預測,預計到2040年,全球乳腺癌診斷病例將達300萬左右[2]。近年來,我國乳腺癌患病率增長迅速,其中年輕人患病率比老年人患病率增長速度更快[3-4]。GAGE等[5]研究發(fā)現,5%~10%的乳腺癌患者發(fā)病與遺傳因素相關。隨著乳腺癌家族中患者數量的增加,其家族新生兒的乳腺癌患病風險隨之增加,并且病死率與家族中患病人數呈正相關[6]。乳腺癌發(fā)病機制復雜,具體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其發(fā)病是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風險因素共同決定的[7-8]。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組長度超過200個堿基,不能翻譯成蛋白質的非編碼RNA,其在細胞增殖、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分化調控、應激反應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與腫瘤的發(fā)生密切相關[9-11]。LncRNA H19基因位于11號染色體短臂上(11p15.5),長度為2.3 kb,其基因過表達與多種腫瘤的進展有關[12-13]。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作為最常見的遺傳變異,在腫瘤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14]。SNP被發(fā)現能夠預測腫瘤的發(fā)生風險和預后[15-16]。近期研究發(fā)現,LncRNA H19基因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位點[17-21],但上述位點與乳腺癌的相關性在不同人種、不同地區(qū)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對LncRNA H19基因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Meta分析。
1.1文獻檢索策略 在英文數據庫PubMed、Embase、Elsevier中檢索關鍵詞“breast cancer or carcinoma or tumor”“H19 or LncRNA H19 or Long noncoding RNA H19”“Polymorphism or SNP”“rs217727”“rs2839698”;在中文數據庫維普(VIP)、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中檢索關鍵詞“乳腺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H19或LncRNA H19或Long noncoding RNA H19” “rs217727”“rs2839698”。數據庫檢索時間截至2020年4月,語種包括英文和中文。
1.2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為病例對照研究,且病例組為乳腺癌患者,對照組為健康對照者;(2)研究中包括了rs217727 C>T和rs2839698 C>T SNP位點,并且有基因型分類數據。排除標準:(1)重復發(fā)表或者數據不完整;(2)研究未設立對照組;(3)會議討論、綜述及 Meta分析類文獻;(4)基因型頻率不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定律。
1.3納入研究數據的提取 所有數據由2名研究人員獨立提取,提取數據包括第一作者、文獻發(fā)表時間、研究人群、對照組來源、基因分型方法、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年齡與例數,以及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基因型分布情況。如研究包含多種人群,應對不同人群數據分別抽提分類后再進行分析。
1.4文獻質量評價 根據Cochrane協(xié)作網推薦的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OS)對所有文獻進行質量評價。NOS評分標準由人群選擇、病例組和對照組的可比性、暴露因素的測量3部分組成,包括8個項目,總分為9分。NOS評分在0~4分為低質量研究文獻,將5~9分的高質量研究文獻納入本研究。
1.5統(tǒng)計學處理 Meta分析使用STATA12.0軟件Meta-analysis模塊。分析LncRNA H19基因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發(fā)生風險的關系,統(tǒng)計比值比(OR)和95%置信區(qū)間(95%CI),OR值采用Z檢驗計算。樣本異質性分析采用Q檢驗,以P≤0.10為存在顯著異質性,分析選擇隨機效應模型;以P>0.10為效應量分布異質性不顯著,分析選擇固定效應模型。發(fā)表偏倚分析采用Begg′s檢驗。采用SPSS20.0軟件中的χ2檢驗進行哈迪-溫伯格平衡定律驗證。
2.1文獻檢索流程及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初步檢索獲得LncRNA H19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相關文獻141篇,通過剔除無關文獻、Meta分析、綜述及會議討論130篇,篩選出11篇文獻;進一步閱讀全文剔除無對照組和數據不全的文獻6篇,最終保留5篇病例對照研究。關于rs217727 SNP位點的有5篇,共納入研究對象6 570例,其中乳腺癌患者3 178例,健康對照者3 392例;關于rs2839698 SNP位點的有3篇,共納入研究對象5 434例,其中乳腺癌患者2 607例,健康對照者2 827例。納入研究文獻中rs2839698、rs217727 SNP位點的基因型頻率均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定律(P>0.05)。納入研究文獻的基本特征及LncRNA H19基因rs217727、rs2839698 SNP位點基因型分布分別見表1、2。納入研究的5篇文獻使用NOS進行質量評價,評分均≥5分,屬于高質量文獻,見表3。
表1 納入研究文獻的基本特征
表2 LncRNA H19基因rs217727、rs2839698 SNP位點基因型分布
表3 納入研究文獻的質量評價(分)
2.2Meta分析結果
2.2.1rs217727 SNP位點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 納入Meta分析的5篇關于rs217727 SNP位點的文獻中,等位基因(Tvs.C)異質性檢驗顯示,I2=84.0%,P<0.001,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等位基因T、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01,OR=1.000,95%CI:0.799~1.251,P=0.999)。加性模式(TTvs.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71.1%,P=0.097,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30,OR=1.059,95%CI:0.728~1.541,P=0.765)。隱性模式(TTvs.CT+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82.6%,P=0.077,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42,OR=0.939,95%CI:0.703~1.255,P=0.671)。顯性模式(TT+CTvs.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69.8%,P=0.076,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72,OR=1.131,95%CI:0.808~1.583,P=0.472)。人群分層研究顯示,中國漢族人群和伊朗人群rs217727 SNP位點4種遺傳學模式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Meta分析結果
2.2.2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 納入Meta分析的3篇關于rs2839698 SNP位點的文獻中,等位基因(Tvs.C)異質性檢驗顯示,I2=91.6%,P<0.001,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等位基因T、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56,OR=1.299,95%CI:0.935~1.804,P=0.119)。加性模式(TTvs.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89.3%,P=0.289,效應量分布異質性不顯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60,OR=1.718,95%CI:0.884~3.339,P=0.111)。隱性模式(TTvs.CT+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90.7%,P=0.118,效應量分布異質性不顯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51,OR=1.395,95%CI:0.905~2.149,P=0.131)。顯性模式(TT+CTvs.CC)異質性檢驗顯示,I2=74.1%,P=0.085,存在顯著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TT+CT、CC基因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43,OR=1.334,95%CI:0.900~1.978,P=0.151)。人群分層研究顯示,中國漢族人群4種遺傳學模式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伊朗人群研究僅有1篇關于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關聯(lián)的文獻,統(tǒng)計分析顯示,等位基因(Z=4.93,OR=2.524,95%CI:1.747~3.645,P<0.001)、加性模式(Z=4.64,OR=6.264,95%CI:2.884~13.605,P<0.001)、隱性模式(Z=4.49,OR=4.405,95%CI:2.307~8.412,P<0.001)、顯性模式(Z=3.19,OR=2.659,95%CI:1.457~4.853,P=0.001)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3發(fā)表偏倚Begg′s檢驗結果 LncRNA H19基因rs217727 SNP位點4種遺傳模式均無發(fā)表偏倚(P>0.05)。而rs2839698 SNP位點等位基因、加性模式、隱性模式均存在發(fā)表偏倚(P<0.05),顯性模式無發(fā)表偏倚(P=0.067)。見表4。
LncRNA H19基因位于常染色體11p15.5,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GF2)基因相鄰,僅在母系遺傳染色體上表達。LncRNA H19基因由于存在選擇性剪切,因此包含了3種轉錄本,3種轉錄本都包含了5個外顯子和4個內含子[12,22]。LncRNA H19 RNA轉錄本以調節(jié)RNA或核糖體調節(jié)器的形式發(fā)揮作用,促進細胞凋亡、血管形成、炎癥和細胞死亡等生物學過程的進展[23]。另外,BAO等[24]的基因富集分析發(fā)現,LncRNA H19基因與DNA轉錄、RNA折疊、甲基化等均有關。LncRNA H19基因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的發(fā)生、增殖、侵襲、轉移和耐藥有關,血清中LncRNA H19 RNA轉錄水平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3]。LIN等[18]發(fā)現,在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共顯性和顯性模式中,LncRNA H19基因高表達與乳腺癌發(fā)生的風險增加相關,并且在雌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的患者中共顯性和顯性模式差異更明顯。
多項研究發(fā)現,LncRNA H19基因rs217727 SNP位點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風險[18-19,2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乳腺癌組織中LncRNA H19基因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織,并且發(fā)現CT或TT基因型有助于提高LncRNA H19基因的表達水平[18]。然而,XIA等[17]驗證了中國漢族人群乳腺癌患病風險與LncRNA H19基因并無關聯(lián)。本研究分析了關于rs217727 SNP位點的5篇文獻,共包括乳腺癌患者3 178例和健康對照者3 392例,結果顯示,rs217727 SNP位點的等位基因、加性模式、顯性模式、隱性模式在病例組和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隨后的人群分層分析中發(fā)現,中國漢族人群和伊朗人群rs217727 SNP位點4種遺傳學模式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s2839698位于LncRNA H19基因外顯子區(qū)(3′-未翻譯區(qū))中。YANG等[26]發(fā)現,rs2839698 T等位基因與胃癌發(fā)病的高風險有關,并且CT和TT基因型的血清mRNA表達水平明顯高于CC基因型。本研究分析了3篇關于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文獻,囊括了2 607例乳腺癌患者和2 827例健康對照者,rs2839698 SNP位點的等位基因、加性模式、顯性模式、隱性模式在病例組和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行人群分層分析發(fā)現,中國漢族人群rs2839698 SNP位點4種遺傳學模式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伊朗人群研究僅有1篇關于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關聯(lián)的文獻報道,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其4種遺傳學模式在病例組與對照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的不一致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人群的樣本量不同、遺傳背景差異導致的。
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1)納入研究的人群僅包括了中國漢族人群和伊朗人群,覆蓋人群和數據量均較少,Meta分析結果可能存在偏倚。(2)本文納入的文獻數較少,結果仍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研究證實;(3)對照組標本來源包括了醫(yī)院人群和社區(qū)人群,但未進行對照組來源的亞組分析。后續(xù)筆者將持續(xù)關注LncRNA H19基因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文獻報道,對更大樣本量和多種群的研究進行Meta分析,獲得更加明確的關聯(lián)結果。
綜上所述,中國漢族人群LncRNA H19基因rs217727和rs2839698 SNP位點等位基因、加性模式、顯性模式、隱性模式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