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爭光 李宇立
摘要:教育基金會作為一種非營利組織,對國家、各省市以及各高校教育經費的募集、籌措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是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對于其獲取社會捐贈、優(yōu)化慈善項目、提升公信力、達成組織使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教育基金會和非教育基金會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響因子研究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研究發(fā)現(xiàn):非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好于教育基金會;基金會募資方式不同對其運行效率有一定影響,非公募基金會優(yōu)于公募基金會;基金會規(guī)模、透明度、獲贈能力與其運行效率正相關。
關鍵詞: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4657(2021)01-0086-11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以來,公益基金會組織發(fā)展迅速。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21年1月4日,全國已有8 459家基金會,與2015年(4 804家)相比增長了76%,2018年基金會凈資產總額達1 746億元??傮w看來,教育基金會數(shù)量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凈資產總額較高。
教育基金會促進了社會資源在教育領域的優(yōu)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教育、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基金會的運行能力反映其對所擁有凈資產的使用價值的運用,或是為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開展的一系列的籌資、投資、資金分配、資金管理和監(jiān)管活動。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越高,表明其能夠更好地履行受托責任,教育基金會在運行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職能的發(fā)揮。從集資渠道方面看,教育基金會募集資金的渠道相對狹窄,主要來源于捐贈收入以及政府撥款;從基金會運行狀況看,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不高,大部分教育基金會的投資收入占年度總收入的比例較小,甚至很多教育基金會沒有投資收益,提供商品和勞務的基金會更是少之又少,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較弱,另外還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善、缺乏問責機制等問題。籌資渠道狹窄,投資能力不足,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是教育基金會運行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使其自身運行更具效率是教育基金會能夠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本研究基于基金會中心網披露的教育基金會數(shù)據(jù),從基金會類型、透明度、凈資產、捐贈收入、投資收入、公益支出、業(yè)務活動成本率等因素分析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及各因素影響程度,進而總結教育基金會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為促進其提高運行效率、更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提供參考。
一、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是組織治理的基礎理論之一,委托代理關系普遍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法律上的委托代理關系,是指代理人在接受委托后,根據(jù)委托人授權的范圍,以委托人的名義為委托人代辦的事務,所產生的責任與后果由委托人直接承擔。
Ross最早在經濟學領域提出委托代理關系,Ross[1]認為,當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決策權時,雙方便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Jensen等[2]認為委托代理關系是委托人托付代理人辦理某些事務,同時賦予代理人相應的決策權的一種契約關系。因此,委托代理關系實質上也是一種契約關系。
公益基金會的運行中也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1)基金會與捐贈方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2)基金會與其經理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3)基金會與第三方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4)基金會與受益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基金會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契約的不完備等因素的存在,代理人的行為很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所以需要設計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措施評價基金會的運行效率。
李宇立等[3]認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數(shù)不同,由此可能導致代理人產生機會主義行為損害委托人利益。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捐贈方需要對基金會的運行效率予以評估以便作出捐贈決策。Core等[4]認為委托代理問題在非營利組織方面更加嚴重,而完善財務信息的披露制度有助于該問題的緩解。根據(jù)信號傳遞理論,捐贈者依靠組織財務信息的披露情況,可以判斷基金會的財務狀況和運行效率,進而得出捐贈決策。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
公益基金會屬于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基金會主要有以下利益相關者:(1)基金受益者,主要指教師、學生、學校員工等;(2)基金捐贈方,主要包括捐贈人、財政撥款方、基金會內部工作人員、志愿者等;(3)間接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等;(4)邊緣利益相關者,包括基金會所在社區(qū)、社會公眾等。
利益相關者理論通過各相關方的期望滿足度來評價基金會的運行效率。Costa等[5]認為利益相關者期望的滿足,需要通過多維度的目標問責制,而目標問責制系統(tǒng)應當關注基金會組織的運行能力。Sabert等[6]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構建了評價非營利組織運行效率的模型(Input-Output-Outcome-Impact),該模型顯示組織管理層更關注投入與產出,而捐贈者更加關注組織運行的效率與效果。
(三)平衡計分卡理論
平衡計分卡理論從客戶、運營、財務、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將組織戰(zhàn)略目標轉化為具有操作性的衡量指標,從多方面、多角度綜合評價組織的績效和運行情況。
作為非營利組織,教育基金會的公益性和公信力是績效評價的最終標準。將平衡計分卡引入基金會運行效率評價體系,其可行性基于以下兩點:
其一,隨著數(shù)量的與日俱增,基金會也存在著諸如資金募集與運作、自身發(fā)展與行業(yè)競爭、內部控制與人員激勵等問題。
其二,平衡計分卡理論與基金會績效評價的特點相吻合。資金的保值增值是基金會組織資金運作的重要目標,捐贈收入是公益基金會重要的資金來源,公益支出能夠反映出基金會的公益能力,因此財務指標對于評價基金會效率十分必要;捐贈者期望的滿意程度可以認為是基金會的客戶指標;基金會的組織結構合理性、內部控制有效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是基金會組織的內部運營;基金會投資能力的提升,資金的增值情況,凈資產的增長率等表示組織的學習和成長。
Kaplan[7]將改進的平衡計分卡理論應用于評價非營利組織的運行效率。Boateng等[8]運用因子分析法,綜合了財務和非財務標準,形成評價慈善機構績效的指標,即客戶滿意度、財務信息、管理效果、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多角度評價組織績效。李宇立等[9]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凈資產、公益支出、捐贈收入三類Top100基金會進行分析,認為基金會的成立時長、規(guī)模與其資源獲取與使用能力呈正相關關系。程昔武等[10]以2013年基金會透明指數(shù)為樣本,分析了財務信息的披露情況對基金會捐贈收入的影響,結果表明:基金會資產規(guī)模,財務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及時性,與其捐贈收入顯著正相關。劉麗瓏[11]以全國性基金會為樣本,在控制了基金會屬性、資金使用等影響因素后,發(fā)現(xiàn)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其捐贈收入的增加。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嘗試對如下問題做出回答:教育基金會與非教育基金會之間的運行效率是否有顯著差異?提高教育基金會的信息披露質量是否有助于其運行效率的提升?不同規(guī)模、不同募資方式的教育基金會在其運行效率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根據(jù)基金會的關注領域和基金會所涉及的項目信息來劃分教育類基金會與非教育類基金會,并以此進行樣本選擇和對比分析。本研究選取的教育類基金會為凈資產、捐贈收入和捐贈支出Top100中關注教育領域,并且教育項目占項目總數(shù)的50%以上的基金會,而教育項目占項目總數(shù)不足10%的為非教育基金會。由于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滯后性,本研究選取基金會中心網披露的2018年截面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獲取時以基金會中心網為主,參照互補了特定基金會官網披露的數(shù)據(jù),并剔除以下樣本:2018年1月1日后設立、相關數(shù)據(jù)無法獲取、捐贈收入或公益支出為0、披露數(shù)據(jù)明顯失真又無法查證的樣本。樣本構成總體情況見表1。
(二)變量選擇
鑒于國內外研究成果,根據(jù)教育基金會的特點,結合目前可獲取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選取以下指標為變量,研究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1.反映基金會類型和總體規(guī)模的變量
教育基金會的總體規(guī)模能夠反映出其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通常認為,基金會的總體規(guī)模越大,其知名度、公信力和影響力也會越高,相比較更易于獲得捐贈資金,并且就基金會本身而言,總體規(guī)模越大,其抗風險的能力越強,有利于基金會的長遠發(fā)展。本研究選取了基金會類型、員工數(shù)量和凈資產指標反映基金會類型與規(guī)模。
2.反映基金會信息披露的變量
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越高,其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值越高。本研究選取了基金會的中基透明指數(shù)作為反映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指標。
3.反映基金會獲贈能力的變量
教育類基金會的公益性質決定了捐贈收入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因此,教育類基金會一項主要的業(yè)務活動就是籌資活動,而籌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類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從理論上來說,教育類基金會的籌資能力越強,其募集到的款項越多,運行越有效率。如果教育類基金會的籌資能力低下,其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滿足公益支出的需要,公益項目無法開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本研究選取了捐贈收入、投資收入、年度總收入為指標反映基金會籌資能力。
4.反映基金會資金運用能力的變量
基金會資金運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資金流向,反映出基金會的公益能力和內部運行的有效性以及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貢獻。本研究選取公益支出、工資福利支出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業(yè)務活動成本率和年度總支出為指標反映基金會資金運用能力。變量選取及說明如表2所示。
(三)研究方法
對于非營利組織效率的評價,學者以往主要用貝葉斯估計方法[12]、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13]、因子分析法[14]對非營利組織的效率進行分析評價。
考慮到度量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的指標較多,且彼此間存在關聯(lián)關系,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并分析影響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的指標的公因子。根據(jù)回歸法計算出因子得分系數(shù)矩陣,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進而得出主成分分析的評價模型,以對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展開研究。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3對反映教育類基金會和非教育類基金會運行效率的11個指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通過表3對教育基金會和非教育基金會的各項指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可以看出教育基金會和非教育基金會的諸多差異。
1.基金會類型與總體規(guī)模方面
教育基金會中公募類型的基金會少于非教育基金會?;饡嚓P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非公募基金會不得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募集資金,相應的非公募基金會在資金的籌集上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就基金會性質而言,教育基金會在募集資金上難度要大于非教育基金會。
從基金會的全職員工的數(shù)量上來看,非教育基金會的全職員工數(shù)的均值明顯高于教育基金會。教育類基金會全職員工數(shù)均值為9.35,非教育基金會為14.49。
從凈資產來看,教育基金會凈資產的均值為38 393.07萬元,而非教育基金會凈資產的均值為32 439.62萬元,低于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凈資產的標準差遠高于非教育基金會,說明,雖然教育基金會的凈資產均值較高,但是各教育基金會之間凈資產差距較大。
2.信息披露方面
就透明度來說,教育和非教育基金會的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均值相差無幾,分別是68.31和68.84,教育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標準差為19.062,非教育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標準差為23.35,說明雖然透明度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教育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離散程度小,所選樣本更接近平均數(shù)。在教育類基金會中,中基透明指數(shù)的極小值為22,極大值為100,表明不同教育基金會的信息披露差距較大。
3.籌資能力方面
從捐贈收入的均值看,教育基金會捐贈收入均值明顯小于非教育基金會,兩者存在較大差距,同時,教育基金會和非教育基金會都存在捐贈收入為0的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非教育基金會的投資收入的均值明顯小于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投資收入的均值為1 544.10萬元,非教育基金會該指標的均值為618.23萬元,說明對于資金的保值增值方面,教育基金會優(yōu)于非教育類基金會。另一方面,非教育基金會該指標的極小值為-54.05萬元,說明存在投資虧損的情況。
在年度總收入上,非教育基金會的年度總收入的均值都遠高于教育基金會。年度總收入越高,基金會可以管理和使用的資金越多,是基金會運行效率提高的表現(xiàn)之一。
4.資金運用能力方面
從表3可以看出,非教育基金會工資福利支出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總支出比例的均值為4.1%,教育基金會該比例的均值為2.2%,原因之一是非教育基金會的全職員工數(shù)多于教育類基金會?!痘饡芾項l例》規(guī)定該比例不得高于10%,新的《慈善法》規(guī)定該比例不得高于15%。在教育基金會中,該比例的極小值為-0.9%,極大值為13.7%,在非教育基金會中,該比例的極小值為0,極大值高達45%,兩者標準差分別為0.026和0.064。顯然在管理費用方面,個別非教育基金會存在管理費用過高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說,尤其是教育基金會,工資福利支出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較低,不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從公益支出的均值來看,非教育基金會的公益支出規(guī)模明顯高于教育基金會,從公益占總支出的比例來看,非教育基金會該比例的均值為108.5%,教育基金會為96.8%,從均值來看,非教育基金會的公益能力更強,運行更具有效率。
從基金會的業(yè)務活動成本率來看,教育基金會的業(yè)務活動成本率的均值為96.0%,高于非教育基金會的業(yè)務活動成本率94.9%,說明相比于非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的業(yè)務活動成本更高,教育基金會的捐贈收入用于公益事業(yè)的部分更多,運行更具有效率。
最后,從年度總支出方面來說,非教育基金會的年度總支出的均值也高于教育基金會,表明教育基金會在資金的總體支出上要少于非教育類基金會。
(二)主成分分析
1.適用性檢驗
為了解各指標相互之間是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本研究進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KMO值為0.681,大于0.5,對于Bartlett球形度的檢驗,顯著性概率是0.000。綜合兩個指標,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可以進行主成分分析。
2.因子提取與得分
按照主成分選取的原則,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為主成分,從表5中可以看出,特征值λ大于1的主成分有4個,其中λ1=5.156,λ2=1.566,λ3=1.360,λ4=1.187。此時累計百分比達到84.265%,說明用其中四個成分就可以反映出原始數(shù)據(jù)84.265%的信息,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碎石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各成分所反映的信息,如圖1所示。
對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因子進行正交旋轉,旋轉在5次迭代后收斂,得到更為明確的載荷矩陣(表6),從表6可知,年度總收入、捐贈收入、凈資產和投資收益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較高載荷,表明第一主成分F1能夠基本反映出這些指標的信息;年度總支出和公益支出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較高的載荷,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較高載荷的指標為全職員工數(shù)量;工資福利支出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基金會類型在第四主成分上有較高的載荷。表明對應的主成分能夠反映這些指標的信息。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確定根據(jù)回歸法計算出因子得分系數(shù)矩陣,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如表7所示,進而得出主成分分析的評價模型。
4.主成分分析結果
將各主成分得分乘以相應的權重,可以求得教育基金會的得分情況,并對得分進行排名,如表8所示。從表8中可以看出,F(xiàn)值排名前五的教育類基金會中,非公募類型基金會占80%,通過計算教育基金會中公募類型基金會和非公募類型基金會排名的均值,可以看出不同募資方式對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的影響程度。
運行效率得分及排名能夠對教育類基金會的運行效率進行定量化的描述,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表明基金會的運行效率越高。對不同類型的教育類基金會各主成分的排名分別求均值,如表9所示,可以求出公募教育類基金會綜合主成分F排名的均值為22.94,非公募教育類基金會綜合主成分F排名的均值為33.74,從這一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非公募類型的教育基金會的綜合排名相對于公募類型的教育基金會排名靠前,表明非公募類型的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在總體上優(yōu)于公募類型教育基金會。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對教育基金會和非教育基金會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并對教育類基金會進行主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總體而言,非教育基金會的運行效率好于教育基金會;基金會募資方式不同對其運行效率有一定影響,非公募基金會優(yōu)于公募基金會;基金會規(guī)模、透明度、獲贈能力與其運行效率正相關?;诖?,本研究有如下啟示:
其一,信息披露方面,教育基金會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與透明度。提高教育基金會透明指數(shù),要求各基金會優(yōu)化項目管理,建立官方網站,自覺披露財務信息和項目信息,明確項目總支出與公益事業(yè)支出,提升其社會公信力,確保捐贈人和社會公眾了解捐贈資金的去向。
其二,籌資能力方面,教育基金會應強化獲贈能力,增加捐贈收入,進一步擴大基金會規(guī)模,提升其運行效率。在傳統(tǒng)募資方式的基礎上,樹立籌資意識,拓寬籌資渠道,積極主動地宣揚公益事業(yè),開展公益營銷活動,以便獲得政府、企業(yè)和社會公眾的資金支持。
其三,資金運用能力方面,教育基金會應提升自身公益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內部控制。為此,一方面教育基金會需要擴大公益支出比例,加強項目管理,提升捐贈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教育基金會內部設立專門的資金管理部門,對基金會財產進行積極主動的投資活動,通過不同投資品種之間的組合,有效分散投資風險,提髙投資收益率,以保證捐贈資金的保值、增值。
由于捐贈數(shù)據(jù)披露相對滯后與籠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本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同時對于教育基金會運行效率的評價還需要考慮組織使命的完成情況。以上問題有待進一步跟進。
參考文獻:
[1]? Ross S A.The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The principal's problem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2):134-139.
[2] Jensen Michael C,Meckling William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North-Holland,1976,3(4):21-32.
[3] 李宇立,梁娟,袁曉紅.互捐行為中捐出方的運行效率——以企業(yè)背景公益基金會為研究對象[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6):42-55.
[4] Core J E,Guay W R,Verdi R S.Agency problems of excess endowment holdings in not-for-profit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6,41(3):307-333.
[5] Costa E,Andreaus R M.Accountability as a managerial tool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Evidence from Italian CSVs[J].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011,22(3):470-493.
[6] Bianka Sabert,Wayne A Graham.Performance and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Journal of? New Business Ideas & Trends,2014,12(2):50-69.
[7]? Kaplan R S.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J].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2001,11(3):353-370.
[8]? Boateng,Agyenim,R.K.Akamavi,G.Ndoro.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non-profit organisations:Evidence from large charities[J].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16,25(1):59-74.
[9] 李宇立,瑞那提·依拉也提,吳洋.公益基金會運行效率:基于因子分析的探索性研究[J].新疆財經,2017(6):21-29.
[10] 程昔武,紀綱,范青云.財務信息披露影響捐贈收入嗎——基于中國公益基金會的經驗證據(jù)[J].財貿研究,2018,29(4):102-110.
[11] 劉麗瓏.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和捐贈收入關系分析——基于中國基金會樣本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8,26(2):72-77.
[12] Song S,Yi D T.The fundraising efficiency in U.S.non-profit art organizations:An application of a bayesian estimation approach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1,35(2):171-180.
[13]? Thomas Czypionka,Markus Kraus,Susanne Mayer,Gerald Rohrling.Efficiency,ownership,and financing of hospitals:The case of Austria [J].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2014,17(4):331-347.
[14] Ritchie W J,Kolodinsky R W.Nonprofit organiz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 evaluation of new and exis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J].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2003,13(4):367-381.
[責任編輯: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