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瑞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并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眾多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對高中化學教學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诖?,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具體闡述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化學;應用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隨著教學改革發(fā)展逐漸被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將這種教學模式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中,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打破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茖W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充分理解所學內(nèi)容,并深入掌握化學知識要點。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學習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下面就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化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時間分配不合理,效率偏低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常會存在由于時間分配不合理而影響教學進度的問題。而且在實踐階段,教師不能及時就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整。教學時間減少,教學內(nèi)容不能及時更新,使學生很難在小組學習中充分理解知識點。久而久之,不論是學生方面,還是教師方面,很難保障化學學習和教學的效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整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相關知識的時候,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但由于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探索離子反應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雖然已經(jīng)學習了物質的分類,但是很多學生因為剛剛步入高中,還沒能完全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模式,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也因理論知識不扎實,從而直接影響了對離子反應知識的學習。加上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比較多,導致學生課業(yè)壓力比較大。在多種壓力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也會逐漸出現(xiàn)畏難情緒,從而影響后續(xù)的學習。
(二)小組分工不明確,職責混同
明確的分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目前的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時常會有分工不明確的狀況,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缺乏協(xié)調性、合作性,影響到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部分教師會選擇就近原則,要求班級中前后兩排同學為一個小組。雖然這樣的方式簡單易操作,但是由于男女差異、化學知識基礎差異等多種問題,導致小組之間的層次不同。有的小組內(nèi)學生成績都比較優(yōu)秀,因此,討論起來效果比較好,但是也存在部分小組中,學生非常拘謹,成績好的學生“獨攬大權”,其他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關注小組分工,明確成員責任,成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三)評價方式較單一,學習引導缺乏針對性
評價活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評價是學生前行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指明燈,能夠為學生前行提供動力。但是綜觀目前高中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后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師過多關注學生的合作結果和學生在學習中的整體測評,缺乏對學生學習個體的針對性評價,導致學生很難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在單一化的教學引導中被消磨殆盡。
例如,在講解“化學鍵”的時候,考慮到學生需要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可以借助電子式表示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和分子結構,理解化學鍵的本質。于是,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在完成探究之后,學生表現(xiàn)得都比較好,大部分教師會根據(jù)每一個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但這種評價更多趨于形式化,而且對學生個體的鼓勵方面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對學生個體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之后,仍舊有部分學生不能深刻理解化學鍵的概念,會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頻頻出錯。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對各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各學生個體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多元化、針對性的引導是非常需要且必要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調控合作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想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性,就要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在化學學習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使學生充分施展個人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安排,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合理調控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硫及其化合物”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在完成基礎導入之后,再結合教學需求,組織學生結合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共同探討、分析教學內(nèi)容,從而訓練學生對已知知識的綜合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為保證學生合作探究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結合實際,科學安排時間,切實保證學生在探究式合作學習中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質及硫在生活中的存在范圍,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科學劃分合作小組,明確成員權責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提升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分析學生的特點及特長,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各司其職,盡己所能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中,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有機化合物”相關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不同,部分學生雖然前一階段化學知識學習得比較理想,但是在接觸到有機化合物知識的時候,卻無法充分地掌握;還有部分學生雖然基礎薄弱,但是在學習有化合物知識時卻表現(xiàn)得非常好。因此,在完成“有機化合物”知識點的講解之后,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個體表現(xiàn),為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劃分需要遵從“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基本標準,借助線上學生作業(yè)情況分析、學生課堂表現(xiàn)、學生性格特點等多個維度探究,并結合學生對乙烯、乙醇、甲烷等化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析,為小組選取小組長。然后,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探究題目,如“為避免瓦斯型煤礦爆炸,應該采取哪些安全措施?”“應該如何推算并確定有機物?”并鼓勵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讓積極性比較高的學生活躍氛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引導成員一起探究等,通過分工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每一個小組客串“臨時小組員”的角色,從而保證學生合作探討的有效性。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探討結果分析研究,并提出針對性的引導建議。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三)多元全面開展評價,契合個體引導
教學評價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指明方向。為轉變單一化的教學評價模式,教師需要契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引導,綜合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xiàn),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從而讓每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所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自我評價。在多角度分析探索中,更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自評中學會總結提升,在小組成員評價中懂得分享探究。學生也會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主動探究,并在進一步分析中獲得成長。
例如,在學習“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知識的時候,考慮到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布置小組探討任務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前一階段所學的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務。然后,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點與本章內(nèi)容,鼓勵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以“綠色化學”知識點為例,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探討環(huán)境污染的幾種類型、危害以及防治策略。學生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收集、調查、發(fā)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對每個小組進行評價。然后,結合小組自評和互評的結果,以賞識教學的態(tài)度指導學生,多給學生鼓勵,并適當給學生一些建議。這種模式契合學生個體引導,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主動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際科學引導,從而在不斷反思和實踐中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途徑開展教學引導,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馮淑華.高中化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J].讀書文摘,2016(25):275-276.
[2]熊益?zhèn)?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6(26):93-94.
[3]陸良萍.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4):239-240.
[4]董小莉.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時代教育,2017(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