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閩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本文考慮簡單連通圖.圖G=(V(G),E(G)),這里集合V(G)是圖G的頂點集,集合E(G)是圖G的邊集.H和G是兩個圖,如果V(H) ?V(G)且E(H)?E(G),則稱H是G的子圖.稱不包含圈的圖為無圈圖或森林,稱連通的無圈圖為樹.用Pn表示n個頂點的路,Cn表示n個頂點的圈,Tn為n個頂點的樹.在完全二部圖G(X,Y)中,|X|= 1 或|Y|= 1 時,稱這個圖為星圖,用Sn表示n+ 1 個頂點的星圖.若Vi?V,VVi表示從V中刪去Vi.以V(G)的非空子集Vi為頂點集,兩端點均在Vi中的全部邊所組成的子圖,稱G由Vi導出的子圖,記為G[Vi].對圖G中的2 度頂點依次收縮兩條與其關聯的邊稱為該2 度頂點的雙收縮,由圖G連續(xù)雙收縮2度頂點所得到的最小度至少為3的圖稱為圖G的收縮核.
圖G的匹配是指圖G的邊子集,其中任意兩條邊都不相鄰.當匹配飽和圖中所有的頂點,則稱為完美匹配.匹配覆蓋圖是指每一條邊都落在某個完美匹配中的連通圖.圖G的完美匹配圖,記為PM(G),是以G的每個完美匹配作為頂點并且兩個頂點相鄰當且僅當這兩點對應于G中兩個完美匹配的對稱差恰好是一個圈而得到的圖.若PM(G)是完全圖,則稱G是完美匹配緊鄰的(perfect matching compact),簡稱G是PM-緊鄰的.Wang[1]已經證明圖G是PM-緊鄰的等價對于G中任意兩個點不相交的偶圈C1和C2,G-V(C1)?V(C2)沒有完美匹配.顯然K4,K6是PM-緊鄰圖.對二部完全圖Kp,q不相鄰的頂點之間加邊,然后用P3代替這些邊所得到的圖稱為Kp,q的外剖分.若G≠K3,3且是由將K3,3的哈密爾頓圈上的一些邊換為奇路得到的,則稱G是K3,3的H-剖分.Wang 等[1]給出點數大于5 的哈密頓二部圖若是PM-緊鄰的,則要么是K3,3,要么是K3,3的H-剖分的支撐哈密爾頓子圖,或者是Kp,q的外剖分,其中min{p,q}≥2.Wang[2]等已經完全刻畫出是PM-緊鄰的無爪三正則圖.De Carvalho等[3]已經完全刻畫出PM-緊鄰的Βirkhoff-von Neu‐mann圖.Wang[4]等已經證明near-bipartite圖若是PM-緊鄰的當且僅當圖的收縮核同構于特殊的一類圖.
圖G和圖H的笛卡兒乘積圖G×H定義為如下:V(G×H)=V(G)×V(H),E(G×H)={(u1,v1)(u2,v2)|當u1=u2且v1v2∈E(H)或當v1=v2且u1u2∈E(G)}.本文完全刻畫具有完美匹配的圖G和任意點數大于1的圖H的笛卡兒乘積圖G×H中所有具有PM-緊鄰性質的圖.(H只有一個點時,G×H即為G),Wang[4]等已經完全刻畫出匹配覆蓋二部圖G是PM-緊鄰的當且僅當G的收縮核是K3,3或K*2.
引理1[1]令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若G是PM-緊鄰的,則下面的兩個論述是等價的:
1)對于G的任意一個偶圈C,G-V(C)最多有一個完美匹配;
2)對于G的任意兩個不交的偶圈C1和C2,G-V(C1)-V(C2)沒有完美匹配.
引理2[5]G是PM-緊鄰圖,G1是G的含有完美匹配的子圖,若G1是G的生成子圖,或G-V(G1)有唯一的完美匹配,則G1是PM-緊鄰圖.
引理1的結論等價于若G中存在兩個點不相交的偶圈C1和C2,使G-V(C1)-V(C2)有完美匹配,則G不是PM-緊鄰的.引理2表明若G存在一個生成子圖G1不是PM-緊鄰的,則G也不是PM-緊鄰的.
下面給出本文的主要結果.
定理1設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H是任意點數大于1 的圖.若G×H是PM-緊鄰圖,則G×H是P2×P2,P2×P3,P2×C3或P2×Sn.
定理1 是下面4 個引理的自然推廣.為了完成定理1 的證明,只需要證明下面4 個引理.為了方便討論,下面用G表示有完美匹配的圖,用H表示任意點數大于1 的圖,這里分別考慮H是路,圈, 最大度大于2的樹及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的情況.記|V(G)|=m,|V(H)|=n,這里m,n≥2.
引理3若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且G×Pn是PM-緊鄰的,則G是P2且n= 2或n= 3.
證明我們將G分為是有完美匹配的路,圈,最大度大于2的樹及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這4種情形,來完成對引理3的證明.
情形1.1當G=Pm時,其中m是偶數.
顯然P2×P2,P2×P3是PM-緊鄰的.下面考慮m≥4時.
當m≥4 時, 記Pm×Pn上的點為vij, 此時1 ≤i≤m,1 ≤j≤n,如圖1. 在Pm×Pn中存在兩個偶圈C1=v11v12v22v21v11及C2=v31v32v42v41v31,且有完美匹配{v51v61,…,v(m-1)1vm1,v52v62,…,v(m-1)2vm2,…,v1(n-1)v2(n-1),…,v(m-1)(n-1)vm(n-1),v1nv2n,…,v(m-1)nvmn}覆蓋Pm×Pn-V(C1) -V(C2)中所有的點, 如圖1. 因此當m≥4 時,Pm×Pn不是PM-緊鄰的.
因此,當G=Pm時,其中m是偶數,若G×Pn是PM-緊鄰的,則G是P2且n= 2或n= 3.
圖1 笛卡兒乘積圖Pm×Pn(m ≥4,n ≥2)Fig.1 Cartesian product graph Pm×Pn(m ≥4,n ≥2)
情形1.2當G=Cm時,其中m為偶數.
結合情形1.1 知道每個Cm×Pn都存在不是PM-緊鄰的生成子圖Pm×Pn.因此,當G=Cm時,其中m為偶數,則G×Pn不是PM-緊鄰的.
情形1.3當G=Tm時,這里Tm是指具有完美匹配且最大度大于2的樹.
對有完美匹配的Tm進行頂點劃分(類似的劃分在引理2 的證明中也會用到).因為Tm有完美匹配,則Tm中存在奇長路,使刪去路上的邊和點后得到的圖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森林,從這樣的奇長路中取最長的一條并將路上所有頂點記為V1.同樣,在刪去最長奇長路后得到的有完美匹配的森林中也存在奇長路,使刪去路上的邊和點后得到的圖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再從這樣的奇長路中取最長的一條并將路上所有頂點記為V2. 重復操作下去得到頂點集V1,…,Vk,Vk+1. 此時?i,j∈{1,…,k+ 1},Vi?Vj= ?且V1?…?Vk?Vk+1=V(Tm),|V1|,…,|Vk|,|Vk+1|是單調不增的偶數且|V1|≥4.對有完美匹配的Tm的頂點劃分如圖2.Tm×Pn如圖3. 結合情形1.1 易知G[V1]×Pn中存在兩個點不相交的偶圈C1和C2, 使G[V1]×Pn-V(C1)?V(C2)上所有點被完美匹配覆蓋, 若還存在完美匹配覆蓋Tm×Pn-G[V1]×Pn中的點,則Tm×Pn不是PM-緊鄰的.
記|Vt|=l(2 ≤t≤k+1),記Tm×Pn中第t個分塊G[Vt]×Pn上的頂點為vt ij,此時1 ≤i≤l,1 ≤j≤n.在完美匹配{vt11vt21,…,vt(l-1)1vtl1,vt12vt22,…,vt(l-1)2vtl2,vt1(n-1)vt2(n-1),…,vt(l-1)(n-1)vtl(n-1),vt1nvt2n,…,vt(l-1)nvtln}覆蓋第t個分塊上所有頂點,如圖4.即存在完美匹配覆蓋Tm×Pn-G[V1]×Pn中的點.因此Tm×Pn不是PM-緊鄰的.
因此,當G=Tm時,這里Tm是指具有完美匹配且最大度大于2的樹,則G×Pn不是PM-緊鄰的.
情形1.4當G是有完美匹配的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
結合情形1.2 知道每個G×Pn都存在不是PM-緊鄰的生成子圖Tm×Pn.因此,當G是指有完美匹配的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則G×Pn不是PM-緊鄰的.
引理1得證.
由于每個G×Cn都存在生成子圖G×Pn,結合定理1 知道G×Cn中除了P2×C3都不是PM-緊鄰的,而P2×C3顯然是PM-緊鄰的.得出下面的推論.
引理4若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且G×Cn是PM-緊鄰的,則G是P2且n= 3.
圖2 含有完美匹配的Tm(m ≥4)的頂點劃分Fig.2 Vertex partition of Tm(m ≥4)with perfect matchings
圖3 笛卡兒乘積圖Tm×Pn(m ≥4,n ≥2)Fig.3 Cartesian product graph Tm×Pn(m ≥4,n ≥2)
圖4 笛卡兒乘積圖G[Vt]×PnFig.4 Cartesian product graph G[Vt]×Pn
引理5若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Tn是最大度大于2 的樹且G×Tn是PM-緊鄰的, 則G是P2且Tn=Sn.
證明我們將G分為有完美匹配的路,圈,最大度大于2的樹及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這4種情形,來完成對引理的證明.
情形2.1當G=Pm時,其中m為偶數.
當m≥4 時, 類似情形1.2 對Tn的頂點劃分, 此時?i,j∈{1,…,k+ 1},Vi?Vj= ?且V1?…?Vk?Vk+1=V(Tn),|V1|,…,|Vk|,|Vk+1|單調不增并且|V1|≥3. 對Tn的頂點劃分如圖5. 根據情形1.1知道Pm×G[V1]不是PM-緊鄰的.若還存在完美匹配覆蓋Pm×Tn-Pm×G[V1]上的點,則Pm×Tn不是PM-緊鄰的. 記|Vt|=l(2 ≤t≤k+ 1), 記Pm×Tn上第t個分塊Pm×G[Vt]上的頂點為vt ij, 此時1 ≤i≤m,1 ≤j≤l. 存在完美匹配{vt11vt21,…,vt(m-1)1vtm1,vt12vt22,…,vt(m-1)2vtm2,…,vt1lvt2l,…,vt(m-1)lvtml}覆蓋第t個分塊上所有頂點,如圖6,即能找到完美匹配覆蓋Pm×Tn-Pm×G[V1]中的點.因此當m≥4 時,Pm×Tn不是PM-緊鄰的.
接下來只用考慮當m= 2的情況.
當Tn=Sn時,P2×Sn中任意兩個偶圈至少有兩個公共頂點,即P2×Sn是PM-緊鄰的;當Tn≠Sn時,類似于上面情形1.2的證明,容易證明P2×Tn不是PM-緊鄰的.
因此,當G=Pm時,其中m為偶數,且G×Tn是PM-緊鄰的,則G是P2且Tn=Sn.
圖5 Tn 的頂點劃分Fig.5 Vertex partition of Tn
圖6 笛卡兒乘積圖Pm×G[Vt]Fig.6 Cartesian product graph Pm×G[Vt]
情形2.2當G=Cm時,其中m為偶數.
由情形2.1知道每一個Cm×Tn都存在一個不是PM-緊鄰的生成子圖Pm×Tn.
因此,當G=Cm時,這里m為偶數,則圖G×Tn不是PM-緊鄰的.
情形2.3當G=Tm時,這里Tm是指有完美匹配且最大度大于2的樹.
類似情形1.2 對Tm的頂點劃分,此時|V1|,…,|Vk|,|Vk +1|是單調不增的偶數且|V1|≥4.根據情形1.1 易知G[V1]×Tn不是PM-緊鄰的,且存在完美匹配覆蓋G×Tn上分塊G[Vt]×Tn(2 ≤t≤k+1)上的頂點.
因此,當G=Tm時,這里Tm是指有完美匹配且最大度大于2的樹,則G×Tn不是PM-緊鄰的.
情形2.4當G是有完美匹配的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
由情形2.2知道每一個G×Tn都存在一個不是PM-緊鄰的生成子圖Tm×Tn.
因此,當G是有完美匹配的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則G×Tn不是PM-緊鄰的.
引理2得證.
接下來討論H為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每個G×H都存在生成子圖G×Tn,且由定理2知G×Tn中除了P2×Sn都不是PM-緊鄰的,則G×H中除了P2×H外(此時H存在Sn作為生成子圖)都不是PM-緊鄰的.這就引出下面結論.
引理6若G是一個有完美匹配的圖,H為不是樹或圈的連通圖,則G×H不是PM-緊鄰的.
證明現在只需證明P2×H(此時H存在Sn作為生成子圖)不是PM-緊鄰的. 記Sn的頂點為{v0,v1,v2,…,vn},對H的頂點進行排序,使v1v2∈E(H).記P2×H上的頂點為vij(此時0 ≤i≤n,j= 1,2),如圖7. 在P2×H中存在C1=v01v02v32v31v01,C2=v11v12v22v21v11且有完美匹配{v41v42,…,vn1vn2}覆蓋P2×H-V(C1)-V(C2)上的頂點,如圖8.因此P2×H(H存在Sn作為生成子圖)不是PM-緊鄰的.
圖7 圖HFig.7 graph H
圖8 笛卡兒乘積圖P2×HFig.8 Cartesian product graphP2 ×H
故推論2得證.